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大地专利>正文

筋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9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筋铲,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握把,握把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一理筋部.第一理筋部自靠近握把一端到远离握把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第一理筋部形成铲状,利用铲状的第一理筋部远离握把一端作用在患处,通过一定的手法,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触面积更大,效率更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者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筋铲
本技术涉及医疗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筋铲。
技术介绍
筋是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筋膜和结缔组织等的统称,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经筋病(筋膜相关性疾病)的方法是手法治疗、针具治疗、棍针疗法等。手法治疗即通过治疗者的徒手力量或借助某些简单的器械作用于患者身体局部,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具治疗即利用针灸针、刃针、圆利针等针具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棍针治疗即使用棍针理筋方法处理软组织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效果。其中,手法治疗医者劳动强度大、易疲劳,不适合长时间操作;针具治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较为痛苦,体验较差;棍针疗法接触面积小,效率低,疼痛明显、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筋铲,在握把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一理筋部,握持握把利用铲状的第一理筋部作用在患处,从而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效果。接触面积更大,效率更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者的工作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筋铲,包括:握把,所述握把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一理筋部.所述第一理筋部自靠近所述握把一端到远离所述握把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优选地,所述第一理筋部远离所述握把一端设置为弧面。优选地,所述握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二理筋部。优选地,所述第二理筋部自靠近所述握把一端到远离所述握把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优选地,所述第二理筋部远离所述握把一端设置为弧面。优选地,所述握把的宽度自两端到中间依次减小。优选地,所述握把设置为拱形。优选地,所述握把的两侧设置为弧面。优选地,所述握把、所述第一理筋部和所述第二理筋部的材质均为木头。优选地,所述第一理筋部和所述第二理筋部的底部为弧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对于经筋病的治疗,手法治疗医者劳动强度大、易疲劳,不适合长时间操作;针具治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较为痛苦,体验较差;棍针疗法接触面积小,效率低,疼痛明显,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筋铲,应用于医疗工具
中,在握把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一理筋部,握持握把利用铲状的第一理筋部作用在患处,从而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效果。接触面积更大,效率更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者的工作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筋铲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筋铲的前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筋铲的上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握把;2、第一理筋部;3、第二理筋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筋铲,如图1-图3所示,包括:握把1,用于供使用者握持,在握把1的一端设置第一理筋部2,第一理筋部2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第一理筋部2自靠近握把1一端到远离握把1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即第一理筋部2的横向截面为一梯形,且梯形的上底靠近握把1,第一理筋部2的截面为一梯形,且梯形的下底靠近握把1。如此设置,医者在行医时,握持握把1,节省用力,不易疲劳,适合长时间操作,第一理筋部2形成铲状,利用铲状的第一理筋部2远离握把1一端作用在患处,从而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效果,接触面积大,效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者的工作量。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将第一理筋部2远离握把1一端设置为弧面。即第一理筋部2的铲部为弧形,如此设置,弧面接触患者皮肤,减少铲部两端对患者的压硌,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在握把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二理筋部3。如此设置,分别利用第一理筋部2和第二理筋部3作用于患处,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第一理筋部2或第二理筋部3,便于医者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患处做治疗。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理筋部3自靠近握把1一端到远离握把1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即第二理筋部3的横向截面为一梯形,且梯形的上底靠近握把1,第一理筋部3的截面为一梯形,且梯形的下底靠近握把1。如此设置,医者在行医时,利用铲状的第二理筋部3远离握把1一端作用在患处,从而达到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效果。接触面积更大,效率更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者的工作量。其中,第一理筋部2和第二理筋部3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相应的尺寸,便于医者选择。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理筋部3远离握把1一端设置为弧面。即第二理筋部3的铲部为弧形,如此设置,弧面接触患者皮肤,减少铲部两端对患者的压硌,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握把1的宽度设置为自两端到中间依次减小。即握把1中间的宽度小于两端的宽度,且自中间至两端圆弧过渡,形成第一凹部,如此设置,医者握持握把1时,手掌与第一凹部内侧接触,减少握把1对医者手掌的压硌,减轻医者的疲劳,使得医者可以长时间工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握把1设置为拱形。即握把1中间的高度高于两端。且握把1的下表面自中间到两端圆弧过渡,形成第二凹部,如此设置,医者握持握把1时,手指与第二凹部内侧接触,进一步减少握把1对医者手掌的压硌,减轻医者的疲劳,使得医者可以长时间工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握把1的两侧设置为弧面。即握把1的侧面与上下两面之间设置圆角,使得整个侧面成弧状,如此设置,医者握持握把1时,手掌与弧形的侧面接触,进一步减少握把1对医者手掌的压硌,减轻医者的疲劳,使得医者可以长时间工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握把1、第一理筋部2和第二理筋部3的材质均为木头。如此设置,减少整个筋铲的重量,从而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筋铲,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所述握把(1)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一理筋部(2),所述第一理筋部(2)自靠近所述握把(1)一端到远离所述握把(1)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筋铲,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所述握把(1)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一理筋部(2),所述第一理筋部(2)自靠近所述握把(1)一端到远离所述握把(1)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理筋部(2)远离所述握把(1)一端设置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松解软组织、疏通经络的第二理筋部(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筋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理筋部(3)自靠近所述握把(1)一端到远离所述握把(1)一端的宽度依次增大、厚度依次减小。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大地
申请(专利权)人:卢大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