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192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态金属电池,包括壳体、顶盖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导电坩埚,导电坩埚内盛装有电解质,壳体的一端呈敞口设置,顶盖盖设于敞口处;导电坩埚内设置有正极、负极以及负极引出杆,正极位于导电坩埚的底壁,负极位于电解质内,负极引出杆的一端插设于负极内,负极引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顶盖,并与顶盖之间通过绝缘件连接并绝缘;导电坩埚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隔板,至少一个导电隔板将正极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任意相邻的两个分区之间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态金属电池对正极进行分区限域处理,使得正极化整为零,防止正极与负极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同时可进一步调整电解质的厚度变薄,提升电池能量效率,电池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态金属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液态金属电池。
技术介绍
电池的可放大性是衡量一种储能技术能否广泛应用于规模化电网储能领域的重要标准。作为一种面向电网储能的电池技术,液态金属电池的概念于2006年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Sadoway教授团队提出,其具有无污染、长寿命以及低维护成本等优点。液态金属电池,具体的说是通过熔融状态即液态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电池工作模式下,电极均为液态金属,电解质为熔融态无机盐,电极与电解质由于密度不同且互不混溶而自然分层。理论上来说,这种三层液态自组装的结构避免了室温储能电池中的复杂工艺过程,使得电池单体的放大更为简单。但是在电池单体实际等比例放大过程中,大容量(≥100Ah)的电池单体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等寿命衰减的问题,电池经冷却后剖开观察截面发现,电池出现短路的原因主要在于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而使电池正极层出现拱起,即,电池正极层向上凸起,与负极集流器直接接触。另外,液态金属电池中电解质层的厚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解质层越薄,电池欧姆内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金属电池,包括壳体、顶盖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导电坩埚,所述导电坩埚内盛装有电解质,所述壳体的一端呈敞口设置,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敞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坩埚内设置有正极、负极以及负极引出杆,所述正极位于所述导电坩埚的底壁,所述负极位于所述电解质内,所述负极引出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负极内,所述负极引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顶盖,并与所述顶盖之间通过绝缘件连接并绝缘;所述导电坩埚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隔板,至少一个所述导电隔板将所述正极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之间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金属电池,包括壳体、顶盖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导电坩埚,所述导电坩埚内盛装有电解质,所述壳体的一端呈敞口设置,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敞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坩埚内设置有正极、负极以及负极引出杆,所述正极位于所述导电坩埚的底壁,所述负极位于所述电解质内,所述负极引出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负极内,所述负极引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顶盖,并与所述顶盖之间通过绝缘件连接并绝缘;所述导电坩埚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隔板,至少一个所述导电隔板将所述正极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之间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隔板相互交叉设置,且所述导电隔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导电坩埚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坩埚的底壁呈圆形,所述导电隔板呈条形,两个所述导电隔板将所述正极分割为四个扇形的所述分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隔板的交叉处与所述导电坩埚的底壁的中心位置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隔板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朝晖何亚玲蒋凯胡林崔世能郑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