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烧蚀、低导热复合结构绝热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耐烧蚀、低导热复合结构绝热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新一代远程、高速冲压发动机是武器装备实现快速、远程打击的迫切要求。随着发动机飞行马赫数和射程的增加,燃烧室的工作环境异常恶劣,因此对高性能热防护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发动机燃烧室热防护材料通常采用橡胶基复合材料。目前,采用单一均质的硅橡胶绝热层已经满足补燃室耐烧蚀和抗粒子冲刷要求,然而,由于材料隔热性能不理想,导致发动机壳体温度过高,显著影响壳体表面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升过高甚至严重危及到发动机结构的完整性。为了改善隔热性能,通常需要增加绝热层厚度。然而,高速冲压发动机狭小的隔热空间要求橡胶绝热层必须在有限的厚度内将壳体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另外,材料厚度的增加会导致发动机消极重量增加,装药受限,严重影响武器装备的能量和射程。由此可见,单一结构绝热层已经无法满足冲压发动机的热防护需求,迫切需要发展多功能一体化热防护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烧蚀、低导热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绝热层为由耐烧蚀层和隔热层通过复合模压制备的层状复合结构绝热层;其中,/n所述耐烧蚀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三元乙丙橡胶80-95份,氯磺化聚乙烯5-20份,有机纤维1-5份,无机纤维1-10份,硼酚醛树脂5-20份,二氧化硅5-20份,促进剂1-3份,硫化剂1-2份,硬脂酸1-3份,氧化锌3-5份,增塑剂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n所述隔热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三元乙丙橡胶80-95份,氯磺化聚乙烯5-20份,硼酚醛树脂5-20份,氧化锌3-5份,硬脂酸1-3份,促进剂1-3份,硫化剂1-2份、发泡剂1-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烧蚀、低导热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绝热层为由耐烧蚀层和隔热层通过复合模压制备的层状复合结构绝热层;其中,
所述耐烧蚀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三元乙丙橡胶80-95份,氯磺化聚乙烯5-20份,有机纤维1-5份,无机纤维1-10份,硼酚醛树脂5-20份,二氧化硅5-20份,促进剂1-3份,硫化剂1-2份,硬脂酸1-3份,氧化锌3-5份,增塑剂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
所述隔热层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三元乙丙橡胶80-95份,氯磺化聚乙烯5-20份,硼酚醛树脂5-20份,氧化锌3-5份,硬脂酸1-3份,促进剂1-3份,硫化剂1-2份、发泡剂1-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中的一种或复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纤维为高硅氧纤维、碳纤维、莫来石纤维中的一种或复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癸二酸二异辛酯或石蜡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为噻唑类或胍类促进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绝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宁,栾涛,边城,李宏岩,关轶文,时艺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