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744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改造;(2)构建净化区;(3)设置增氧循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净化区利用水草吸收消化无机盐类,螺蚌类摄食残存饲料和其他有机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水草和螺蚌类的营养源,再配套循环泵和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改善水体底层溶氧状况,从而提高养殖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环境净化
,具体为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虾蟹等名优水产品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饲料投喂量也随之成倍增加,对水质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现在虾蟹养殖水体环境净化与修复主要通过种植水草和投放螺类等措施进行净化。目前虾蟹养殖水域要求水草种植面积占水面的50%左右,每亩投放螺类200-500公斤,但存在较多缺陷,一是水草不易控制,二是虾蟹摄食螺类现象严重,至6月底螺蚌基本被摄食殆尽,高温期间,虾蟹养殖水体自净功能减弱或丧失,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长方形养殖池,在养殖池内放养虾蟹并种植水稻,定期投喂饲料;养殖池中部设置有分隔埂,分隔埂两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养殖池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长方形养殖池,在养殖池内放养虾蟹并种植水稻,定期投喂饲料;养殖池中部设置有分隔埂,分隔埂两端与养殖池池壁连接,分隔埂两侧设置有挡板,使虾蟹不能在分隔埂上打洞,分隔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n(2)构建净化区:在养殖池和分隔埂之间使用拦网拦出高于水面的净化区,使虾蟹不能进入其中,净化区占虾蟹养殖池总面积的5-15%,净化区内种植水草并放养螺、蚌等底栖动物;/n(3)设置增氧循环系统:在分隔埂上的进水口旁安装循环泵和增氧机,将养殖池内的水体增氧并朝净化区推进,水体携带残存饲料及其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长方形养殖池,在养殖池内放养虾蟹并种植水稻,定期投喂饲料;养殖池中部设置有分隔埂,分隔埂两端与养殖池池壁连接,分隔埂两侧设置有挡板,使虾蟹不能在分隔埂上打洞,分隔埂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2)构建净化区:在养殖池和分隔埂之间使用拦网拦出高于水面的净化区,使虾蟹不能进入其中,净化区占虾蟹养殖池总面积的5-15%,净化区内种植水草并放养螺、蚌等底栖动物;
(3)设置增氧循环系统:在分隔埂上的进水口旁安装循环泵和增氧机,将养殖池内的水体增氧并朝净化区推进,水体携带残存饲料及其他有机物进入净化区,经水草的吸收和底栖动物取食,再从出水口流出,形成水体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武海庄传宝余红喜查明方缪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