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12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束缚带的下端面安装有胸部垫片,所述胸部垫片的两侧均安装有条形滑块,所述条形滑块的外侧安装有条形限位块,所述条形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胸部垫片的前方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持板,所述下夹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上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女性患者因为核磁共振检查时内衣需脱掉而感到尴尬或抗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对患者进行固定的同时对患者的胸部起到遮挡作用,同时连接的稳定性极高,不易于患者挣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
,具体为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金属异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症患者等。不能把监护仪器、抢救器材等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但是,现有的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女性患者由于需要脱掉衣物,女性患者会非常抗拒,影响检查结果,同时该装置不能与床框稳定性连接,并不方便随身携带;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女性患者由于需要脱掉衣物,女性患者会非常抗拒,影响检查结果,同时该装置不能与床框稳定性连接,并不方便随身携带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束缚带的下端面安装有胸部垫片,所述胸部垫片的两侧均安装有条形滑块,所述条形滑块的外侧安装有条形限位块,所述条形限位块的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胸部垫片的前方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夹持板,所述下夹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上夹板,所述束缚带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连接板,所述横向连接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卡头,所述卡头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安装有十字旋转把手。优选的,所述卡头的上端面与横向连接板的下端面完全贴合,所述横向连接板与卡头通过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一端安装有顶出垫板,且顶出垫板与螺纹柱通过接枝胶连接。优选的,所述十字旋转把手的外表面安装有橡胶护套,且橡胶护套与十字旋转把手通过接枝胶连接。优选的,所述T型滑槽的内侧安装有卡扣,所述条形限位块与条形滑块通过卡扣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夹板的上端面与束缚带的下端面完全贴合,所述下夹板与束缚带通过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内侧安装有扭转弹簧,且扭转瘫痪与夹持板通过环形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根据患者的胖瘦,选择合适大小的胸部垫片,将条形滑块插入条形限位块的内侧,并且通过卡扣使得条形限位块与条形滑块固定连接,进而固定连接束缚带与胸部垫片,通过胸部垫片、条形限位块和条形滑块的配合,便于胸部垫片的更换,提高了该装置的利用率,且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和卫生性,按压上夹板,使得上夹板与患者胸部衣物连接,进而使得夹持机构与患者衣物的胸部处稳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胸部垫片的作用,避免女性患者因为核磁共振检查时内衣需脱掉而感到尴尬或抗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本技术通过将卡头插入固定盒的卡槽内,而固定盒与核磁共振医疗床的床框紧密连接,通过卡头与卡槽的配合,便于固定横向连接板,进而固定束缚带,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患者乱动,当检查结束后,通过握住十字旋转把手进行旋转,进而使得螺纹柱前移,使得顶出垫板与卡头接触,进而带动卡头向一侧移动,此时可向上拉出卡头,进而使得卡头与固定盒断开连接,从而断开束缚带与固定盒,通过卡头和卡槽的配合,便于束缚带的安装和拆卸,该装置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在核磁共振时对患者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盒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条形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束缚带;2、透气孔;3、横向连接板;4、胸部垫片;5、固定盒;6、夹持机构;7、卡头;8、卡槽;9、螺纹柱;10、十字旋转把手;11、螺纹孔;12、上夹板;13、下夹板;14、夹持板;15、条形限位块;16、条形滑块;17、T型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束缚带1,束缚带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避免患者因不透气而对患者造成伤害,束缚带1的下端面安装有胸部垫片4,可对女性患者进行遮挡,避免女性患者因为核磁共振检查时内衣需脱掉而感到尴尬或抗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胸部垫片4的两侧均安装有条形滑块16,条形滑块16的外侧安装有条形限位块15,条形限位块15的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17,胸部垫片4的前方安装有夹持机构6,便于该装置与患者的衣物稳定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夹持机构6包括上夹板12、下夹板13和夹持板14,下夹板13的下端面安装有夹持板14,夹持板14的下端面安装有上夹板12,束缚带1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连接板3,横向连接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卡头7,卡头7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5,固定盒5的内侧设置有卡槽8,卡槽8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11,螺纹孔11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柱9,螺纹柱9的一端安装有十字旋转把手10。进一步,卡头7的上端面与横向连接板3的下端面完全贴合,横向连接板3与卡头7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向连接板3与卡头7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便于横向连接板3通过卡头7与固定盒5固定连接。进一步,螺纹柱9的一端安装有顶出垫板,且顶出垫板与螺纹柱9通过接枝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柱9与顶出垫板的配合,避免螺纹柱9划破卡头7,对卡头7造成损伤,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进一步,十字旋转把手10的外表面安装有橡胶护套,且橡胶护套与十字旋转把手10通过接枝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十字旋转把手10与橡胶护套的配合,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进一步,T型滑槽17的内侧安装有卡扣,条形限位块15与条形滑块16通过卡扣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条形限位块15、条形滑块16和卡扣的配合,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条形滑块16的脱落。进一步,下夹板13的上端面与束缚带1的下端面完全贴合,下夹板13与束缚带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束缚带1与下夹板13的配合,连接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有效避免了下夹板13的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束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带(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所述束缚带(1)的下端面安装有胸部垫片(4),所述胸部垫片(4)的两侧均安装有条形滑块(16),所述条形滑块(16)的外侧安装有条形限位块(15),所述条形限位块(15)的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17),所述胸部垫片(4)的前方安装有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上夹板(12)、下夹板(13)和夹持板(14),所述下夹板(13)的下端面安装有夹持板(14),所述夹持板(14)的下端面安装有上夹板(12),所述束缚带(1)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连接板(3),所述横向连接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卡头(7),所述卡头(7)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5),所述固定盒(5)的内侧设置有卡槽(8),所述卡槽(8)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的一端安装有十字旋转把手(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束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带(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所述束缚带(1)的下端面安装有胸部垫片(4),所述胸部垫片(4)的两侧均安装有条形滑块(16),所述条形滑块(16)的外侧安装有条形限位块(15),所述条形限位块(15)的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17),所述胸部垫片(4)的前方安装有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上夹板(12)、下夹板(13)和夹持板(14),所述下夹板(13)的下端面安装有夹持板(14),所述夹持板(14)的下端面安装有上夹板(12),所述束缚带(1)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连接板(3),所述横向连接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卡头(7),所述卡头(7)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5),所述固定盒(5)的内侧设置有卡槽(8),所述卡槽(8)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的一端安装有十字旋转把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7)的上端面与横向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宝园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