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中控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01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中控主机,包括主机箱、蓄水盒,主机箱内部的上端开设有安装间,主机箱内部的下端开设有散热间,安装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吸热板的底部均匀焊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吸热板的上表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主板,散热间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散热间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水冷刷,水冷刷的上端镶嵌有海绵,水冷刷的底部焊接有一个滑块和两个滚轮,滑块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蓄水盒内部的上端开设有蓄水间,出水管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出水管前端的开口处堵有密封球,密封球与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水冷海绵刷,可以加快散热鳍片的冷却效果,提高主板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中控主机
本技术涉及中控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中控主机。
技术介绍
中控即为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是指对声、光、电等各种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厅、指挥控制中心、智能化家庭等,用户可用按钮式控制面板、计算机显示器、触摸屏和无线遥控等设备,通过计算机和中央控制系统软件控制投影机、展示台、影碟机、录像机、卡座、功放、话筒、计算机、笔记本、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设备。智能中控主机是中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在智能中控主机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现目前多数智能中控主机只是简易的采用散热孔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影响到智能中控主机的使用性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中控主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中控主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智能中控主机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中控主机,包括主机箱、蓄水盒,所述主机箱内部的上端开设有安装间,所述主机箱内部的下端开设有散热间,所述安装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底部均匀焊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下端向下贯穿进散热间,所述吸热板的上表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主板,所述主板与吸热板之间镶嵌有导热硅胶板,所述安装间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盖板,所述散热间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扇、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位于散热扇的外侧,所述散热间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水冷刷,所述水冷刷的上端镶嵌有海绵,所述海绵的上端与散热鳍片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水冷刷的底部焊接有一个滑块和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位于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块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滑块,所述往复丝杠的前后两端均与散热间的前后两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杠的后端贯穿进蓄水盒内部的下端,所述蓄水盒焊接在主机箱后端面的下端,所述蓄水盒内部的上端开设有蓄水间,所述蓄水间下端的前端面镶嵌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前端向前贯穿到散热间的后端,所述出水管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出水管前端的开口处堵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与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蓄水盒内部的下端镶嵌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往复丝杠的后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吸热板、散热鳍片均由高导热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刷横向设置在散热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鳍片的下端嵌入海绵内。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前端与海绵处在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蓄水间的顶部开设有加水口。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与散热间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滚轮与散热间的底面滚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前端的开口处为缩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海绵的内部吸取有冷却液,所述蓄水间的内部装填有冷却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水冷海绵刷,可以往散热鳍片上涂抹冷却液,加快散热鳍片的冷却效果,提高主板的散热能力,同时利用散热孔,可以为散热间提供流动的散热空气,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而通过海绵与出水管的配合设置,当海绵在散热鳍片底部前后往复滑动时,海绵会撞击到出水管的前端,于是出水管的前端开口处会自动往海绵上添加冷却液,保证海绵能够一直拥有对散热鳍片涂抹冷却液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侧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为本技术支撑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中:1-主机箱,101-安装间,102-散热间,103-散热口,2-吸热板,201-散热鳍片,3-主板,4-导热硅胶板,5-盖板,6-水冷刷,601-海绵,602-滑块,603-滚轮,7-散热扇,8-防尘网,9-往复丝杠,10-蓄水盒,1001-蓄水间,11-电机,12-出水管,13-支撑架,14-密封球,1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中控主机,包括主机箱1、蓄水盒10,下面对一种智能中控主机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主机箱1内部的上