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承料座、连接座和与连接座相连的真空检测机构,承料座上承载有待检测的笔帽,笔帽内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连接座在动力源作用下与承料座密封相接或断开连接,连接座与承料座相连接后形成一密封检测通道;真空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密封检测通道的密封性,以检测密封圈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笔帽内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装配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中性笔的笔帽内侧顶端,装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用于防止笔芯漏墨和墨水挥发。但是,在中性笔笔帽的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有密封圈漏装,斜装、竖装等密封不严密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密封圈起不到应有的密封效果。如对于直径尺寸和厚度尺寸接近的密封圈,其竖装和正常装配一般无法区分;另外,现有对于密封圈的斜装、漏装也无法测出。因此,针对上述笔帽内密封圈装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密封圈密封性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无法准确检测笔帽内密封圈漏装、竖装和斜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承料座、连接座和与连接座相连的真空检测机构,所述承料座上承载有待检测的笔帽,所述笔帽内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所述连接座在动力源作用下与承料座密封相接或断开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承料座相连接后形成一密封检测通道,所述密封检测通道一端与密封圈相连,另一端与真空检测机构相连;所述真空检测机构通过检测所述密封检测通道的密封性,以检测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承料座内设置有第一密封通道,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第二密封通道,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或相断开,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另一端与真空检测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通道与第二密封通道相连通后形成所述密封检测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通道轴向贯穿承料座,所述第二密封通道轴向贯穿连接座。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移位盘,所述移位盘上设置多个所述承料座,多个所述承料座在移位盘的转动下依次与连接座相接或断开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源包括与所述连接座相连的抬升座,所述连接座在抬升座的驱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承料座的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真空检测机构包括真空机和真空检测表,所述真空机通过连接管与连接座相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密封检测通道相连;所述真空检测表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真空检测机构与连接座之间还设置一用于控制两者之间相通断的阀门。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与承料座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一密封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模拟笔帽的使用状态,采用真空负压检测原理,对密封圈的密封性进行检测,检测精度高,且可避免密封圈因漏装、竖装和斜装而使其密封性能得不到保证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笔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承料座,11、第一密封通道,20、移位盘,30、连接座,31、第二密封通道,32、阀门,40、真空检测机构,41、真空机,42、真空检测表,43、连接管,50、笔帽,51、腔室,60、密封圈,70、抬升座,80、密封层,90、扣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承料座10、移位盘20、连接座30和真空检测机构40,其中,移位盘20上设置多个承料座10(图1中仅显示出了局部的移位盘20结构和一个承料座30),多个承料座10在移位盘20的转动下依次移位到与连接座30相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座30则在动力源作用下移动至与对应的承料座10密封相接,连接座30与承料座10相接后形成一密封检测通道,真空检测机构40通过检测该密封检测通道的密封性,以检测笔帽50内密封圈60的密封性。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每个笔帽50内形成一中空的腔室51,该腔室51的顶部安装一用于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60,实施时,该密封圈60可以为硅胶材质的,如硅珠。检测时,笔帽50承载于承料座10上,承料座10的上端形状和尺寸与笔帽50的腔室51相匹配设置,由于笔帽50内是中空的,所以承料座10的上端伸入笔帽50的腔室51内且与笔帽50内的密封圈60相抵接。移位盘20上设置多个承料座10,多个承料座10在移位盘20上一般沿移位盘2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承料座10上用于对应承载一个笔帽50,且每个承料座10竖直固定于移位盘20上,从而使得笔帽50竖直承载于承料座10上。移位盘20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每个承料座10上的笔帽50通过移位盘20的转动,依次输送到密封检测位置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位置即为与连接座30相对应的位置处。每个承料座10内设置一第一密封通道11,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通道11轴向贯穿承料座10,即贯穿承料座10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一密封通道11的上端与密封圈60密封相接。连接座30在动力源作用下与承料座10密封相接或断开连接。本实施例中,动力源包括与连接座30相连的抬升座70,连接座30在抬升座70的驱动下向靠近承料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承料座10密封相接;或向远离承料座10的方向移动,离开承料座10直至复位。因承料座10是竖直设置的,所以这里的连接座30在抬升座70的驱动下做如图1中箭头所述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连接座30内设置一第二密封通道31,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通道31轴向贯穿连接座30,即贯穿连接座30的上端和下端,且第二密封通道31的上端在连接座30和对应的承料座10密封相接后,与承料座10上的第一密封通道11下端相连通,形成一贯穿承料座10和连接座30的密封检测通道,第二密封通道31的下端与真空检测机构40相连。其中,形成的密封检测通道的上端(即第一密封通道11的上端)与密封圈60相连,下端(即第二密封通道31的下端)与真空检测机构40相连。优选地,连接座30与承料座10相接触的端面上还设置一密封层80,用于增强连接座30与承料座10相接的密封性,密封层80实施时可采用硅胶层。另外,移位盘20的下端还设置一扣位环90,用于在承料座10安装到移位盘20上后,将承料座10固定限位于移位盘20上。真空检测机构40与连接座30相连,通过检测密封检测通道的密封性,以检测笔帽50内密封圈60的密封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真空检测机构40包括真空机41和真空检测表42,其中,真空机41用于产生检测所需的负压,其通过一中空的连接管43与连接座30相连,且该连接管43与连接座30内的第二密封通道31相连。真空检测表42与连接管43相连通,其用于检测密封检测通道的真空数值变化,并输出信息。优选地,连接管43与连接座30之间还设置一阀门32,用于控制连接座30内的第二密封通道31与真空检测机构40之间连通或关闭。实施时,本技术不限于适用笔帽内密封圈的密封性检测,其他需要进行密封性检测的产品也可用本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笔帽50承载于承料座10上,承料座10通过移位盘20的转动移动到密封检测位置;连接座30在抬升座70的驱动下向上移动,直至其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料座、连接座和与连接座相连的真空检测机构,所述承料座上承载有待检测的笔帽,所述笔帽内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所述连接座在动力源作用下与承料座密封相接或断开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承料座相连接后形成一密封检测通道,所述密封检测通道一端与密封圈相连,另一端与真空检测机构相连;所述真空检测机构通过检测所述密封检测通道的密封性,以检测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承料座、连接座和与连接座相连的真空检测机构,所述承料座上承载有待检测的笔帽,所述笔帽内设置有密封用的密封圈;所述连接座在动力源作用下与承料座密封相接或断开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承料座相连接后形成一密封检测通道,所述密封检测通道一端与密封圈相连,另一端与真空检测机构相连;所述真空检测机构通过检测所述密封检测通道的密封性,以检测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料座内设置有第一密封通道,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第二密封通道,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或相断开,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另一端与真空检测机构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通道与第二密封通道相连通后形成所述密封检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帽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轴向贯穿承料座,所述第二密封通道轴向贯穿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久宏,赵炳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磊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