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5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椅座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椅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把手;椅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椅座的支脚,支脚包括前支脚和后支脚;前支脚与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横梁;后支脚为两个,两个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后横梁;靠背位于椅座的后端,且靠背包括纵向的龙骨和横向的背板,背板固定连接在龙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为没有阻力训练器械,或运动强度较小患者提供的新型功能椅,可通过椅子进行腰部的稳定控制练习,也可配合弹力带等康复器械进行多部位阻力练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多种体位下的康复训练,如坐位、站立位等,更可训练身体多方向不同肌群,如正向的训练、侧向的训练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训练椅,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运动康复领域,有很多安装额外负重的康复训练椅,如杠铃片,气阻力等,但对于不存在此设施的人,便无法在家中进行类似康复训练。此外,大阻力的抗阻力量训练并不完全适应于一些运动强度较低及术后早起的患者,因此,康复训练不够具有针对性,设计的处方也较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包括椅座和靠背,椅座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椅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把手;椅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椅座的支脚,支脚包括前支脚和后支脚;前支脚与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横梁;后支脚为两个,两个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后横梁;靠背位于椅座的后端,且靠背包括纵向的龙骨和横向的背板,背板固定连接在龙骨上;背板为多个,多个背板之间的间隔相等,且自下至上依次排列;龙骨呈弯曲状;龙骨的下端向下延伸分别与椅座和后横梁固定相接;龙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球、下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球;侧横梁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固定球。进一步地,把手与椅座之间设置有扣手槽,扣手槽呈长方形。进一步地,椅座上设置有椅垫。进一步地,背板的长度自龙骨的中部向上依次递减。进一步地,三号固定球位于侧横梁的中部下端。进一步地,龙骨包括椅座上方的上龙骨段和椅座下方的下龙骨段;上龙骨段的上部向后侧凸起、下部向前侧凸起;进一步地,上龙骨段的上部凸起配合人体脊柱的胸椎曲线;上龙骨段的下部凸起配合人体脊柱的腰椎曲线。进一步地,椅座的高度为40~60cm、宽度为50~70cm。进一步地,把手的宽度为5~10cm。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为没有阻力训练器械,或运动强度较小患者提供的新型功能椅,可通过椅子进行腰部的稳定控制练习,也可配合弹力带等康复器械进行多部位阻力练习;本技术满足多种体位下的康复训练,如坐位、站立位等,更可训练身体多方向不同肌群,如正向的训练、侧向的训练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图3为支脚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用途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为用途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为用途三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为用途四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8为用途五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9为用途六的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0为用途六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1、椅座;2、把手;3、前支脚;4、后支脚;5、侧横梁;6、后横梁;7、龙骨;8、背板;9、一号固定球;10、二号固定球;11、三号固定球;12、扣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3所示的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包括椅座1和靠背,椅座1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椅座的高度为40~60cm、宽度为50~70cm。符合人体高度,且椅座的宽度较宽,为特殊术后患者提供合适宽度的坐位空间。椅座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把手2;把手2与椅座之间设置有扣手槽12,扣手槽呈长方形;把手的宽度为5~10cm。术后患者可通过扣手槽和把手稳定身体从而进行下肢体的训练。椅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椅座的支脚,支脚包括前支脚3和后支脚4;前支脚与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横梁5;后支脚4为两个,两个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后横梁6;靠背位于椅座的后端,且靠背包括纵向的龙骨7和横向的背板8,背板固定连接在龙骨上;背板为多个,多个背板之间的间隔相等,且自下至上依次排列;背板的长度自龙骨的中部向上依次递减。龙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球9、下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球10;侧横梁5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固定球11。