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铁道机车动力模型转向架与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73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轴铁道机车动力模型转向架与传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以及齿轮箱外部连接的构架、构架底部连接的牵引杆组件;其中,齿轮箱包括顶部的齿轮箱控制盒、与三个组轮连接的齿轮箱外壳,齿轮箱控制盒内设置动力主轴,动力主轴一端穿过齿轮箱控制盒通过万向节套筒与电动机连接;动力主轴的轴体下方连接中央变速齿轮,中央变速齿轮与介导齿轮组连接,介导齿轮组与同轴动力齿轮连接;介导齿轮组与同轴动力齿轮构成M型传出路径,同轴动力齿轮数量为3、位于M型传出路径末端且与分别位于三个组轮的轮体位置,三个组轮之间具有凹陷结构1A和凹陷结构1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轴铁道机车动力模型转向架与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仿真模型领域,涉及一种三轴铁道机车动力模型转向架与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仿真比例模型很难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尤其在铁道机车模型上。由于现实世界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大多采用电传动(一些内燃机车采用液力传动),为了仿真,模型需要从三维空间的每个维度对其进行外观状态的缩比模拟。转向架作为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核心组件,在现实世界中通常由构架、动力装置、轮对和悬挂装置构成,但是在小比例模型(小于1/45)的条件下,很难找到相应的转向架上的动力单元满足驱动现有的批量加工工艺所构成的车身以缩比速度在轨道上行驶的要求,因此自上世纪末开始,成熟的方案是将小型直流电机放在车体内部,通过传动轴提供给齿轮箱动力,齿轮箱则负责将动力输出到仿真的转向架轮对上。齿轮箱通常的设计是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经过一个蜗杆变换,将舱内电机沿着机车前进方向切向为轴的动力输出经过蜗杆传导为沿着机车前进方向法向为转动轴的运动。这个过程中的齿轮组结构多种多样。但是现在通用流行的齿轮箱都有一些问题,比如首先为了传导动力和变速,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轴铁道机车动力模型转向架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以及齿轮箱外部连接的构架、构架底部连接的牵引杆组件;其中,/n齿轮箱包括顶部的齿轮箱控制盒(11)、与三个组轮连接的齿轮箱外壳(12),齿轮箱控制盒(11)内设置动力主轴(13),动力主轴(13)一端穿过齿轮箱控制盒(11)通过万向节套筒(14)与电动机连接;动力主轴(13)的轴体下方连接中央变速齿轮(15),中央变速齿轮(15)与介导齿轮组(16)连接,介导齿轮组(16)与同轴动力齿轮(17)连接;介导齿轮组(16)与同轴动力齿轮(17)构成M型传出路径,同轴动力齿轮(17)数量为3、位于M型传出路径末端且与分别位于三个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轴铁道机车动力模型转向架与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以及齿轮箱外部连接的构架、构架底部连接的牵引杆组件;其中,
齿轮箱包括顶部的齿轮箱控制盒(11)、与三个组轮连接的齿轮箱外壳(12),齿轮箱控制盒(11)内设置动力主轴(13),动力主轴(13)一端穿过齿轮箱控制盒(11)通过万向节套筒(14)与电动机连接;动力主轴(13)的轴体下方连接中央变速齿轮(15),中央变速齿轮(15)与介导齿轮组(16)连接,介导齿轮组(16)与同轴动力齿轮(17)连接;介导齿轮组(16)与同轴动力齿轮(17)构成M型传出路径,同轴动力齿轮(17)数量为3、位于M型传出路径末端且与分别位于三个组轮的轮体位置,三个组轮之间具有凹陷结构1A和凹陷结构1B;
构架由前端梁(23)、后端梁(24)、左侧梁(21)和右侧梁(22)首尾相连形成框架,框架与齿轮箱外壳(12)连接;左侧梁(21)和右侧梁(22)上均设置轴箱(211)、旁承支座(212)和拐臂座(213);拐臂座(213)与牵引杆组件中的牵引杆拐臂(33)连接;
牵引杆组件包括连接杆(31),连接杆(31)一端与牵引杆拐臂(34)一端铰接,牵引杆拐臂(34)另一端与拉杆(36)一端铰接、牵引杆拐臂(34)拐点位置设置与拐臂座(213)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邦立尚白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里达观机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