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导丝和管腔植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820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导丝和管腔植入系统,所述管腔植入系统包括管腔植入物、导管和输送导丝,所述输送导丝可活动地穿设于导管中,所述管腔植入物与输送导丝的远端可分离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送导丝包括空心管和芯丝,所述空心管套设在芯丝的近端并与芯丝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空心管的弹性模量大于芯丝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得输送导丝的近端具有较好的推送性能,而远端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超弹性,这样做,使得输送导丝能够同时兼顾输送性和柔顺性,从而可操作性更好,能够较好的确保手术效果。同时有效避免了因近端和远端不同材质拼接的工艺难点而导致使用过程中输送导丝断裂的风险,降低了工艺难度,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导丝和管腔植入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导丝和管腔植入系统。
技术介绍
微创伤介入是血管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涉及将血管植入物,例如但不仅限于支架、弹簧圈、动脉瘤封堵装置等,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至病变位置。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导丝,在输送导丝的远端装载血管植入物,并通过推送输送导丝,即可将血管植入物输送至需要治疗的部位后进行释放,从而达到相关的治疗效果。然而,现有的输送导丝多为一体结构,无法较好地兼顾导丝的输送性和柔顺性,使输送导丝的可操作性较差,手术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具体的,要么输送导丝的材料较软,降低了输送导丝的输送性能,从而在导管内推送时容易出现弯曲、打结等问题,故而推送难度大;或者,输送导丝的材料较硬,则降低了输送导丝的柔顺性,从而在导管内推送时转弯能力差,难以达到病变位置,还容易损伤血管。为了使输送导丝兼具较好的推送性和柔韧性,现有技术中也有尝试在近端和远端分别采用不同柔软度的材料直接进行拼接或者将输送导丝的外径自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的加工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都很高,且实际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和芯丝,所述空心管套设于所述芯丝的近端并与所述芯丝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空心管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芯丝的弹性模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和芯丝,所述空心管套设于所述芯丝的近端并与所述芯丝在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且所述空心管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芯丝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自近端至远端依次包括第一等径段和第一变径段,所述第一等径段的直径均一,所述第一变径段的直径由近端至远端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径段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空心管内,且所述第一变径段伸出所述空心管的远端并整个暴露在所述空心管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段包括至少一个等径区段和至少两个变径区段,相邻两个所述变径区段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等径区段,所述等径区段的直径均一,任一个所述变径区段的直径由近端至远端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区段为三个,所述等径区段为两个,每两个相邻所述变径区段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等径区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自近端至远端依次包括第二等径段和第二变径段;所述第二变径段的直径由近端至远端递减,所述第二等径段的直径均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还包括第三等径段,所述第二等径段、第二变径段和第三等径段由近端至远段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三等径段的直径均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丝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围绕所述第一变径段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且所述护套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所述芯丝的弹性模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晴刘云云孙莉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