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04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升降装置和识别装置,立柱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显示识别信息的显示屏,显示屏的背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滑动连接于立柱上,显示屏顶部设置有识别盒,识别盒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红外感应探头,红外感应探头用于感应并确定人体头部位置,识别盒背离立柱的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之间开设有虹膜识别槽,虹膜识别槽内安装有两个同向设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动端朝向背离立柱方向并连接有虹膜识别装置;显示屏的一侧还连接有指纹识别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调节高度,多模式复合可快速准确的识别身份信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识别
,特别涉及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核对或确认人的身份。当今,生物识别技术的利用得飞速发展,并不断地进入到众多应用领域中,在物理安全(门禁、楼宇监控)和逻辑安全(计算机,网络)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生物识别技术通常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识别率低的不足,在出现多个人像时无法正确捕捉到需要识别的对象,并且在人脸识别过程中由于识别人员的身高存在差异,常常需要调节识别装置高度或者识别人员主动变换动作去适应识别装置,降低了效率,浪费了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其具有复合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身份,能方便快速的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调节高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升降装置和识别装置,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识别装置沿着立柱上下运动;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显示识别信息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背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立柱上,所述显示屏顶部设置有识别盒,所述识别盒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红外感应探头用于感应并确定人体头部位置,所述识别盒背离立柱的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分别位于识别盒的两端;所述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之间开设有虹膜识别槽,所述虹膜识别槽内安装有两个同向设置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端朝向背离立柱方向并连接有虹膜识别装置;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还连接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感应探头、显示屏、电动推杆、人脸识别摄像头、指纹识别装置和虹膜识别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红外感应探头来感应确定人体头部位置从而来调节识别装置高度,当一个红外感应探头被人体遮挡而另一个未被遮挡时即调整到了合适的高度,若两个都被遮挡则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识别装置上升,若两个都未被遮挡则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识别装置下降,并且设置了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三种识别技术可准确快速的识别出身份信息。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立柱顶部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齿轮,所述立柱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立柱底部转动连接有连动齿轮,所述升降齿轮上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穿入空腔中与连动齿轮连接并于连动齿轮处穿出立柱,所述连接块与传动链条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电机带动升降齿轮旋转,从而使传动链条绕升降齿轮和连动齿轮运动带动识别装置上升或下降,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与显示屏位于同一侧,所述踏板内安装有重力感应器,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启动识别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重力感应器探测到有人站上踏板时控制识别装置启动进行身份识别,避免装置长时间运行导致寿命下降,并且节约了电能。进一步设置:所述踏板顶部安装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既不影响重力感应器的工作,又有缓冲效果对重力感应器起到了保护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虹膜识别槽的槽口处开设为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虹膜识别槽的槽口开设为圆角,避免虹膜识别装置在出入槽口时与槽口发生碰撞造成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复合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身份,能方便快速的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调节高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中识别盒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立柱;3、显示屏;4、识别盒;5、升降电机;6、踏板;7、红外感应探头;8、人脸识别摄像头;9、虹膜识别槽;31、连接块;32、指纹识别装置;51、升降齿轮;52、连接齿轮;53、传动链条;61、橡胶垫;91、电动推杆;92、虹膜识别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升降装置和识别装置,立柱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显示识别信息的显示屏3,在显示屏3的背部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块31,连接块31滑动连接在立柱2上,可沿着立柱2上下滑动。在显示屏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识别盒4,识别盒4的顶部盒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红外感应探头7,红外感应探头7用于感应确定人体头部的位置,人站于识别装置前时,红外感应探头7发射出红外线,当两个红外感应探头7发射出的红外线都被人体遮挡反射回红外感应探头7时,则证明识别装置位于头部下方,则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识别装置上升直至其中一个红外感应探头7发射的红外线不在反射回来,此时为位于识别盒4顶部的红外感应探头7超过了头顶位置,当两个红外感应探头7发射的红外线都未被遮挡时则此时识别装置位于头部上方,控制升降装置带动识别装置下降直至其中一个红外感应探头7发射的红外线被人体遮挡并反射回红外感应探头7,因此可以根据两个红外感应探头7是否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判断人体头部的位置。在识别盒4背离立柱2的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人脸识别摄像头8分别位于识别盒4该侧面的左右两端。如图3所示,在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所在的侧面向识别盒4内部开设有虹膜识别槽9,虹膜识别槽9位于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之间,在虹膜识别槽9内固定有两个同向设置的电动推杆91,电动推杆91的活动端均朝向虹膜识别槽9的槽口处,并通过螺栓连接有虹膜识别装置92,当识别装置到达目的位置后,电动推杆91运行推动虹膜识别装置92向人体头部运动对虹膜进行识别,采集到虹膜信息后电动推杆91驱动虹膜识别装置92返回识别盒4中。虹膜识别槽9的槽口处开设为圆角,避免虹膜识别装置92进出虹膜识别槽9时与槽口发生碰撞而导致损坏。如图1和图2所示,在显示屏3的一侧还固定有指纹识别装置32用于识别人体指纹。在底座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装置,且红外感应探头7、显示屏3、电动推杆91、人脸识别摄像头8、指纹识别装置32盒虹膜识别装置92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8、虹膜识别装置92盒指纹识别装置32采集到的数据,将这些数据与数据库中其他几个人的生物特征数据进行比对,能够快速锁定获取目标的身份信息,无须被是别人的身份参照(身份证或登录账号)。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5,升降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立柱2的顶部,升降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升降齿轮51,在立柱2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在空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连动齿轮,升降齿轮51上连接有传动链条53,传动链条53传入空腔中与连动齿轮连接并穿出立柱2,传动链条53位于立柱2外的部分与连接块31固定连接,当升降电机5运行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立柱(2)、升降装置和识别装置,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顶部,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识别装置沿着立柱(2)上下运动;/n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显示识别信息的显示屏(3),所述显示屏(3)的背部连接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滑动连接于立柱(2)上,所述显示屏(3)顶部设置有识别盒(4),所述识别盒(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红外感应探头(7),所述红外感应探头(7)用于感应并确定人体头部位置,所述识别盒(4)背离立柱(2)的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8)分别位于识别盒(4)的两端;/n所述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之间开设有虹膜识别槽(9),所述虹膜识别槽(9)内安装有两个同向设置的电动推杆(91),所述电动推杆(91)的活动端朝向背离立柱(2)方向并连接有虹膜识别装置(92);/n所述显示屏(3)的一侧还连接有指纹识别装置(32),所述底座(1)内部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感应探头(7)、显示屏(3)、电动推杆(91)、人脸识别摄像头(8)、指纹识别装置(32)和虹膜识别装置(92)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复合的生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立柱(2)、升降装置和识别装置,所述立柱(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顶部,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识别装置沿着立柱(2)上下运动;
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显示识别信息的显示屏(3),所述显示屏(3)的背部连接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滑动连接于立柱(2)上,所述显示屏(3)顶部设置有识别盒(4),所述识别盒(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红外感应探头(7),所述红外感应探头(7)用于感应并确定人体头部位置,所述识别盒(4)背离立柱(2)的侧面上安装有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8)分别位于识别盒(4)的两端;
所述两个人脸识别摄像头(8)之间开设有虹膜识别槽(9),所述虹膜识别槽(9)内安装有两个同向设置的电动推杆(91),所述电动推杆(91)的活动端朝向背离立柱(2)方向并连接有虹膜识别装置(92);
所述显示屏(3)的一侧还连接有指纹识别装置(32),所述底座(1)内部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感应探头(7)、显示屏(3)、电动推杆(91)、人脸识别摄像头(8)、指纹识别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秦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