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337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外模板的制作;S200~底部支撑点施工;S300~吊装,S400~沉降缝两侧墙体内模板制作;S500~外模板固定以及加固;S600~混凝土浇筑,墙柱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S700~模板拆除;S800~墙体上的孔封堵,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密实封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保证沉降缝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大模板周转次数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施工
,具体是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层住宅楼沉降缝模板的施工,建筑市场上常用的办法有:1、采用与沉降缝同宽的聚苯板代替木模板:存在问题:聚苯板在沉降缝内容易受到挤压、破坏,产生大量碎块,浇筑时容易聚集在角部位置,影响混凝土强度。且聚苯板重量轻不易固定,浇筑过程中容易偏一侧,导致混凝土墙体的保护层厚度不均匀。且用量大,造价相对较高,经济实用性低。2、采用传统模板加固方式:存在问题:将模板、加固钢管留在沉降缝内,无法取出,材料用量大,造价高,经济实用性低。3、相邻单元错层施工:存在问题:将整体楼层按单元分段施工,增加施工周期,不利于进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在高层建筑沉降缝施工时,施工人员无法进入沉降缝内安装、加固、拆卸模板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包括设置在沉降缝楼板边缘的两组对称设置的凹槽,两组凹槽之间安装有螺纹钢,螺纹钢上安装两组对称设置的沉降缝模板组件,两组沉降缝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所述的沉降缝模板组件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内模板和外模板对称设置有均匀布设的孔,孔内穿设有螺杆,外模板上设置有一排竖向钢筋副龙骨,竖向钢筋副龙骨上端设置有弯钩,竖向钢筋副龙骨通过弯钩挂在外模板上。进一步的,外模板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脚手板、竹胶板和镀锌铁皮。进一步的,螺杆一端设置有圆环,另一端为螺纹端,螺纹端上拧有蝴蝶扣,所述的竖向钢筋副龙骨穿设在圆环内。进一步的,孔内设置有PVC管。进一步的,沉降缝模板组件上对称设置有吊环。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外模板的制作;S200~底部支撑点施工;在之前下层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在沉降缝楼板边缘,预留两组凹槽,凹槽位于墙体顶部两端,凹槽内放置螺纹钢作为本层大模板底部支撑点;S300~吊装,吊装前对镀锌铁皮刷脱模剂,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利用塔吊同时将两组外模板吊至沉降缝内侧,镀锌铁皮分别朝沉降缝外侧方向,确定好位置后,放置在底部支撑点上;S400~沉降缝两侧墙体内模板制作;S500~外模板固定以及加固;S600~混凝土浇筑,墙柱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S700~模板拆除;S800~墙体上的孔封堵,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密实封堵。所述的步骤S500采取以下方法,S501~在外模板预留的孔处,穿PVC管,长度同墙宽,PVC管穿完后,在PVC管内穿设螺杆,螺杆有圆环一端方向朝沉降缝内侧,穿墙螺杆有蝴蝶扣一端方向朝房间一侧;S502~竖向钢筋副龙骨制作和安装;竖向钢筋副龙骨采用C22螺纹钢制作,螺纹钢一端做135度弯钩,弯钩长度为10d,另一端为平直段,将竖向钢筋副龙骨穿进穿墙螺杆的圆环内,将所有竖向钢筋副龙骨按排列穿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充分保证沉降缝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大模板周转次数多,一次制作可周转15-20次,远远高于常规模板的周转次数,并且能够更好地保障设计要求,同时造价较低,经济实用性良好,并且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全部为常见建筑材料,容易制作,容易推广,施工人员比较易于学会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沉降缝模板组件立面图;图2为沉降缝模板组件支撑点俯视平面图;图3为沉降缝模板组件支撑点俯视立面图;图4为外模板背面图;图5为外模板正面图;图中1-螺杆,2-内模板,3-外模板,4-竖向钢筋副龙骨,5-蝴蝶扣,6-圆环,7-孔,8-脚手板,9-竹胶板,10-镀锌铁皮,11-凹槽,12-螺纹钢,13-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包括设置在沉降缝楼板边缘的两组对称设置的凹槽11,两组凹槽11之间安装有螺纹钢12,螺纹钢12上安装两组对称设置的沉降缝模板组件,两组沉降缝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所述的沉降缝模板组件包括内模板2和外模板3,内模板2和外模板3对称设置有均匀布设的孔7,孔7内穿设有螺杆1,外模板3上设置有一排竖向钢筋副龙骨4,竖向钢筋副龙骨4上端设置有弯钩,竖向钢筋副龙骨4通过弯钩挂在外模板3上。