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42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涉及水稻施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框体,框体内设有搅拌腔,搅拌腔顶部外接有进料口,搅拌腔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均匀设置有存放腔,存放腔的转动轴上设置有主齿轮,存放腔左右两端贯穿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杆,搅拌腔下方设置有输料管道,输料管道上设置有挡料板,搅拌腔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下方设置有凹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凸轮,凸轮下方设置有T型移动杆,并延伸至凹槽内,凹槽下方设置有套筒,套筒与输料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定量投放,能够有效化对肥料吸收,提高肥料的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施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灌溉稻田施用氮肥后,由于在土壤-水系统中氨的挥发、反硝化作用、表面流失以及渗漏作用等造成氮肥损失,因此氮肥利用率相对偏低。氮肥面施后,稻田表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增加,pH值上升,从而导致氨的挥发损失。氮肥深施是提高淹水稻田氮肥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与传统的表施方法相比,氮肥深施不仅能减少氮素的损失,而且能增加产量。因此,氮肥深施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农学利用率。超大颗粒尿素采用深施的方法,其适宜氮肥用量是传统施肥法要求最适用量的76%~93%。在进行施肥时,依旧采用人工丢撒对水稻进行施肥,这样施肥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且人工劳动力大,同时不能够进行定量的施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顶部外接有进料口,搅拌腔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下方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为市售的,第一电机外接驱动电源,转动轴上均匀设置有存放腔,所述存放腔的转动轴上设置有主齿轮,存放腔左右两端贯穿设置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一端均与搅拌腔内壁相连,另一端均设置有从齿轮,转动杆上设置有搅拌杆,搅拌腔下方设置有输料管道,所述输料管道上设置有挡料板,搅拌腔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下方设置有凹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为市售的,第二电机外接驱动电源,凸轮下方设置有T型移动杆,并延伸至凹槽内,T型移动杆与安装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凹槽下方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输料管道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挡料板水平活动设置在输料管道上,框体内设置有水平槽,所述水平槽内设置有滑动齿条,所述滑动齿条上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为市售的,第三电机外接驱动电源,滑动齿条与挡料板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左右内壁之间的长度与所述凸轮中心到上内壁的长度均大于凸轮转动的弧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外设置有把手。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均匀分布在转动杆上,搅拌杆上均匀分布有弧形板。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弧长在搅拌杆上呈由外到里逐渐减短结构。本技术的优点: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在存放腔和从齿轮的作用下,转动轴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和弧形板对肥料进行搅拌处理,便于对肥料运输到水稻种植地中,便于对肥料吸收;通过转动齿轮带动滑动齿条的啮合作用下,带动挡料板存放在水平槽内,能够对肥料搅拌腔中的流出量进行控制,保证定量投放;通过凹槽、凸轮、T型移动杆、弹簧的作用下,控制T型移动杆对水稻种植地进行打孔,通过输料管道和套筒进行投放肥料,提高肥料的投放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搅拌杆与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水平槽与挡料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框体、2为搅拌腔、3为进料口、4为转动轴、5为存放腔、6为主齿轮、7为转动杆、8为从齿轮、9为搅拌杆、10为输料管道、11为挡料板、12为安装槽、13为凹槽、14为凸轮、15为