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羽绒絮片及混合绒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28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一种多层复合静态羽绒絮片及混合绒的制造方法,把动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经过混棉、梳棉,铺网制成下层絮片;把动植物纤维与低熔点纤维经过混棉、开松、铺网后,将羽绒纤维或其他保温材质、功能纤维、动植物纤维及低熔点纤维单品或混合品摊铺,再通过气流成网制成中层絮片,井铺设于下层絮片之上;把动物纤维和低熔点纤推经过混棉、梳棉、铺网制成上层絮片,并铺设在中层絮片之上;及将下层絮片、中层絮片和上层聚片热熔接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态羽绒絮片及混合绒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羽绒絮片及混合绒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复合静态羽绒絮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羽绒基本都源自于鹅、鸭等水禽的羽翼,羽绒是长在鹅、鸭等动物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本申请所述的羽绒包含羽毛经开松而得到的羽丝。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植物性纤维素的保温性能强很多,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成千上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羽绒富有弹性,轻盈蓬松且柔软,绒朵与绒朵之间、羽枝与羽枝之间都能形成一定的间隙。羽绒作为一种高档防寒保暖材料广泛用于服装以及床上用品的填充料,因其制品轻、柔、保暖、舒适等特性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的羽绒是朵状的,且是采用填充式的方法生产,在防绒工艺上,对于絮片形式的羽绒膨松胎,尚不存在应用于服装、床上用品的防绒技术,这是由于羽毛羽绒的单丝如针一样,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并且,经过摩擦后容易产生静电,造成更强的穿透力,用一般的防绒布很难防跑绒、钻绒,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造成工人皮肤过敏等。作为羽绒膨松胎的膨松型絮片,通常是由羽毛羽绒单丝与纤维混合而成,如果采用一般传统防绒技术进行防绒,不但成本高,而且防绒难度很大,用作为服装、床上用品时,生产时必须采用高密度防绒布进行防绒,然而,纵然如此,仍然不能完全达到防绒目的,出现走绒,跑毛等现象。羽绒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吸油能力为传统吸油材料的两倍,如何使得羽绒制品的疏水性和亲油性进一步提高也是业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羽绒作为填充材料来加工制作羽绒服、羽绒被等轻盈而保暖性质优秀,但羽绒制品也存在诸多不足,诸如:对面料要求较高,需要配置防钻绒面料;冬季穿着存在静电现象;体积大,臃肿,携带及存放不方便;填充物在填充空间不易被固定,容易移动而不均匀扎堆;耐虫蛀和耐霉变性能差,不能抗菌抑菌,存放时需要使用防虫剂或加化学剂。动植物性蛋白质纤维(下简称动植物纤维)一般为天然三维卷曲,蓬松度、支撑力好,集轻、柔、滑、暖、弹于一身。动物性蛋白质纤维(下简称动物纤维)一般包括可梳理的羊毛、羊绒、羊驼绒、貂绒、兔毛、兔绒、驼毛、驼绒、牦牛绒、狐狸绒、马海毛、蚕丝等等,植物性蛋白质纤维(下简称植物纤维)诸如天丝、竹纤维、木棉、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等等。随着非织造技术迅猛发展,利用热熔纤维制作纤维絮片技术日臻成熟。业内业已研发利用非织造技术,将热熔纤维与传统羽绒混合,铺叠成网后再轻度针刺,最后通过热熔制作定型絮片的技术,然而这类技术工艺复杂程度高,蓬松性差,混合绒保暖性、透气透湿性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中国专利文献CN1519410A公开了一种防钻绒羽绒复合絮片,包括外层及中间层。该外层是一热熔丙纶网或涤纶网,并且在中间层必须用长纤维,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较差,并且手感较硬,舒适性也大大降低。该中间层是羽绒与复合纤维的混合絮料,且混合絮料中必须掺杂有涤纶、锦纶、腈纶、粘胶、羊毛长丝、纱线或薄型针织物,即其中必须有长纤维或单独织物作为拉力支撑物。该防钻绒复合絮片的最终复合工艺为针刺或水刺工艺制程,会导致絮片材料比较扁、实、不蓬松,从而影响其保温效果,338g/㎡的材料厚度为3mm,保温率为61.7%。中国专利文献CN101050583A公开了一种纤维棉及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在通过开料、梳棉、成型、热烘粘接后,必须趁热同时进行压轧快速冷却定型,烘箱温度必须达到180℃-200℃,对温度要求较高,能源消耗较大;其梳理成网为单向梳理,制成的产品纵横拉力比相差太大(甚至可达到10:1以上),最后还必须趁热的同时进行压轧,快速冷却定型工艺,且压轧后产品就得压得很薄,蓬松度差,保温率也随之大大下降。中国专利文献CN101787619A公开一种三层复合静态羽绒絮片,只通过热熔粘合,稳定性较差,工艺流程复杂,能耗较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复合羽绒絮片及制造方法在结构、制造方法上存在诸多不便和缺陷。业者为了克服这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在积极研发,尝试提供各种新的多层静态羽绒夹层絮片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本专利技术团队的不断的研究、设计,以及反复试做样品及改进后,终于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的复合羽绒絮片存在的缺陷的新型结构的多层复合羽绒絮片及其制造方法,以简单高效的工艺使其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保温填充物稳固性、手感、舒适性表现都很优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包括依序叠设的下层絮片、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及上层絮片;该上层絮片包括动植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该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包括羽绒纤维及功能性材料、动植物纤维及低熔点纤维,该下层絮片包括动植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该上层絮片、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及下层絮片经低温热熔通过所述低熔点纤维熔结为一体,其中,该上、下层絮片的动植物纤维均按照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比例配置,低熔点纤维均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40%的比例配置,中层絮片的动植物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50%的比例配置,低熔点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30%的比例配置,羽绒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80%的比例配置,该至少一层中层絮片的最中央层的羽绒纤维含量为80%-90%,且该羽绒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含量越远离中央层越低,所述功能性材料赋予该复合絮片一定的功能,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上层絮片:中层絮片:下层絮片的重量比为1:(5~8):1。