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20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包括第二固定套、连接线和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内侧安装有检测头,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另一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外侧设置有聚乙烯绝缘层,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镀锡铜线屏蔽层,所述镀锡铜线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线的外侧设置有聚乙烯绝缘层,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镀锡铜线屏蔽层,镀锡铜线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实现使连接线绝缘、屏蔽磁场和防护的作用,从而使连接线使用性能更加稳定,且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
本技术涉及测试线
,具体为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
技术介绍
在变电站开展高压试验时,高压试验专用线一般有2m、3m、4m、8m、12m等不同的长度,在使用时需要按现场使用的要求将不同长度的高压试验专用线对接组装成一根后再进行使用。高压试验现场在使用高压试验专用线时经常会对试验线进行拉扯、紧固、拖拉等操作,目前现有的高压试验测试线接头都采用插拔式。但是插拔式接头的高压试验专用线在使用中存在插头脱扣的问题,从而导致现场高压线接地或碰触其他人员和设备造成危险的风险。而且现有的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不具有便于对检测头拆卸安装、使用寿命长和不会发生脱扣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不具有便于对检测头拆卸安装、使用寿命长和不会发生脱扣的功能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包括第二固定套、连接线和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内侧安装有检测头,且检测头的一侧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外侧,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另一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且第一固定套的外壁安装有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外侧设置有聚乙烯绝缘层,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镀锡铜线屏蔽层,所述镀锡铜线屏蔽层的外侧设置有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所述连接线的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套固定连接有上夹块,且上夹块的底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下夹块。优选的,所述检测头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槽,且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的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内侧,所述连接杆外壁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且连接杆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卡块,并且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相互合作,构成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的两端内壁均安装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拉环,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内壁均安装有第三弹簧,且移动块另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另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相互合作,构成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线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圆形铜芯,且圆形铜芯的外侧均匀安装有抗压填充条。优选的,所述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的外侧设置有芳纶丝编织层,且芳纶丝编织层的外侧设置有聚全氟乙丙烯外护套。优选的,所述下夹块与上夹块的内侧皆均匀设置有齿块,且下夹块的一侧设置有手柄,并且上夹块与下夹块的一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有抗压填充条、连接线、芳纶丝编织层、聚全氟乙丙烯外护套、聚乙烯绝缘层、镀锡铜线屏蔽层和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通过设置多个抗压填充条,使连接线具有耐压的作用,芳纶丝编织层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聚全氟乙丙烯外护套具有对连接线防护,且具有耐高低温、耐腐蚀、耐侯性、电气绝缘性、不吸收水及低的摩擦系数等优点,聚乙烯绝缘层、镀锡铜线屏蔽层和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分别实现连接线绝缘、屏蔽磁场和防护的作用,从而使连接线使用性能更加稳定,且使用寿命更长。(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拉环、第二弹簧、连接杆、第一卡块、检测头、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第一卡槽、第二拉环、第三弹簧、移动块、第二卡块、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和第二卡槽,通过向外拉动第一拉环,第二弹簧被挤压变形,连接杆带动第一卡块同时向内壁一侧移动,然后把检测头穿进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内部,到达一定位置后,松掉第一拉环,第二弹簧复位使第一卡块弹进第一卡槽内进行锁定,实现对检测头的安装,拆卸时,向外拉动第一拉环即可,再通过向外拉动第二拉环,第三弹簧被挤压变形,移动块带动第二卡块向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内壁一侧移动,然后把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的一侧穿进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的内侧,松掉第二拉环后,第三弹簧复位使第二卡块弹进第二卡槽内进行固定,拆卸时,向外拉动第二拉环即可,从而便于对检测头进行拆卸安装。(3)、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手柄、第一弹簧、下夹块和上夹块,通过手压手柄,通过第一弹簧的伸缩性,使下夹块与上夹块之间调节一定开口大小进行夹持,手松后,下夹块与上夹块之间夹持紧实,避免脱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测试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测试头安装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头;2、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3、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4、第一固定套;5、连接线;6、第一弹簧;7、上夹块;8、齿块;9、下夹块;10、转轴;11、手柄;12、第二固定套;13、第一卡槽;14、连接杆;15、第一卡块;16、第一拉环;17、第二弹簧;18、圆形铜芯;19、镀锡铜线屏蔽层;20、聚乙烯绝缘层;21、抗压填充条;22、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23、聚全氟乙丙烯外护套;24、芳纶丝编织层;25、第二卡槽;26、第三弹簧;27、第二拉环;28、移动块;29、第二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包括第二固定套12、连接线5和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安装有检测头1,且检测头1的一侧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外侧;检测头1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槽13,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拉环16,且第一拉环16的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连接杆14外壁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7,连接杆14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卡块15,且第一卡块15与第一卡槽13相互合作,构成固定结构,通过向外拉动第一拉环16,第二弹簧17被挤压变形,连接杆14带动第一卡块15同时向内壁一侧移动,然后把检测头1穿进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内部,到达一定位置后,松掉第一拉环16,第二弹簧17复位使第一卡块15弹进第一卡槽13内进行锁定,实现对检测头1的安装,拆卸时,向外拉动第一拉环16即可;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另一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4,且第一固定套4的外壁安装有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3;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3的两端内壁均安装有移动块28,且移动块28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拉环27,移动块28的一端内壁均安装有第三弹簧26,移动块28另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卡块29,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另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槽25,且第二卡槽25与第二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包括第二固定套(12)、连接线(5)和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安装有检测头(1),且检测头(1)的一侧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外侧,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另一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4),且第一固定套(4)的外壁安装有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3),所述第一固定套(4)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外侧设置有聚乙烯绝缘层(20),且聚乙烯绝缘层(20)的外侧设置有镀锡铜线屏蔽层(19),所述镀锡铜线屏蔽层(19)的外侧设置有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22),所述连接线(5)的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套(12)固定连接有上夹块(7),且上夹块(7)的底端通过转轴(10)固定连接有下夹块(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包括第二固定套(12)、连接线(5)和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安装有检测头(1),且检测头(1)的一侧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外侧,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另一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4),且第一固定套(4)的外壁安装有第二聚酰亚胺绝缘套(3),所述第一固定套(4)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外侧设置有聚乙烯绝缘层(20),且聚乙烯绝缘层(20)的外侧设置有镀锡铜线屏蔽层(19),所述镀锡铜线屏蔽层(19)的外侧设置有聚全氟乙丙烯内护套(22),所述连接线(5)的一侧通过第二固定套(12)固定连接有上夹块(7),且上夹块(7)的底端通过转轴(10)固定连接有下夹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无损耐压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1)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槽(13),且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拉环(16),所述第一拉环(16)的一侧均安装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所述连接杆(14)外壁第一聚酰亚胺绝缘套(2)的内侧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7),且连接杆(14)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一卡块(15),并且第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通博映美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