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属于功能位活动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杆部、支撑部,支杆部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松紧调节器,所述支杆与床沿槽相垂直,通过控制所述松紧调节器与床沿槽相接触的位置调节所述支撑部与床沿槽的距离,支撑部设置有贮液层、膜层、回弹体层、底部支撑件,膜层包括贮液膜A、接触膜、贮液膜B,贮液膜A包裹所述贮液层,贯通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一进水口,进水口分别与贮液层、膜层、回弹体层相交,仅与贮液层相通,进水口内设贮液膜B,支撑部与支杆部相接的一侧设置有入手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障简便易用,满足不同手部功能位及长时间保持,提高手部的舒适度,缓解病人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功能位活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功能位手垫或支架在应用于前路的人工全髋关手术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对病人的手部只能起到大体的固定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不影响医生的操作,也不影响手术中C臂机的透视,使得固定方式的多样,并且功能位的长时间保持又会使得病人感到不适,长时间的固定又会使得手部神经受到压迫及损伤,因而,研发一种简便实用,能够满足不同手部功能位及长时间保持的装置很有必要,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能够保障简便易用,满足不同手部功能位及长时间保持,提高手部的舒适度,缓解病人的压力,既不影响医生操作,也不影响手术中C臂机的透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杆部、支撑部,所述支杆部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松紧调节器,所述支杆与床沿槽相垂直,通过控制所述松紧调节器与床沿槽相接触的位置调节所述支撑部与病人手臂接触的高度,所述支撑部设置有贮液层、膜层、回弹体层、底部支撑件,所述膜层包括贮液膜A、接触膜、贮液膜B,所述贮液膜A包裹所述贮液层,贯通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一进水口,所述支撑部经翻转进水口也可便于出水,所述进水口分别与贮液层、膜层、回弹体层相交,仅与所述贮液层相通,所述进水口内设贮液膜B,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杆部相接的一侧设置有入手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松紧调节器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旋杆垂直相接,所述松紧调节器通过抓持部固定抓持与所述床沿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贮液层所贮溶液包括水,所述回弹体层设置有聚氨酯回弹海绵,所述膜层的材质设置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膜层的厚度设置为2~4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一侧与所述支杆部连有塑性连接件,所述塑性连接件包括铝合金软管、硅胶,所述塑性连接件的形状设置为圆柱体状、长方体状、螺旋状中的任意一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塑性连接件可沿与支杆相交处进行扭转活动,便于满足功能位的需求;所述塑性连接件与所述底部支撑件材质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杆的高度调节后,病人从所述入手口伸入手臂进入所述支撑部的主体位置,再调整所述支撑部主体对手臂的包裹形状,并控制手臂处在功能位,由所述进水口进水膨大所述支撑部,即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的进水量能够辅助调控所述支撑部对手臂的支撑力;所述支撑部底面设置有块状的底部支撑件,辅助调节所述支撑部所塑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具有记忆功能的聚氨酯回弹海绵及便于塑型的水,能够扭转成多种形状,给予手部良好的支撑保护。