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18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顶盖板具有形成电极引出孔的孔壁;极柱,穿过电极引出孔设置,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极柱的投影位于孔壁的投影内;绝缘件,极柱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密封连接,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位于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一侧,第一凸缘延伸超过电极引出孔的边缘,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第一嵌合部与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盖板和绝缘件连接强度高,降低绝缘件发生位置偏移或者脱落而导致绝缘件密封失效或密封性下降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这是由于其具有高能量、高容量及高功率等优点。二次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与壳体密封连接的顶盖板、设置于顶盖板的电极端子、设置于电极端子和顶盖板之间的绝缘件、连接于顶盖板的下绝缘件以及连接电极组件的极耳和电极端子的转接片。然而,在二次电池使用过程中,绝缘件存在位置偏移或脱落情况,从而导致绝缘件发生密封失效或密封性能下降的情况,影响二次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顶盖组件的顶盖板和绝缘件连接强度高,有利于降低绝缘件发生位置偏移或者脱落而导致绝缘件密封失效或密封性下降的可能性。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顶盖板具有形成电极引出孔的孔壁;极柱,极柱穿过电极引出孔设置,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极柱的投影位于孔壁的投影内;绝缘件,极柱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密封连接,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位于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一侧,第一凸缘延伸超过电极引出孔的边缘,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第一嵌合部与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嵌接部和第一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沿电极引出孔的径向,第一嵌接部与电极引出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嵌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一嵌接部沿电极引出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嵌合部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嵌接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合层,第一接合层设置于顶盖板,第一嵌接部与第一接合层之间以及第一嵌合部与第一接合层之间均通过化学键接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还包括设置于外侧面上的第二嵌接部,绝缘件还包括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位于外侧面远离内侧面的一侧,第二凸缘延伸超过电极引出孔的边缘,第二凸缘具有与第二嵌接部相匹配的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与第二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嵌接部和第二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沿电极引出孔的径向,第二嵌接部与电极引出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嵌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二嵌接部沿电极引出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嵌合部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二嵌接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二接合层,第二接合层设置于顶盖板,第二嵌接部与第二接合层之间以及第二嵌合部与第二接合层之间均通过化学键接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凸台具有远离顶盖板的顶端和连接于顶盖板的底端,顶端的尺寸大于底端的尺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连接于顶盖板的绝缘板,绝缘板设置于内侧面远离外侧面的一侧,绝缘板具有与电极引出孔相对应的凹陷部,凹陷部与内侧面之间形成环绕电极引出孔的环形腔,第一凸缘的一部分伸入环形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极耳电连接的转接片,极柱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外连接端面和内连接端面,外连接端面用于与汇流片焊接,内连接端面与转接片焊接连接,沿轴向,转接片不超出绝缘板远离顶盖板的下表面;和/或,绝缘件还包括第二凸缘以及连接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中间连接部,第二凸缘位于外侧面远离内侧面的一侧,第二凸缘延伸超过电极引出孔的边缘,中间连接部设置于电极引出孔内,第一凸缘、中间连接部以及第二凸缘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绝缘件包覆极柱的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凹部,极柱设置有与限位凹部相匹配的限位凸部;或者,绝缘件包覆极柱的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部,极柱设置有与限位凸部相匹配的限位凹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极柱以及绝缘件。极柱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密封连接。极柱和绝缘件相互连接固定。绝缘件与顶盖板相互连接固定。顶盖板的内侧面上设置第一嵌接部。绝缘件的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顶盖板和绝缘件通过第一嵌接部和第一嵌合部嵌接连接,从而有利于提高绝缘件和顶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绝缘件相对顶盖板或极柱发生位置偏移或者脱落而导致绝缘件密封失效或密封性下降的可能性。又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如上述的顶盖组件。又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两个以上的如上述的二次电池。另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包括如上述的电池模组。再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的二次电池。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二次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处放大图;图9是图8中C处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板和绝缘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板和绝缘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板和绝缘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板和绝缘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板和绝缘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二次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D处放大图。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标记说明:1、车辆;10、电池组;20、电池模组;30、二次电池;31、壳体;32、电极组件;32a、极耳;40、顶盖组件;41、顶盖板;41a、内侧面;41b、外侧面;41c、电极引出孔;41d、第一嵌接部;41e、第二嵌接部;42、极柱;42a、外连接端面;42b、内连接端面;43、绝缘件;43a、第一凸缘;43b、第二凸缘;43c、中间连接部;431、第一嵌合部;432、第二嵌合部;44、第一接合层;45、第二接合层;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所述顶盖板具有形成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孔壁;/n极柱,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电极引出孔设置,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所述极柱的投影位于所述孔壁的投影内;/n绝缘件,所述极柱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内侧面远离所述外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缘延伸超过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边缘,所述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引出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内侧面上的第一嵌接部,所述顶盖板具有形成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孔壁;
极柱,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电极引出孔设置,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轴向,所述极柱的投影位于所述孔壁的投影内;
绝缘件,所述极柱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内侧面远离所述外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缘延伸超过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边缘,所述第一凸缘具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接部和所述第一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径向,所述第一嵌接部与所述电极引出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嵌接部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嵌接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合层,所述第一接合层设置于所述顶盖板,所述第一嵌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层之间均通过化学键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的第二嵌接部,所述绝缘件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外侧面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缘延伸超过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边缘,所述第二凸缘具有与所述第二嵌接部相匹配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与所述第二嵌接部相互嵌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接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台,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径向,所述第二嵌接部与所述电极引出孔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嵌接部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二嵌接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璐璐李想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