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该技术方案利用基板承载倾斜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上搭载夹子,并将艾灸条以倾斜状态夹持于夹子上;基于这种构造,可使艾灸条以倾斜状态保持在患者涌泉穴侧方,这样就解放了患者的脚和医生的手,从艾灸条上掉落的灰烬会直接落在基板上,而且,基于基板的自重和较大的底面积,可保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将该支架放在床上即可,不需要固定在脚上,患者没有负重感而且不易烫伤,觉得热时只需稍微移动脚的位置即可。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给出了该支架的改进方案,将支撑杆承载于倒T型滑块上,并将倒T型滑块插接在基板的倒T型槽中,从而可在基板上设置多个艾灸条并自由调整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
本技术涉及艾灸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
技术介绍
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该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来产生烟气,利用含有药物成分的烟气及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艾灸疗法的发展过程中,施治方式一直是制约该疗法的重要因素,由于治疗过程必须将艾灸条燃烧的烟气和热量尽可能充分的作用于体表,而点燃的艾灸条前端温度极高,因此必须保证不伤及皮肤,为了达到这种平衡,现有技术中艾灸疗法主要由医护人员手持点燃的艾灸条进行手动治疗,以保证适宜的作用距离。然而,这种手动的治疗模式人力占用较多,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的研究者开发了可对艾灸条起到承载作用的艾灸盒,从而能够将艾灸条的燃点以相对固定的状态保持在某一位置,进而进行施治。艾灸盒使用起来简单、安全、实用,因此在当前的艾灸疗法中应用非常普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非所有的穴位均适合采用艾灸盒施治,其中,涌泉穴使用艾灸盒非常不方便。当患者呈仰卧位时因涌泉穴在足底,穴位是朝下的,艾灸盒更适用于穴位朝上或者穴位在人体侧面的,由于重力原因,还有脚与床的距离近,艾灸盒偏大,固定在患者的脚上非常不方便,患者自我感觉很不舒服,而且患者如果感觉太烫时,因仰卧位身上还有其他艾灸盒,固定在涌泉穴上的艾灸盒没办法快速自己进行调节,很容易烫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艾灸盒不便于对仰卧位患者的涌泉穴进行施治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包括基板,支撑杆,夹子,艾灸条,其中,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基板上,支撑杆与基板之间夹45°角,在支撑杆上连接有夹子,在夹子上夹持有艾灸条,艾灸条与支撑杆相互平行。作为优选,还包括倒T型槽和倒T型滑块,其中,在基板的侧端具有若干贯通的倒T型槽,倒T型滑块插接在所述倒T型槽中,倒T型滑块的顶面与基板的顶面相持平,支撑杆焊接在倒T型滑块的顶面上,支撑杆与倒T型滑块的顶面夹45°角。作为优选,所述夹子包括筒体,夹片,夹柄,夹头,通道,弧面,其中,夹片有2个,2个夹片分别铰接在筒体上,夹片的后端为夹柄,夹片的前端为夹头,两个夹片之间围成通道,所述通道位于夹头与筒体之间,在所述通道的边缘具有弧面;夹子通过其筒体贯穿在所述支撑杆上,艾灸条被夹持于夹子的通道中,所述弧面与艾灸条的侧壁相互贴合。作为优选,筒体的内壁与支撑杆的外壁相互贴合,筒体通过其与支撑杆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在支撑杆上。作为优选,基板为铁板或不锈钢板,支撑杆的材质为金属,支撑杆焊接在基板上。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基板用于承载支撑杆,并对落下的艾灸灰烬起到承接作用;支撑杆用于承载夹子;夹子用于将艾灸条夹持于其上,并使艾灸条与支撑杆保持平行;由于支撑杆与基板夹45°角,因此艾灸条也呈45°的倾斜状态保持在患者涌泉穴侧方,这样就解放了患者的脚和医生的手,而从艾灸条上掉落的灰烬会直接落在基板上,而且,该支架放在床上即可,不需要固定在脚上,可以解放患者的双脚,患者没有负重感而且不易烫伤,觉得热时只需稍微动一下自己的脚即可;艾灸条又称为艾条,为市售常规产品。在一项优选技术方案中,不将支撑杆直接焊接在基板上,而是将其焊接在倒T型滑块上,同时,在基板侧端开设贯通的倒T型槽,并将倒T型滑块插接在倒T型槽中;基于这种构造,通过在倒T型槽中插接多个倒T型滑块,可达到在一个基板上承载多个艾灸条的作用,而且通过倒T型滑块在倒T型槽中的滑动,可调整不同艾灸条的各自位置,从而形成不同构型的艾灸燃点阵列,为多组艾灸条的联合施治提供了条件。