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96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4
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包括热交换器、加热装置以及混水阀,进水端a与冷水端连接,冷水端与进水端a之间安装有第一水泵,出水端b与进水端c连通,且加热装置安装在出水端b与进水端c之间,混水阀的热水进水端连接在加热装置与进水端c之间,温水进水端与出水端d连通,混合后的温水通过混水阀的第一出水口排出,所述出水端d与混水阀之间安装有四通阀,四通阀上设有进水端e、出水端f、出水端g以及出水端h,进水端e与出水端d连接,出水端f与温水进水端连通,出水端g连接在冷水端与进水端a之间,通过循环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流进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升温,对管道内的细菌进行杀灭或者减低其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
本技术涉及温开水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温开水机的原理是,通过一路接近沸腾的水与一路未被加热过的冷水进行混合,使水温达到温开水机的设置温度,但是由于冷水未被加热过,因此该部分的饮用水有可能残余细菌,对用户的健康会造成影响。因此目前温开水机结构包括水箱、加热装置、热交换器、水泵以及混水阀,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在此不详细阐述,其中热交换器内的进水端a与出水端d之间的第一水路与进水端c和出水端d之间的第二水路相互热传递接触,使用时,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冷水经过第一水路流入加热装置后加热至接近沸腾的热水(如98℃),该部分热水流出后,一部分流入混水阀,而另一部分经进水端c流入热交换器内的第二水路后,第二水路内的热水大部分热量与第一水路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第一水路流入加热装置的是偏高温水(如45℃),为流入加热装置的水进行预热,而热交换后第二水路流出出水端d的是偏低温水(如35℃),偏低温水流入混水阀与热水在混水阀内混合后,达到设定温度的温水通过混水阀的出水口排出,该方式的温开水机能够将混合前的温水已进行加热至沸腾,能够确保杀灭大部分细菌;但是该结构的温开水机在长时间闲置时,温开水机的管道(包括热交换器内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温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管道内滋生细菌,造成下次使用时,带有细菌的偏低温水被用户排出饮用,导致出现饮用水卫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其作用是通过对温开水机的管道的水进行加热升温,对管道的水进行杀菌消毒。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包括热交换器、加热装置以及混水阀,进水端a与冷水端连接,冷水端与进水端a之间安装有第一水泵,出水端b与进水端c连通,且加热装置安装在出水端b与进水端c之间,混水阀的热水进水端连接在加热装置与进水端c之间,温水进水端与出水端d连通,混合后的温水通过混水阀的第一出水口排出,所述出水端d与混水阀之间安装有四通阀,四通阀上设有进水端e、出水端f、出水端g以及出水端h,进水端e与出水端d连接,出水端f与温水进水端连通,出水端g连接在冷水端与进水端a之间,当温开水机长时间闲置未使用后时,通过循环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流进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升温,通过相对高温的水对管道内的细菌进行杀灭或者减低其活性。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水泵与冷水端之间安装有第一电磁阀;为了防止第一水泵将冷水端的新水补充进入循环水路内,在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循环加热,进行消毒杀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停止冷水端的供水,直至消毒杀菌完毕,再打开第一电磁阀进行补充新水。进一步说明,所述出水端g通过回水管连接在第一水泵与进水端a之间,回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该结构在冷水端的供水不采用第一电磁阀的开合控制时,能够采用第二水泵推动在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循环流动加热,用于替代第一水泵进行工作,而此时第一水泵停止工作,即能够停止冷水端的供水,防止冷水端的冷水流入循环的水流内。进一步说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进水端与出水端b连接,加热出水端与进水端c连接;热交换器的温水通过出水端b排出后经过加热装置2加热至接近沸腾状态后再流入进水端c后进行热交换或者直接流入混水阀内直接排出饮用或者进行混合降温后再排出,使进入温水温水进水端302的水被曾经升温至接近沸腾的温度以及进入热水进水端301的水在排出前保持接近沸腾的温度。进一步说明,所述冷水端连接有储水箱;通过储水箱使温开水机能够灵活摆放,不需要外接水管以及安装在靠近水源的位置。进一步说明,所述出水端h连接有集水箱;当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循环加热消毒杀菌后,能够通过出水端h将里面的水排到集水箱内收集处理,实现二次使用。进一步说明,所述出水端h通过回流管与储水箱连接;当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循环加热消毒杀菌后,能够通过出水端h将里面的水再次排入储水箱内,对该部分的水进行循环使用,节约资源。