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它包括椅座和椅背;椅背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设有隔烟装置;椅背的背侧设有第一艾灸箱,第一艾灸箱内设有第一金属内壳,第一金属内壳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插针,第一金属内壳内对应于人体腰部与背部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集灰隔断槽,集灰隔断槽的上方和下方均布设有第一插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集灰隔断槽将第一金属内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利用第一金属内壳和隔烟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可将其产生的热量集中,避免热量快速流失,当人体靠在椅背上与隔烟装置接触时,上下两个腔体内的热量可分别透过隔烟装置对人体的背部和腰部进行灸疗,使人体穴位受热均匀,从而达到调理疾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
本技术涉及中医理疗装置
,尤其是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
技术介绍
艾灸(也称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者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身体紊乱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有的艾灸器械种类很多,艾灸理疗椅就是其中一种使用方便,施灸面积大的艾灸理疗装置。现有的艾灸理疗椅通常在椅背上设置灸疗区,以便于在人体坐在椅子上时,可对人体背面与椅背接触的部分进行艾灸治疗,然而人体的背部需要灸疗的区域主要有腰部、背部及颈部等区域,而大多数艾灸理疗椅无法对上述区域进行分区灸疗,虽然也有一些可以调节艾条或者艾柱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和增强上述各区域内的灸疗效果,但其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艾灸理疗椅的制造难度和使用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艾灸理疗椅提出改进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艾灸理疗椅的性能,提高灸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它包括椅座和设置于椅座后侧的椅背;所述椅背上开设有用于与人体的颈部、背部及腰部对应分布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隔烟装置;所述椅背的背侧对应于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艾灸箱,所述第一艾灸箱内设有用于盖合在第一开口上的第一金属内壳,所述第一金属内壳正对于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艾条的第一插针,所述第一金属内壳内对应于人体腰部与背部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集灰隔断槽,所述集灰隔断槽的上方和下方均布设有第一插针。优选地,所述集灰隔断槽与隔烟装置之间形成有缝隙以供集灰隔断槽下方产生的烟向上流动到集灰隔断槽的上方,所述第一金属内壳的顶部设有排烟管。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内壳的底端设置有集灰底槽,所述集灰底槽和集灰隔断槽的纵向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清理集灰的缺口部。优选地,所述椅背的顶面向下沿着第一开口的两侧开设有对位分布的滑槽,所述隔烟装置对位可拆卸地插接于滑槽内。优选地,所述隔烟装置包括隔烟网和布层;所述隔烟网上一体设置有用于人体颈部进行枕靠的颈枕部,所述布层覆盖在隔烟网和颈枕部的表层,所述隔烟网对位可拆卸地插接于滑槽内。优选地,所述隔烟网包括第一隔烟网和第二隔烟网,所述第一隔烟网和第二隔烟网呈上下分布且依次插接于滑槽内,所述第一隔烟网的下端与第二隔烟网的上端呈交叠分布,所述颈枕部设置于第一隔烟网上,所述第一隔烟网和第二隔烟网的表层均覆盖有布层。优选地,所述椅座上开设有用于与人体的会阴穴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三隔烟网,所述第三隔烟网的表层覆盖有布层;所述椅座下方且位于第二开口下方设有第二艾灸箱,所述第二艾灸箱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艾条的第二插针。优选地,所述第二艾灸箱通过开设于椅座内的通道与第一艾灸箱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艾灸箱内设置有抽拉式的抽斗,所述抽斗内设有用于与第二开口正对分布的第二金属内壳,所述第二插针设置于第二金属内壳的底面上。优选地,所述抽斗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孔,所述第二金属内壳与抽斗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集灰隔断槽将第一金属内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利用这两个腔体可分别对人体的背部和腰部进行灸疗;在这上下两个腔体内均可固定多个艾条或艾柱,其产生的热量呈球型向外发散,利用第一金属内壳和隔烟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可将其产生的热量集中,避免热量快速流失,并通过隔烟装置向椅背前侧散发,当人体靠在椅背上与隔烟装置接触时,上下两个腔体内的热量可分别通过空气及隔烟装置对人体的背部和腰部进行灸疗;利用隔烟装置,可有效地防止热量的散发,特别是配合集灰隔断槽使下腔体内的热量不会快速向上运动而流失,留存在下腔体内,有效地保证对人体腰部的灸疗效果,最终实现分区灸疗,提高灸疗效果的功能。