端开设有安装间101,主机箱1内部的下端开设有散热间102;具体的,安装间101内可以安装主板3,散热间102可以将主板3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散发;根据之上所述,安装间1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2,吸热板2的底部均匀焊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201,散热鳍片201的下端向下贯穿进散热间102,吸热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主板3,主板3与吸热板2之间镶嵌有导热硅胶板4,安装间101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盖板5;具体的,在使用智能中控主机时,主板3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被导热硅胶板4吸收并传递至导热板2上,随后导热板2通过其底部的散热鳍片201,将热量再散发到散热间102内,以此起到对主板3进行散热降温的作用;根据之上所述,散热间102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103,散热口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扇7、防尘网8,防尘网8位于散热扇7的外侧,散热间10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水冷刷6,水冷刷6的上端镶嵌有海绵601,海绵601的上端与散热鳍片20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水冷刷6的底部焊接有一个滑块602和两个滚轮603,两个滚轮603分别位于滑块602的左右两侧,滑块602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9,往复丝杠9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滑块602,往复丝杠9的前后两端均与散热间102的前后两端面转动连接,往复丝杠9的后端贯穿进蓄水盒10内部的下端;具体的,当散热鳍片201将热量散发到散热间102内后,左右两端的散热扇7可以将热量吹出主机箱1,以此对散热鳍片201进行风冷,而水冷刷6能够通过滑块602、滚轮603与散热间102底面的配合,可以在散热鳍片201的下端进行前后往复运动,于是水冷刷6上的海绵601可以将内部的冷却液涂抹在散热鳍片201上,以此对散热鳍片201进行水冷,可以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中控主机,包括主机箱(1)、蓄水盒(10),其特征在于:/n所述主机箱(1)内部的上端开设有安装间(101),所述主机箱(1)内部的下端开设有散热间(102);/n所述安装间(1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2),所述吸热板(2)的底部均匀焊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201),所述散热鳍片(201)的下端向下贯穿进散热间(102),所述吸热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主板(3),所述主板(3)与吸热板(2)之间镶嵌有导热硅胶板(4),所述安装间(101)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盖板(5);/n所述散热间(102)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103),所述散热口(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扇(7)、防尘网(8),所述防尘网(8)位于散热扇(7)的外侧,所述散热间(10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水冷刷(6),所述水冷刷(6)的上端镶嵌有海绵(601),所述海绵(601)的上端与散热鳍片(20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水冷刷(6)的底部焊接有一个滑块(602)和两个滚轮(603),两个所述滚轮(603)分别位于滑块(602)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块(602)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9),所述往复丝杠(9)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滑块(602),所述往复丝杠(9)的前后两端均与散热间(102)的前后两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杠(9)的后端贯穿进蓄水盒(10)内部的下端;/n所述蓄水盒(10)焊接在主机箱(1)后端面的下端,所述蓄水盒(10)内部的上端开设有蓄水间(1001),所述蓄水间(1001)下端的前端面镶嵌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的前端向前贯穿到散热间(102)的后端,所述出水管(12)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3),所述出水管(12)前端的开口处堵有密封球(14),所述密封球(14)与支撑架(13)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5),所述蓄水盒(10)内部的下端镶嵌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与往复丝杠(9)的后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中控主机,包括主机箱(1)、蓄水盒(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箱(1)内部的上端开设有安装间(101),所述主机箱(1)内部的下端开设有散热间(102);
所述安装间(1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2),所述吸热板(2)的底部均匀焊接有若干个散热鳍片(201),所述散热鳍片(201)的下端向下贯穿进散热间(102),所述吸热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主板(3),所述主板(3)与吸热板(2)之间镶嵌有导热硅胶板(4),所述安装间(101)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盖板(5);
所述散热间(102)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103),所述散热口(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扇(7)、防尘网(8),所述防尘网(8)位于散热扇(7)的外侧,所述散热间(102)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水冷刷(6),所述水冷刷(6)的上端镶嵌有海绵(601),所述海绵(601)的上端与散热鳍片(20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水冷刷(6)的底部焊接有一个滑块(602)和两个滚轮(603),两个所述滚轮(603)分别位于滑块(602)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块(602)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往复丝杠(9),所述往复丝杠(9)的前后两端均贯穿出滑块(602),所述往复丝杠(9)的前后两端均与散热间(102)的前后两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杠(9)的后端贯穿进蓄水盒(10)内部的下端;
所述蓄水盒(10)焊接在主机箱(1)后端面的下端,所述蓄水盒(10)内部的上端开设有蓄水间(1001),所述蓄水间(1001)下端的前端面镶嵌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的前端向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怀胜向志远闵锐高先旗赵香丽
申请(专利权)人:科腾鸿泰物联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