本技术能够保障简便易用,满足不同手部功能位及长时间保持,提高手部的舒适度,缓解病人的压力,既不影响医生操作,也不影响手术中C臂机的透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支杆部;11、支杆;12、松紧调节器;121、旋转轴;122、旋杆;123、抓持部;2、支撑部;21、贮液层;221、贮液膜A;222、贮液膜B;23、回弹体层;24、接触膜;25、进水口;26、入手口;27、塑性连接件;28、底部支撑件;3、床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杆部1、支撑部2,所述支杆部1包括支杆11,所述支杆11上设置有松紧调节器12,所述支杆11与床沿槽3相垂直,通过控制所述松紧调节器12与床沿槽3相接触的位置调节所述支撑部2与病人手臂接触的高度,所述支撑部2设置有贮液层21、膜层、回弹体层23、底部支撑件28,所述膜层包括贮液膜A221、接触膜24、贮液膜B222,所述贮液膜A221包裹所述贮液层21,贯通所述支撑部2设置有一进水口25,所述支撑部2经翻转进水口25也可便于出水,所述进水口25分别与贮液层21、膜层、回弹体层23相交,仅与所述贮液层21相通,所述进水口25内设贮液膜B222,所述支撑部2与所述支杆部1相接的一侧设置有入手口26。另外,所述松紧调节器12包括旋转轴121,所述旋杆旋转轴121与旋杆122垂直相接,所述松紧调节器12通过抓持部123固定抓持与所述床沿槽3。另外,所述贮液层21所贮溶液包括水,所述回弹体层23设置有聚氨酯回弹海绵,所述膜层的材质设置为聚乙烯,所述膜层的厚度设置为2mm。另外,所述支撑部2一侧与所述支杆部1连有塑性连接件27,所述塑性连接件27包括铝合金软管、硅胶,所述塑性连接件27的形状设置为圆柱体状、长方体状、螺旋状中的任意一种。另外,所述塑性连接件27可沿与支杆11相交处进行扭转活动,便于满足功能位的需求;所述塑性连接件27与所述底部支撑件28材质相同。另外,经所述支杆11的高度调节后,病人从所述入手口26伸入手臂进入所述支撑部2的主体位置,再调整所述支撑部2主体对手臂的包裹形状,并控制手臂处在功能位,由所述进水口25进水膨大所述支撑部2,即可。另外,所述进水口25的进水量能够辅助调控所述支撑部2对手臂的支撑力;所述支撑部2底面设置有块状的底部支撑件28,便于扭转辅助调节所述支撑部2所塑形状。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具有记忆功能的聚氨酯回弹海绵及便于塑型的水,能够扭转成多种形状,给予手部良好的支撑保护。本技术能够保障简便易用,满足不同手部功能位及长时间保持,提高手部的舒适度,缓解病人的压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杆部(1)、支撑部(2),所述支杆部(1)包括支杆(11),所述支杆(11)上设置有松紧调节器(12),所述支杆(11)与床沿槽(3)相垂直,通过控制所述松紧调节器(12)与床沿槽(3)相接触的位置调节所述支撑部(2)与病人手臂接触的高度,所述支撑部(2)设置有贮液层(21)、膜层、回弹体层(23)、底部支撑件(28),所述膜层包括贮液膜A(221)、接触膜(24)、贮液膜B(222),所述贮液膜A(221)包裹所述贮液层(21),贯通所述支撑部(2)设置有一进水口(25),所述支撑部(2)经翻转进水口(25)也可便于出水,所述进水口(25)分别与贮液层(21)、膜层、回弹体层(23)相交,仅与所述贮液层(21)相通,所述进水口(25)内设贮液膜B(222),所述支撑部(2)与所述支杆部(1)相接的一侧设置有入手口(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位持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支杆部(1)、支撑部(2),所述支杆部(1)包括支杆(11),所述支杆(11)上设置有松紧调节器(12),所述支杆(11)与床沿槽(3)相垂直,通过控制所述松紧调节器(12)与床沿槽(3)相接触的位置调节所述支撑部(2)与病人手臂接触的高度,所述支撑部(2)设置有贮液层(21)、膜层、回弹体层(23)、底部支撑件(28),所述膜层包括贮液膜A(221)、接触膜(24)、贮液膜B(222),所述贮液膜A(221)包裹所述贮液层(21),贯通所述支撑部(2)设置有一进水口(25),所述支撑部(2)经翻转进水口(25)也可便于出水,所述进水口(25)分别与贮液层(21)、膜层、回弹体层(23)相交,仅与所述贮液层(21)相通,所述进水口(25)内设贮液膜B(222),所述支撑部(2)与所述支杆部(1)相接的一侧设置有入手口(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位持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调节器(12)包括旋转轴(121),所述旋转轴(121)与旋杆(122)垂直相接,所述松紧调节器(12)通过抓持部(123)固定抓持与所述床沿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位持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层(21)所贮溶液包括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