在另一项优选技术方案中,给出了夹子的具体构造,其中,筒体用于插接在支撑杆上,基于筒体与支撑杆间的静摩擦力保持夹子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当需要调整夹子在支撑杆上的位置时,推拉夹子以克服上述静摩擦力,即可滑动夹子,而且,这种构造可根据需求来灵活转动夹子的朝向;夹片、夹柄、夹头为夹子的常规构造;两个夹片所围成的通道用于容纳艾灸条,使艾灸条被夹持于其中;为缓解艾灸条在被夹持时侧壁受到的压强过大的问题,该优选技术方案将通道的边缘(即夹片内侧的位置)设计为弧面,从而加大了夹片与艾灸条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不变情况下降低了压强,对艾灸条受夹损坏的现象具有缓解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该技术方案利用基板承载倾斜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上搭载夹子,并将艾灸条以倾斜状态夹持于夹子上;基于这种构造,可使艾灸条以倾斜状态保持在患者涌泉穴侧方,这样就解放了患者的脚和医生的手,从艾灸条上掉落的灰烬会直接落在基板上,而且,基于基板的自重和较大的底面积,可保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将该支架放在床上即可,不需要固定在脚上,可以解放患者的双脚,患者没有负重感而且不易烫伤,觉得热时只需稍微移动脚的位置即可。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进一步给出了该支架的改进方案,将支撑杆承载于倒T型滑块上,并将倒T型滑块插接在基板的倒T型槽中,从而可在基板上设置多个艾灸条并自由调整位置,为艾灸疗法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基板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倒T型滑块及其上的支撑杆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倒T型滑块及其上的支撑杆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夹子的立体结构图;图中:1、基板2、支撑杆3、夹子4、艾灸条5、倒T型槽6、倒T型滑块7、筒体8、夹片9、夹柄10、夹头11、通道12、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板1,支撑杆2,夹子3,艾灸条4,其中,支撑杆2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支撑杆2与基板1之间夹45°角,在支撑杆2上连接有夹子3,在夹子3上夹持有艾灸条4,艾灸条4与支撑杆2相互平行。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基板1用于承载支撑杆2,并对落下的艾灸灰烬起到承接作用;支撑杆2用于承载夹子3;夹子3用于将艾灸条4夹持于其上,并使艾灸条4与支撑杆2保持平行;由于支撑杆2与基板1夹45°角,因此艾灸条4也呈45°的倾斜状态保持在患者涌泉穴侧方;艾灸条4又称为艾条,为市售常规产品。实施例2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支撑杆(2),夹子(3),艾灸条(4),其中,支撑杆(2)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支撑杆(2)与基板(1)之间夹45°角,在支撑杆(2)上连接有夹子(3),在夹子(3)上夹持有艾灸条(4),艾灸条(4)与支撑杆(2)相互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支撑杆(2),夹子(3),艾灸条(4),其中,支撑杆(2)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支撑杆(2)与基板(1)之间夹45°角,在支撑杆(2)上连接有夹子(3),在夹子(3)上夹持有艾灸条(4),艾灸条(4)与支撑杆(2)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倒T型槽(5)和倒T型滑块(6),其中,在基板(1)的侧端具有若干贯通的倒T型槽(5),倒T型滑块(6)插接在所述倒T型槽(5)中,倒T型滑块(6)的顶面与基板(1)的顶面相持平,支撑杆(2)焊接在倒T型滑块(6)的顶面上,支撑杆(2)与倒T型滑块(6)的顶面夹45°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患者仰卧位时涌泉穴艾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3)包括筒体(7),夹片(8),夹柄(9),夹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雯,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