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74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顶部开口,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隔热单元,设于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以及,第二壳体,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第一开孔,所述隔热单元上具有能够伸入并配合所述第一开孔的第一配合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通电加热,并且方便携带,可以根据所需的加热时间长短来限定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的用量,适应不同类型汤剂的加热需求,同时,为了避免发热包投入水中时热水滴溅出引起烫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壳体侧壁开设第一开孔,从该第一开孔投入发热包,避免了热水溅出烫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药加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中药,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目前中医科治疗常包括外带敷药,多用一次性塑料袋打包携带,液体易渗漏,不环保,且需要将塑料袋放于水中加热,加热时需要人员监控加热时间,加热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技术。因此,作为本技术其中一个方面,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顶部开口,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壳体,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第二容置空间;r>隔热单元,设于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第一开孔,所述隔热单元上具有能够伸入并配合所述第一开孔的第一配合件。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单元包括第一隔热体和第二隔热体,所述第一隔热体和第二隔热体相连接并共同围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开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下方。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单元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体端部的第一插销和设于所述第二隔热体端部并相配合的第一插槽。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隔热体的端面内凹形成凹槽,所述第一插销通过扭簧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插销包括两个相互张开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端部露出于所述凹槽外。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插接部沿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所述插接部的端部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上设有外露于所述第一隔热体端部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隔热体端部在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隔热体的相应端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相平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槽相连通。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挤压件,分设于所述第二隔热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挤压件为外端具有第三凸出部的杆状结构,所述第三凸出部外露于所述第二隔热体端部外,所述第一挤压件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三凸出部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隔热体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挤压件能够向内挤压伸入所述第一插槽的插接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还包括隔挡件,所述隔挡件将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容置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能够放置于所述隔挡件上;所述第一开孔位于所述隔挡件的下方。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外侧壁相互配合的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不需要通电加热,并且方便携带,可以根据所需的加热时间长短来限定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的用量,适应不同类型汤剂的加热需求,同时,为了避免发热包投入水中时热水滴溅出引起烫伤,本技术在第一壳体侧壁开设第一开孔,从该第一开孔投入发热包,避免了热水溅出烫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插销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插槽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0,顶部开口,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01;隔热单元300,设于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侧壁;以及,第二壳体200,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200内部具有第二容置空间201;所述第一壳体100的侧壁开设第一开孔102,所述隔热单元300上具有能够伸入并配合所述第一开孔102的第一配合件301。具体的,第一壳体100的顶部开口,第一壳体100优选为杯状结构,将第二壳体200置入第一壳体100内部时,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留有有容置空间,其内能够容纳加热中药汤剂用的加热材料和水,优选的,加热材料为现有技术生石灰水热反应的加热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一般将上述材料置于发热包中;优选的,第一开孔102的位置设于第二容置空间201的下方,使得将第二壳体200放入第一容置空间101之后,发热包能够从第一开孔102投入第一容置空间101内并掉落到第一壳体100底部;使用时,先在第一壳体100内部加入水,然后将第二壳体200放入第一容置空间101中,之后将发热包从第一开孔102投入水中,最后将所述第一配合件301插入第一开孔102中;此时,加热包内的发热材料与水接触,发生水热化学反应对水进行加热,利用水蒸气对第二壳体200的底部进行加热,可以根据所需的加热时间长短来限定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的用量。需要注意的时,使用时,加入的水,其水位不宜超过第一开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100),顶部开口,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01);/n第二壳体(200),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200)内部具有第二容置空间(201);以及,/n隔热单元(30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侧壁;/n所述第一壳体(100)的侧壁开设第一开孔(102),所述隔热单元(300)上具有能够伸入并配合所述第一开孔(102)的第一配合件(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00),顶部开口,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01);
第二壳体(200),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200)内部具有第二容置空间(201);以及,
隔热单元(30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壳体(100)的侧壁开设第一开孔(102),所述隔热单元(300)上具有能够伸入并配合所述第一开孔(102)的第一配合件(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单元(300)包括第一隔热体(302)和第二隔热体(303),第一配合件(301)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体(302)上,所述第一隔热体(302)和第二隔热体(303)相连接并共同围合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开孔(102)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01)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单元(300)还包括卡扣件(304),所述卡扣件(30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体(302)端部的第一插销(304a)和设于所述第二隔热体(303)端部并相配合的第一插槽(304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体(302)的端面内凹形成凹槽(302a),所述第一插销(304a)通过扭簧(304a-1)固定于所述凹槽(302a)内;所述第一插销(304a)包括两个相互张开的插接部(304a-2),所述插接部(304a-2)的外端露出于所述凹槽(302a)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中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接部(304a-2)沿第一壳体(100)的轴向设置;
所述插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弥弥来玉芹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