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这是由于其具有高能量、高容量及高功率等优点。二次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与壳体密封连接的顶盖板、设置于顶盖板的电极端子、设置于电极端子和顶盖板之间的绝缘件、连接于顶盖板的下绝缘件以及连接电极组件的极耳和电极端子的转接片。然而,在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绝缘件存在位置偏移或脱落情况,从而导致绝缘件发生密封失效或密封性能下降的情况,影响二次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顶盖组件的顶盖板和绝缘件连接强度高,有利于降低绝缘件发生位置偏移或者脱落而导致绝缘件密封失效或密封性下降的可能性。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顶盖板具有形成电极引出孔的孔壁;极柱,极柱穿过电极引出孔设置,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极柱的投影位于孔壁的投影内;绝缘件,极柱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密封连接,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位于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一侧,第一凸缘延伸超过电极引出孔的边缘,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第一嵌合部与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嵌接部和第一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所述顶盖板具有形成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孔壁;/n极柱,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电极引出孔设置,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所述极柱的投影位于所述孔壁的投影内;/n绝缘件,所述极柱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内侧面远离所述外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缘延伸超过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边缘,所述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所述顶盖板具有形成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孔壁;
极柱,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电极引出孔设置,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所述极柱的投影位于所述孔壁的投影内;
绝缘件,所述极柱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内侧面远离所述外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缘延伸超过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边缘,所述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接部和所述第一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径向,所述第一嵌接部与所述电极引出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嵌接部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嵌接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合层,所述第一接合层设置于所述顶盖板,所述第一嵌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层之间均通过化学键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嵌接部,所述绝缘件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外侧面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缘延伸超过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边缘,所述第二凸缘具有与所述第二嵌接部相匹配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与所述第二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接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径向,所述第二嵌接部与所述电极引出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嵌接部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二嵌接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璐璐,李想,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