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27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工程领域的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技术方案为:顺作钢管柱穿过地下室顶板至逆作钢管混凝土柱的上部;顺作钢管柱的截面大于逆作钢管混凝土柱截面;逆作钢管混凝土柱顶面焊接环板;顺作钢管柱的底部设置上大下小变截面过渡柱段,过渡柱段的上截面尺寸与顺作钢管柱相同,下截面尺寸与逆作钢管混凝土柱相同,壁厚同顺作钢管柱;顺作钢管柱出地下室顶板以上设有填充段,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填充过渡柱段和局部顺作钢管柱,填充底标高为过渡柱段的底面,填充顶标高为填充段的顶面。采用该节点,完全解决了上部的顺作钢管柱与下部的逆作钢管混凝土柱的传力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作法实施的基坑工程中上部为钢管柱的逆作柱顶节点构造。
技术介绍
逆作法作为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全面相结合的一种施工工法,即地下室外墙与围护墙体相结合,水平结构构件与水平支撑体系相结合,竖向结构构件与临时立柱体系相结合。逆作法凭借其具有可上下同步施工节省主体工程工期、支撑刚度大可严格控制基坑变形保护环境、利用主体结构作为支护可节省工程造价等优势,成为基坑工程界的一大技术热点,并且在中心城区、特别是环境敏感、保护要求高的狭窄城区中得到大量的应用。逆作法基坑工程中,竖向支承体系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插逆作钢立柱的形式,逆作钢立柱一般可为钢管混凝土柱。根据逆作法基坑的工艺要求,竖向支承体系需在基坑开挖前在地面施工完毕。当上部结构为钢结构且顺作钢管柱截面较大时,由于地下逆作钢管混凝土柱截面较小,上部的顺作钢管柱考虑嵌固要求,需要穿过地下室顶板往下延伸一段距离,因此,地下室竖向结构逆作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上部的顺作钢管柱与逆作钢管混凝土柱在半楼层标高的传力问题,还有大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顺作钢管柱(4)穿过地下室顶板至逆作钢管混凝土柱(1)的上部;所述顺作钢管柱(4)的截面大于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1)截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1)顶面焊接环板(2);所述顺作钢管柱(4)的底部设置上大下小变截面过渡柱段(5),所述过渡柱段(5)的上截面尺寸与所述顺作钢管柱相同,下截面尺寸与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相同,壁厚同所述顺作钢管柱;所述过渡柱段(5)的顶面与所述顺作钢管柱(4)的底部连接固定;所述过渡柱段(5)的底面与所述环板(2)连接固定;所述顺作钢管柱(4)出所述地下室顶板以上设有填充段,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10)填充所述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顺作钢管柱(4)穿过地下室顶板至逆作钢管混凝土柱(1)的上部;所述顺作钢管柱(4)的截面大于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1)截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1)顶面焊接环板(2);所述顺作钢管柱(4)的底部设置上大下小变截面过渡柱段(5),所述过渡柱段(5)的上截面尺寸与所述顺作钢管柱相同,下截面尺寸与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相同,壁厚同所述顺作钢管柱;所述过渡柱段(5)的顶面与所述顺作钢管柱(4)的底部连接固定;所述过渡柱段(5)的底面与所述环板(2)连接固定;所述顺作钢管柱(4)出所述地下室顶板以上设有填充段,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10)填充所述过渡柱段(5)和局部所述顺作钢管柱(4),填充底标高为所述过渡柱段(5)的底面,填充顶标高为所述填充段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顺作钢管柱(4)与所述过渡柱段(5)的连接处内部设置第一开洞横隔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柱段(5)的外围竖向焊接第一加劲板(7),所述逆作钢管混凝土柱的柱头段外围设置第二加劲板(3),所述第一加劲板(7)和所述第二加劲板(3)位置上下对应,分别与所述环板(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逆作钢管混凝土柱与顺作钢管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头段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00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东翁其平苏银君陈永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