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130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属于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多个吸声尖劈和隔声屏。其中,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二消声结构分别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分别套设于风筒在进风口处和排风口处的外壁上,且分别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二消声结构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吸声尖劈与第一消声结构可拆卸式连接;隔声屏设置于空气冷却器外。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空气冷却器的进风口、排风口和外围设置消声装置,可以从空气冷却器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降噪,有效提高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冷却器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天然气压气站的站场中,空气冷却器是重要的噪声源。空气冷却器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空气冷却器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处由于气体流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空气冷却器的各个部件受到非平衡力产生无规律震动从而产生的震动噪声;电动机运转时产生的电磁噪声等。噪声过大会对工作区域内的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空气冷却器逐渐被要求增加降噪措施,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现有的技术大多直接在空气冷却器的外围场地上设置隔声屏,或使用包裹式降噪法将空气冷却器整体安置在厂房里。这种方法,仅仅从空气冷却器外部对噪声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导致降噪效果往往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以增强对空气冷却器的降噪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n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n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均匀分布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排风口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三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n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套设于所述风筒在进风口处的外壁上,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第一固定支架(3)、第二固定支架(4)、多个吸声尖劈(5)和隔声屏(6),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均匀分布于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进风口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均匀分布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风筒的排风口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三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内,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第四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筒外;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套设于所述风筒在进风口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3)的网眼位置;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套设于所述风筒的排风口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消声结构(2)的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为网状结构,每个第二消声结构(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的网眼位置;
所述多个吸声尖劈(5)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隔声屏(6)设置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外,且所述隔声屏(6)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吸声尖劈(5)包括劈部(51)和基部(52),所述基部(52)与每个第一消声结构(1)在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吸声尖劈(5)中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祥祥徐海涛汤迎文王经天刘雨波王强水寒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