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76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包括网片,所述网片的四周连接有矩形的框架的内壁,框架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支撑杆,且框架另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支撑杆和第二活动支撑杆的一端,第一活动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中间穿设有螺杆,螺杆与第一套筒中为螺纹连接,且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架,并且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立架连接有转把,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中间穿设有直杆,直杆与第二套筒为滑动连接。该玉米制种晾晒装置采用框架、网片、第一活动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等结构设计,使得网片能够倾斜,快速将其上晾晒的玉米种子集中排出,从而玉米种子的收集更加高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
本技术涉及玉米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晾晒是玉米制种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步骤。玉米种子晾晒时需要摊铺散开,传统的晾晒装置在晾晒完成后,进行收集时,需要将玉米种子堆聚在一起然后装入筐内,该方式收集效率低下,需要大量人力,有所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玉米种子晾晒后收集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包括网片,所述网片的四周连接有矩形的框架的内壁,框架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支撑杆,且框架另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支撑杆和第二活动支撑杆的一端,第一活动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中间穿设有螺杆,螺杆与第一套筒中为螺纹连接,且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架,并且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立架连接有转把,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中间穿设有直杆,直杆与第二套筒为滑动连接,且直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立架。优选的,所述网片共设置有两组,且组网片关于螺杆的两端位置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组网片中间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筐,收集筐的一端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收集筐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杆关于框架的一侧等距分布有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玉米制种晾晒装置采用框架、网片、第一活动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等结构设计,使得网片能够倾斜,快速将其上晾晒的玉米种子集中排出,从而玉米种子的收集更加高效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网片倾斜状态正视图。图中:1、框架,2、网片,3、第一活动支撑杆,4、固定支撑杆,5、底板,6、滑轮,7、收集筐,8、第一套筒,9、螺杆,10、第一立架,11、转把,12、第二活动支撑杆,13、把手,14、第二套筒,15、直杆,16、第二立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包括网片2,网片2的四周连接有矩形的框架1的内壁,框架1与网片2通过螺丝连接固定,玉米种子能够摊铺在网片2上进行晾晒,框架1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支撑杆4,固定支撑杆4的底部与地面连接固定,固定支撑杆4关于框架1的一侧等距分布有多个,固定支撑杆4的数量如图2中所示,此结构使得框架1受力更加均匀,从而更加稳定,且框架1另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支撑杆3和第二活动支撑杆12的一端,第一活动支撑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中间穿设有螺杆9,螺杆9与第一套筒8中为螺纹连接,且螺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架10,螺杆9与第一立架10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并且螺杆9的一端穿过第一立架10连接有转把11,转把11与螺杆9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固定,第二活动支撑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套筒14,第二套筒14的中间穿设有直杆15,直杆15与第二套筒14为滑动连接,且直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立架16,第二立架16与直杆15通过螺丝或者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该装置通过第一活动支撑杆3和固定支撑杆4对框架1和网片2进行支撑,使得操作者通过旋转第一活动支撑杆3能够让网片2快速倾斜,从而能够让其上晾晒的玉米种子方便的排出,让玉米种子的收集更加高效便捷,网片2共设置有两组,且2组网片2关于螺杆9的两端位置对称分布,该结构使得2组网片2能够由一组螺杆9机构同步控制,实现一次性对更大量玉米种子的收集,2组网片2中间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筐7,收集筐7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3,倾斜状态下的网片2能够让其上晾晒的玉米种子向下滚落,此结构使得向下滚落的种子能够直接进入收集筐7内,实现更加高效的收集,把手13与收集筐7通过螺丝连接固定,操作者拉动把手13可直接将收集筐7整个从2组网片2中间的下方拖出,十分方便,收集筐7的底部设置有底板5,底板5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6,底板5与地面固定连接,滑轮6能够将收集筐7与底板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摩擦力,使得操作者对收集筐7的推动更加方便。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玉米制种晾晒装置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当需要进行晾晒玉米种子时,将玉米种子摊铺在网片2上,网片2的孔径小于玉米种子的直径,既能够保证底部透气又不会让玉米种子掉落,可实现高效的晾晒,当需要对晾晒的玉米种子进行收集时,将转把11旋转,转把11能够带动螺杆9转动,螺杆9上套设有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与螺杆9螺纹连接,使得螺杆9的旋转能够让第一套筒8沿着其横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支撑杆3的上端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活动支撑杆3上端的框架1该侧的高度下降,框架1的另一侧与固定支撑杆4铰接,让框架1对应固定支撑杆4的一侧高度不会改变,使得框架1逐渐变化为倾斜状态,网片2跟随框架1一并调节为倾斜状态,网片2上摊铺的玉米种子会由高处向低处滚动,然后落入网片2一侧下方的收集筐7内,完成收集,此收集过程只需通过转动转把11便可完成,更加高效便捷,这就是该玉米制种晾晒装置的工作原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片(2),所述网片(2)的四周连接有矩形的框架(1)的内壁,框架(1)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支撑杆(4),且框架(1)另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支撑杆(3)和第二活动支撑杆(12)的一端,第一活动支撑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中间穿设有螺杆(9),螺杆(9)与第一套筒(8)中为螺纹连接,且螺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架(10),并且螺杆(9)的一端穿过第一立架(10)连接有转把(11),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套筒(14),第二套筒(14)的中间穿设有直杆(15),直杆(15)与第二套筒(14)为滑动连接,且直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立架(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制种晾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片(2),所述网片(2)的四周连接有矩形的框架(1)的内壁,框架(1)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支撑杆(4),且框架(1)另一侧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活动支撑杆(3)和第二活动支撑杆(12)的一端,第一活动支撑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中间穿设有螺杆(9),螺杆(9)与第一套筒(8)中为螺纹连接,且螺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立架(10),并且螺杆(9)的一端穿过第一立架(10)连接有转把(11),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杆(1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套筒(14),第二套筒(14)的中间穿设有直杆(15),直杆(15)与第二套筒(14)为滑动连接,且直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广帅包广梯肖华兴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宣丰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