进一步说明,所述出水端b上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当温开水机通过自检检测出长时间没有运行后,驱动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循环流动加热,当管道内的水通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设定消毒杀菌的温度时,触发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温开水机长时间闲置未使用后时,通过循环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流进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升温,通过相对高温的水。实现杀灭管道和热交换器内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或者减低其活性,以及将该部分循环加热升温的水排出后再次利用或者直接排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公知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有第二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出水端h连接储水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包括热交换器1、加热装置2以及混水阀3,热交换器1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水端a和出水端b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端c和出水端d,进水端a与冷水端4连接,冷水端4与进水端a之间安装有第一水泵5,出水端b与进水端c连通,且加热装置2安装在出水端b与进水端c之间,混水阀3的热水进水端301连接在加热装置2与进水端c之间,温水进水端302与出水端d连通,混合后的温水通过混水阀3的第一出水口8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d与混水阀3之间安装有四通阀6,四通阀6上设有进水端e、出水端f、出水端g以及出水端h,进水端e与出水端d连接,出水端f与温水进水端302连通,出水端g连接在冷水端4与进水端a之间。温开水机长时间闲置未使用后时,通过循环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流进加热装置2进行加热升温,通过相对高温的水。实现杀灭管道和热交换器内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或者减低其活性,以及将该部分循环加热升温的水排出后再次利用或者直接排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水泵5与冷水端4之间安装有第一电磁阀9;为了防止第一水泵5将冷水端4的新水补充进入循环水路内,在温开水机管道内的水循环加热,进行消毒杀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9关闭,停止冷水端4的供水,直至消毒杀菌完毕,再打开第一电磁阀9进行补充新水。温开水机正常使用时,四通阀6的进水端e与出水端f连通,然后第一电磁阀9打开,冷水端4通过第一水泵5工作将冷水泵进进水端a与出水端d之间的热交换器1内的第一水路,然后流入加热装置2进行加热升温至接近沸腾状态,将接近沸腾状态的热水一部分供向混水阀3的热水进水端301,另一部分流入进水端c和出水端d之间的热交换器1内的第二水路,第一水路与第二水路接触热交换,使第一水路内的水升温至高温温水,然后再流入加热装置2加热,能够对冷水进行预热,减少加热装置2的加热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包括热交换器(1)、加热装置(2)以及混水阀(3),热交换器(1)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水端a和出水端b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端c和出水端d,进水端a与冷水端(4)连接,冷水端(4)与进水端a之间安装有第一水泵(5),出水端b与进水端c连通,且加热装置(2)安装在出水端b与进水端c之间,混水阀(3)的热水进水端(301)连接在加热装置(2)与进水端c之间,温水进水端(302)与出水端d连通,混合后的温水通过混水阀(3)的第一出水口(8)排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端d与混水阀(3)之间安装有四通阀(6),四通阀(6)上设有进水端e、出水端f、出水端g以及出水端h, 进水端e与出水端d连接,出水端f与温水进水端(302)连通,出水端g连接在冷水端(4)与进水端a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包括热交换器(1)、加热装置(2)以及混水阀(3),热交换器(1)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水端a和出水端b以及相连通的进水端c和出水端d,进水端a与冷水端(4)连接,冷水端(4)与进水端a之间安装有第一水泵(5),出水端b与进水端c连通,且加热装置(2)安装在出水端b与进水端c之间,混水阀(3)的热水进水端(301)连接在加热装置(2)与进水端c之间,温水进水端(302)与出水端d连通,混合后的温水通过混水阀(3)的第一出水口(8)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d与混水阀(3)之间安装有四通阀(6),四通阀(6)上设有进水端e、出水端f、出水端g以及出水端h,进水端e与出水端d连接,出水端f与温水进水端(302)连通,出水端g连接在冷水端(4)与进水端a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消毒清洁的温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5)与冷水端(4)之间安装有第一电磁阀(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群卢德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吉宝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