外模板3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脚手板8、竹胶板9和镀锌铁皮10。螺杆1一端设置有圆环6,另一端为螺纹端,螺纹端上拧有蝴蝶扣5,所述的竖向钢筋副龙骨4穿设在圆环6内。孔7内设置有PVC管。沉降缝模板组件上对称设置有吊环13。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外模板3的制作;(1)横向龙骨与板面制作:采用4000mm长*300mm宽*40mm厚脚手板做为横向主龙骨,间距100mm,用铁钉将1220*2440竹胶板固定在主龙骨上,做为板面,保证板面平整度小于3mm,大模板基板尺寸同墙身长度、宽度。(2)竖向龙骨制作:竖向主龙骨紧贴横向主龙骨,使用8#铁丝双股绑扎固定,材料采用40*40方钢,长度为3.5米,间距为1000mm。(3)板面处理:用1mm厚镀锌铁皮包裹竹胶板板面,做为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并用鞋钉将铁皮固定在板面上,梅花布置,间距200mm。(4)钻孔:用D=40mm开孔器开孔,孔横向间距为500mm(因墙体上部受混凝土外排力较小,可以适当调整最上排横向40孔间距,可调整为700mm),竖向间距为400mm。(5)吊环安装用C14螺纹钢制作吊环,安装在大模板上端两角处。S200~底部支撑点施工;在之前下层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在沉降缝楼板边缘,预留两组凹槽11,凹槽11位于墙体顶部两端,凹槽内放置螺纹钢12作为本层大模板底部支撑点。S300~吊装,吊装前对镀锌铁皮10刷脱模剂,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利用塔吊同时将两组外模板3吊至沉降缝内侧,镀锌铁皮分别朝沉降缝外侧方向,确定好位置后,放置在底部支撑点上。S400~沉降缝两侧墙体内模板2制作。沉降缝两侧墙体的模板确定位置后,开始固定,具体步骤如下:(1)螺杆制作:选用普通对拉螺杆,长度为550mm,一端用φ10圆钢焊接直径D=30mm圆环。(2)穿PVC管、穿自制穿墙螺杆:(3)在模板预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沉降缝楼板边缘的两组对称设置的凹槽(11),两组凹槽(11)之间安装有螺纹钢(12),螺纹钢(12)上安装两组对称设置的沉降缝模板组件,两组沉降缝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所述的沉降缝模板组件包括内模板(2)和外模板(3),内模板(2)和外模板(3)对称设置有均匀布设的孔(7),孔(7)内穿设有螺杆(1),外模板(3)上设置有一排竖向钢筋副龙骨(4),竖向钢筋副龙骨(4)上端设置有弯钩,竖向钢筋副龙骨(4)通过弯钩挂在外模板(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沉降缝楼板边缘的两组对称设置的凹槽(11),两组凹槽(11)之间安装有螺纹钢(12),螺纹钢(12)上安装两组对称设置的沉降缝模板组件,两组沉降缝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所述的沉降缝模板组件包括内模板(2)和外模板(3),内模板(2)和外模板(3)对称设置有均匀布设的孔(7),孔(7)内穿设有螺杆(1),外模板(3)上设置有一排竖向钢筋副龙骨(4),竖向钢筋副龙骨(4)上端设置有弯钩,竖向钢筋副龙骨(4)通过弯钩挂在外模板(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模板(3)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脚手板(8)、竹胶板(9)和镀锌铁皮(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1)一端设置有圆环(6),另一端为螺纹端,螺纹端上拧有蝴蝶扣(5),所述的竖向钢筋副龙骨(4)穿设在圆环(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7)内设置有PVC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层住宅楼沉降缝可拆卸整体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缝模板组件上对称设置有吊环(13)。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层住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继杰张心纯冉国建程启明朱志根金志强李舒云赵永锋刘晓飞张丽赟张福民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