基于此,其结构简单紧凑,灸疗效果好,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艾灸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艾灸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抽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它包括椅座10和设置于椅座10后侧的椅背20;椅背20上开设有用于与人体的颈部、背部及腰部对应分布的第一开口a,第一开口a处设置有隔烟装置;椅背20的背侧对应于第一开口a的位置设有第一艾灸箱30,第一艾灸箱30内设有用于盖合在第一开口a上的第一金属内壳31,第一金属内壳31的前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艾条的第一插针32,第一金属内壳31的前侧面上对应于人体腰部与背部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集灰隔断槽33,集灰隔断槽33的上方和下方均布设有第一插针32。由此,可利用集灰隔断槽33将第一艾灸箱30内的第一金属内壳3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利用这两个腔体可对人体的背部(包括颈部)和腰部分别进行灸疗;在这上下两个腔体内均可固定多个艾条或艾柱(固定在第一插针32上),其产生的热量向外发散,利用第一金属内壳31和隔烟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可将其产生的热量集中,避免热量快速流失,并透过隔烟装置向椅背20前侧散发,当人体靠在椅背20上与隔烟装置接触时,上下两个腔体内的热量可分别透过隔烟装置对人体的背部和腰部进行灸疗,使人体穴位受热均匀,从而达到调理疾病的作用,同时第一金属内壳31可提高其内艾条燃烧的安全性;利用隔烟装置可有效地防止热量的散发,特别是配合集灰隔断槽33使下腔体内的热量不会快速向上运动而流失(为便于排烟,第一艾灸箱30的顶部通常设置有排烟管34,从而容易导致热量会随着气流快速向上运动),留存在下腔体内,有效地保证对人体腰部的灸疗效果,最终实现分区灸疗,提高灸疗效果的功能。此外,集灰隔断槽33还能够收集其上方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以便于集中回收处理。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艾灸理疗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和图3,集灰隔断槽33与隔烟装置之间形成有缝隙b以供集灰隔断槽33下方产生的烟向上流动到集灰隔断槽33的上方,第一金属内壳31的顶部设有排烟管34。集灰隔断槽33与隔烟装置之间的缝隙b宽度越大,则烟越快向上流动,但热量也流失得越快,因此,通过对集灰隔断槽33与隔烟装置之间的缝隙b进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椅座和设置于椅座后侧的椅背;所述椅背上开设有用于与人体的颈部、背部及腰部对应分布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隔烟装置;所述椅背的背侧对应于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艾灸箱,所述第一艾灸箱内设有用于盖合在第一开口上的第一金属内壳,所述第一金属内壳正对于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艾条的第一插针,所述第一金属内壳内对应于人体腰部与背部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集灰隔断槽,所述集灰隔断槽的上方和下方均布设有第一插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椅座和设置于椅座后侧的椅背;所述椅背上开设有用于与人体的颈部、背部及腰部对应分布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隔烟装置;所述椅背的背侧对应于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第一艾灸箱,所述第一艾灸箱内设有用于盖合在第一开口上的第一金属内壳,所述第一金属内壳正对于第一开口的内壁面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艾条的第一插针,所述第一金属内壳内对应于人体腰部与背部之间的位置还设有一集灰隔断槽,所述集灰隔断槽的上方和下方均布设有第一插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隔断槽与隔烟装置之间形成有缝隙以供集灰隔断槽下方产生的烟向上流动到集灰隔断槽的上方,所述第一金属内壳的顶部设有排烟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内壳的底端设置有集灰底槽,所述集灰底槽和集灰隔断槽的纵向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清理集灰的缺口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的顶面向下沿着第一开口的两侧开设有对位分布的滑槽,所述隔烟装置对位可拆卸地插接于滑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区灸疗的艾灸理疗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烟装置包括隔烟网和布层;所述隔烟网上一体设置有用于人体颈部进行枕靠的颈枕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保印,
申请(专利权)人:牛保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