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7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包括主体、腔道、治疗头、子弹体和气控装置,所述腔道安装在主体内,治疗头配合在腔道的输出端;所述主体形成有第一双向气道和第二双向气道,第一双向气道的两端连通腔道的输入端与气控装置,第二双向气道的两端连通腔道的输出端与气控装置,子弹体活动配合在腔道内并受气体驱动;当气控装置控制第一双向气道进气、第二双向气道出气时,气体推动子弹体冲击治疗头以产生冲击波;当气控装置控制第一双向气道出气、第二双向气道进气时,气体推动子弹体复位至腔道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弹头在冲击治疗头或复位的过程都能移动到位,实现子弹体的冲击缓冲和精准复位,以达到更加稳定、持久高效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体外冲击波是由电子水压装置、电磁装置、气动发射体等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可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以及人体组织中发挥作用,能促进骨折断端、骨缺损区和骨坏死区骨细胞的增生,成为近年来骨科领域崭新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治疗肩周炎、网球肘、骨折不连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跟痛症等顽固性骨软组织疾病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现有气压冲击式的冲击波治疗装置,是在腔道内设置一子弹体,通过气控装置向腔道输入端输入压缩空气,推动子弹体在腔道内移动并冲击腔道输出端的治疗头以产生冲击波,之后子弹体受腔道内反向气压复位至腔道输入端,接着下一个脉冲气体进入腔道,以此循环,使子弹体在腔道内往复运动,产生脉冲冲击波实现治疗。上述结构的冲击波治疗装置存在以下弊端:子弹体在向治疗头移动的过程中会压缩两者之间的空气,造成较大气压,产生阻力对抗子弹体的移动,并且对治疗头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损坏;子弹体靠腔道内反向气压复位,不能保证子弹体复位到位,影响冲击能量和冲击深度,导致冲击波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包括主体、腔道、治疗头、子弹体和气控装置,所述腔道安装在主体内,治疗头配合在腔道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形成有第一双向气道和第二双向气道,第一双向气道的两端连通腔道的输入端与气控装置,第二双向气道的两端连通腔道的输出端与气控装置,子弹体活动配合在腔道内并受气体驱动;当气控装置控制第一双向气道进气、第二双向气道出气时,气体推动子弹体冲击治疗头以产生冲击波;当气控装置控制第一双向气道出气、第二双向气道进气时,气体推动子弹体复位至腔道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包括主体、腔道、治疗头、子弹体和气控装置,所述腔道安装在主体内,治疗头配合在腔道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形成有第一双向气道和第二双向气道,第一双向气道的两端连通腔道的输入端与气控装置,第二双向气道的两端连通腔道的输出端与气控装置,子弹体活动配合在腔道内并受气体驱动;当气控装置控制第一双向气道进气、第二双向气道出气时,气体推动子弹体冲击治疗头以产生冲击波;当气控装置控制第一双向气道出气、第二双向气道进气时,气体推动子弹体复位至腔道的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本体外壳、连通件、腔道外壳和治疗头外壳;所述本体外壳形成有第一容置腔,连通件配合在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双向气道和第二双向气道设置在连通件上,腔道外壳的两端分别与连通件和治疗头外壳连接;腔道外壳形成有第二容置腔,腔道配合在第二容置腔中,腔道的外周和第二容置腔的侧壁之间作为连通腔道的输出端和气控装置的第二双向气道;所述治疗头配合在治疗头外壳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装置包括气阀,气阀配合在第一容置腔内,并与冲击波治疗装置的气源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为五通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件还设置有进气气道、第一排气气道和第二排气气道,进气气道连通至气控装置的出气端,第一排气气道和第二排气气道对接大气;所述气控装置控制进气气道与第一双向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新建陈志伟洪书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承翔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