依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方面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保温功能、阻燃功能、疏水功能、吸油功能、防静电功能、磁分布功能和/或远红外线发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一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的羽绒纤维是羽绒、飞丝、羽毛的混合物或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前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的羽绒纤维是羽绒、飞丝、羽毛以及功能性材料的混合物或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前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中所述的动植物纤维主要选自羊毛、羊绒、羊驼绒、貂绒、兔毛、兔绒、驼毛、驼绒、牦牛绒、狐狸绒、马海毛、蚕丝、天丝、竹纤维、木棉、玉米纤维、大豆纤维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任意比例混合物。前述的多层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的低熔点纤维为聚烯烃纤维、共聚酰胺纤维、共聚酯纤维、低熔点玉米纤维、低熔点复合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前述的多层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的热熔接温度为110℃﹣180℃。前述的多层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的动植物纤维包括各种短纤及其加工产物。前述的多层静态羽绒复合絮片,所述的上层及下层絮片分别包括涤纶、腈纶、条纶和/或尼龙纤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层静态羽绒絮片的制造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叠设的下层絮片、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及上层絮片;该上层絮片包括动植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该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包括羽绒纤维及功能性材料、动植物纤维及低熔点纤维,该下层絮片包括动植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该上层絮片、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及下层絮片经低温热熔通过所述低熔点纤维熔结为一体,其中,该上、下层絮片的动植物纤维均按照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比例配置,低熔点纤维均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40%的比例配置,中层絮片的动植物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50%的比例配置,低熔点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30%的比例配置,羽绒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80%的比例配置,该至少一层中层絮片的最中央层的羽绒纤维含量为80%-90%,且该羽绒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含量越远离中央层越低,所述功能性材料赋予该复合絮片一定的功能,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上层絮片:中层絮片:下层絮片的重量比为1:(5~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叠设的下层絮片、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及上层絮片;该上层絮片包括动植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该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包括羽绒纤维及功能性材料、动植物纤维及低熔点纤维,该下层絮片包括动植物纤维和低熔点纤维;该上层絮片、至少一层中层絮片及下层絮片经低温热熔通过所述低熔点纤维熔结为一体,其中,该上、下层絮片的动植物纤维均按照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比例配置,低熔点纤维均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40%的比例配置,中层絮片的动植物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50%的比例配置,低熔点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30%的比例配置,羽绒纤维按照重量百分比为20%-80%的比例配置,该至少一层中层絮片的最中央层的羽绒纤维含量为80%-90%,且该羽绒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含量越远离中央层越低,所述功能性材料赋予该复合絮片一定的功能,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上层絮片:中层絮片:下层絮片的重量比为1:(5~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保温功能、阻燃功能、疏水功能、吸油功能、防静电功能、磁分布功能和/或远红外线发射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羽绒纤维是羽绒、飞丝、羽毛以及功能性材料的混合物或任意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植物纤维选自羊毛、羊绒、羊驼绒、貂绒、兔毛、兔绒、驼毛、驼绒、牦牛绒、狐狸绒、马海毛、蚕丝、天丝、竹纤维、木棉、玉米纤维、大豆纤维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静态羽绒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及下层絮片分别包括涤纶、腈纶、条纶和/或尼龙纤维。


6.一种多层静态羽绒絮片的制造方法,该多层复合静态羽绒絮片包括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伯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威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