在配合弹力带使用时,可为弹力带提供连接支点。三号固定球11位于侧横梁的中部下端,方便弹力带的使用。椅座上设置有椅垫,具有隔凉、提供舒适度的作用。龙骨呈弯曲状;龙骨的下端向下延伸分别与椅座1和后横梁6固定相接;龙骨包括椅座上方的上龙骨段和椅座下方的下龙骨段;上龙骨段的上部向后侧凸起、下部向前侧凸起;上龙骨段的上部凸起配合人体脊柱的胸椎曲线;上龙骨段的下部凸起配合人体脊柱的腰椎曲线。龙骨贴合人体脊柱曲线,方便人体脊柱的矫正。一号固定球可以配合进行颈深集群、枕骨下肌群及颈部屈伸肌的坐位抗阻练习,还可坐位背阔肌的弹力带下拉练习的附着点。背板可配合进行肩胛内外旋集群、肩袖肌群的静力练习和抗阻力量练习。把手可进行肩关节的活动度爬墙练习。龙骨上腰椎段针对腰部稳定性练习和提供主体的支撑。侧横梁、后横梁、二号固定球和三号固定球均作为下肢训练的器械附着点,如后横梁和二号固定球可配合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强度的抗阻伸膝、屈髋练习。侧横梁和三号固定球可配合进行侧向的抗阻内收外展练习,及侧向站立时的抗阻伸髋练习,还可配合脚踝带进行脚踝的背屈跖屈练习。座椅高度50cm,保证坐位训练时,双足可踩实地面,保持骨盆中立,腰背平直。椅垫宽度40cm,旁有辅助拉伸的稳定把手宽10cm,可进行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拉伸。还可配合滑盘、滑板及软塌等进行下肢和整体稳定、平衡的控制练习。下面对本技术的多用途做进一步说明。用途一、如图4所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可站在本技术的一侧,手扶住肩部附近的背板,进行拉伸及上肢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也可以坐在本技术的前侧,将弹力带的一端固定在最上方的背板上,用手抓紧弹力带的另一端反复拉伸进行上肢的训练。用途二、如图5所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坐在椅座上,一手握住身体同侧的把手、另一手轻压头颈部,可实现对头部、肩颈部的拉伸。同时座椅宽度宽达60cm,为特殊术后患者提供合适宽度的坐位空间。用途三、如图6所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侧坐的椅座上,将弹力带的一端系在与腰部等高的背板上,另一端绕过身体由另一侧的手拿住,可进行上肢的阻力训练。用途四、如图7所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坐在椅座上,将弹力带的一端系在3号固定球上,手持弹力带的另一端,进行上肢的阻力训练。用途五、如图8所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坐在椅座上,双手握紧把手保持上肢躯干稳定。将弹力带的一端系在2号固定球上,弹力带的另一端绑在脚腕处,进行坐位下肢抗阻屈伸膝、抗阻下肢内收外展等训练。用途六、如图9和10所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站立在本技术一侧,将弹力带的一端绑在2号固定球上,另一端绑在患者的左脚或右脚的脚腕处,进行下肢的侧向阻力训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a、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为没有阻力训练器械,或运动强度较小患者提供的新型功能椅,可通过椅子进行腰部的稳定控制练习,也可配合弹力带等康复器械进行多部位阻力练习;b、本技术满足多种体位下的康复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包括椅座(1)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1)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椅座的左右两端均发置有把手(2);所述椅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椅座的支脚,支脚包括前支脚(3)和后支脚(4);所述前支脚与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横梁(5);所述后支脚(4)为两个,两个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后横梁(6);/n所述靠背位于椅座的后端,且靠背包括纵向的龙骨(7)和横向的背板(8),背板固定连接在龙骨上;所述背板为多个,多个背板之间的间隔相等,且自下至上依次排列;所述龙骨呈弯曲状;龙骨的下端向下延伸分别与椅座(1)和后横梁(6)固定相接;/n所述龙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球(9)、下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球(10);所述侧横梁(5)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固定球(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包括椅座(1)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1)呈向上弯曲的弧形,椅座的左右两端均发置有把手(2);所述椅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椅座的支脚,支脚包括前支脚(3)和后支脚(4);所述前支脚与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侧横梁(5);所述后支脚(4)为两个,两个后支脚之间固定连接有后横梁(6);
所述靠背位于椅座的后端,且靠背包括纵向的龙骨(7)和横向的背板(8),背板固定连接在龙骨上;所述背板为多个,多个背板之间的间隔相等,且自下至上依次排列;所述龙骨呈弯曲状;龙骨的下端向下延伸分别与椅座(1)和后横梁(6)固定相接;
所述龙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球(9)、下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球(10);所述侧横梁(5)上固定连接有三号固定球(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康复训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与椅座之间设置有扣手槽(12),扣手槽呈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超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