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35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水箱,所述清洁水箱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连接柱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由小型电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小型电动机、蜗杆、蜗轮及转动连接轴等装置,小型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蜗杆之间相固定连接,通过小型电动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之间互相啮合,使得蜗轮随之转动,蜗轮又与转动连接轴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故而带动转动连接轴转动,进而最终带动遮阳发电板转动,实现智能遮阳最大化,且阳光照射在遮阳发电板上,由遮阳发电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最大化利用,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动房遮阳
,尤其涉及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被动房,是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所有消耗的一次能源总和不超过120千瓦·小时/(平米.年)的房屋,如此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被动房”是国外倡导的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也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的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办公建筑,“被动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University)的阿达姆森教授(BoAdamson)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WolfgangFeist)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被动房”建筑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1991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建成了第一座“被动房”建筑(PassiveHouseDarmstadtKranichstein),在建成至今的十几年里,一直按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包括连接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顶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水箱(9),所述清洁水箱(9)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0),所述连接柱(1)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由小型电动机(2),所述小型电动机(2)的输出轴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蜗杆(4),所述连接柱(1)内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连接轴(5),所述转动连接轴(5)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3),所述转动连接轴(5)远离蜗轮(3)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遮阳发电板(16),所述遮阳发电板(16)前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盒体(7),所述盒体(7)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盒体(7)两侧内壁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包括连接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顶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水箱(9),所述清洁水箱(9)底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0),所述连接柱(1)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由小型电动机(2),所述小型电动机(2)的输出轴底部末端固定连接有蜗杆(4),所述连接柱(1)内部贯穿连接有转动连接轴(5),所述转动连接轴(5)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3),所述转动连接轴(5)远离蜗轮(3)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遮阳发电板(16),所述遮阳发电板(16)前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盒体(7),所述盒体(7)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盒体(7)两侧内壁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3)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之间设置有丝杠(11),所述丝杠(11)外侧连接有螺母座(12),所述螺母座(1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刷杆(6),所述刷杆(6)后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智能遮阳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内部与转动连接轴(5)相对应位置开设由贯穿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回春刘承豪张瑛彭祎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