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态滤池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生态滤池以及曝气生态滤池,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生态滤池关键组成部分为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等,该系统不需设二沉池,水力负荷、容积负荷远高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停留时间短,厂区布置紧凑,可以节省占地面积和建设费用。从工艺效果上看,由于生物量大,以及滤料截留和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耐低温,不发生污泥膨胀,出水水质高,因此,运行费用和建设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且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现有的生态滤池对进水中SS含量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对SS有较高处理效果的预处理工艺,不然会导致生态滤池堵塞,从而导致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维护,增加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用于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分别对应填充有第一滤料、第二滤料和第三滤料,所述沉淀池内填充有除磷吸附剂,所述第一滤料为大孔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二滤料为介孔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三滤料为改性介孔活性炭/纳米微孔二氧化硅复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分别对应填充有第一滤料、第二滤料和第三滤料,所述沉淀池内填充有除磷吸附剂,所述第一滤料为大孔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二滤料为介孔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三滤料为改性介孔活性炭/纳米微孔二氧化硅复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第二滤料、第三滤料的填充率均大于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介孔活性炭/纳米微孔二氧化硅是将纳米微孔二氧化硅包裹酚醛树脂后,与介孔活性炭相复合,最后经丙烯酰胺改性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好氧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采用间歇曝气的方式,曝气90min,间歇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的含氧量为6-10mg/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的制备方法为:
预碳化:将收集得到的玉米芯水洗、烘干后粉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下,温度为600-800℃条件下,进行预碳化30min,碳化完成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浸渍于2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同时进行微波处理10-15min,过滤、烘干,得到预碳化粉;
扩孔:分别称取预碳化粉、碳酸氢铵,搅拌混合均匀,喷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混合5-10min,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下,保温碳化1-1.5h,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用盐酸溶液浸泡12h,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烘干得到第一滤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料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预碳化粉、氢氧化钾,置于碾钵中碾磨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升温至300-400℃保温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淼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