T型移动杆、16为弹簧、17为套筒、18为水平槽、19为滑动齿条、20为转动齿轮、21为把手、22为弧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包括框体1,框体1外设置有把手21,框体1内设有搅拌腔2,搅拌腔2顶部外接有进料口3,搅拌腔2内设有转动轴4,转动轴4下方连接有第一电机,转动轴4上均匀设置有存放腔5,存放腔5的转动轴4上设置有主齿轮6,存放腔5左右两端贯穿设置有转动杆7,两个转动杆7一端均与搅拌腔2内壁相连,另一端均设置有从齿轮8,转动杆7上设置有搅拌杆9,搅拌杆9均匀分布在转动杆7上,搅拌杆9上均匀分布有弧形板22,弧形板22的弧长在搅拌杆9上呈由外到里逐渐减短结构,搅拌腔2下方设置有输料管道10,输料管道10上设置有挡料板11,挡料板11水平活动设置在输料管道10上,框体1内设置有水平槽18,水平槽18内设置有滑动齿条19,滑动齿条19上设置有转动齿轮20,转动齿轮20连接有第三电机,滑动齿条19与挡料板11相连,搅拌腔2内设置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下方设置有凹槽13,安装槽12内设置有凸轮14,凸轮14连接有第二电机,安装槽12左右内壁之间的长度与凸轮14中心到上内壁的长度均大于凸轮14转动的弧度,凸轮14下方设置有T型移动杆15,并延伸至凹槽13内,T型移动杆15与安装槽12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6,凹槽13下方设置有套筒17,套筒17与输料管道10相连,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与外接驱动电源电连接,框体1外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中的开关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电连接,对各个电机进行控制。本技术的工作方法:将肥料通过进料口3放入到搅拌腔2中,通过存放腔5和从齿轮8的啮合,转动轴4带动转动杆7转动,从而搅拌杆9和弧形板22对肥料进行上下搅拌,然后凸轮14的转动下,推动T型移动杆15将凹槽13推出,并在弹簧16的作用下,实现T型移动杆15在凹槽13中的上下移动,从而对水稻处进行打孔,打孔后,转动齿轮20与滑动齿条19的啮合作用下,带动挡料板11往水平槽18内移动,控制肥料从搅拌腔2内的出料量,最后肥料从输料管道10流到套筒17中,对打孔后进行施肥。本技术的结构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在存放腔5和从齿轮8的作用下,转动轴4带动转动杆7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9和弧形板22对肥料进行搅拌处理,便于对肥料运输到水稻种植地中,便于对肥料吸收;通过转动齿轮20带动滑动齿条19的啮合作用下,带动挡料板11存放在水平槽18内,能够对肥料搅拌腔2中的流出量进行控制,保证定量投放;通过凹槽13、凸轮14、T型移动杆15、弹簧16的作用下,控制T型移动杆15对水稻种植地进行打孔,通过输料管道10和套筒17对打孔后的种植地进行投放肥料,提高肥料的投放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内设有搅拌腔(2),所述搅拌腔(2)顶部外接有进料口(3),搅拌腔(2)内设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下方连接有第一电机,转动轴(4)上均匀设置有存放腔(5),所述存放腔(5)的转动轴(4)上设置有主齿轮(6),存放腔(5)左右两端贯穿设置有转动杆(7),两个转动杆(7)一端均与搅拌腔(2)内壁相连,另一端均设置有从齿轮(8),转动杆(7)上设置有搅拌杆(9),搅拌腔(2)下方设置有输料管道(10),所述输料管道(10)上设置有挡料板(11),搅拌腔(2)内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下方设置有凹槽(13),安装槽(12)内设置有凸轮(14),所述凸轮(14)连接有第二电机,凸轮(14)下方设置有T型移动杆(15),并延伸至凹槽(13)内,T型移动杆(15)与安装槽(12)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6),凹槽(13)下方设置有套筒(17),所述套筒(17)与输料管道(1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水稻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内设有搅拌腔(2),所述搅拌腔(2)顶部外接有进料口(3),搅拌腔(2)内设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下方连接有第一电机,转动轴(4)上均匀设置有存放腔(5),所述存放腔(5)的转动轴(4)上设置有主齿轮(6),存放腔(5)左右两端贯穿设置有转动杆(7),两个转动杆(7)一端均与搅拌腔(2)内壁相连,另一端均设置有从齿轮(8),转动杆(7)上设置有搅拌杆(9),搅拌腔(2)下方设置有输料管道(10),所述输料管道(10)上设置有挡料板(11),搅拌腔(2)内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下方设置有凹槽(13),安装槽(12)内设置有凸轮(14),所述凸轮(14)连接有第二电机,凸轮(14)下方设置有T型移动杆(15),并延伸至凹槽(13)内,T型移动杆(15)与安装槽(12)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6),凹槽(13)下方设置有套筒(17),所述套筒(17)与输料管道(10)相连。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善军高杜娟彭锐周昆吕艳梅危家文周斌刘兴录兰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