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53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包括风筒、风机、收水器、冷却塔主体、支撑脚、进风道、主水管、布水管、冷却元件、出水管、水箱等,其特征是冷却元件采用雾化装置,雾化装置由雾化喷头和分水箱构成,雾化喷头通过接管与分水箱连接,其喷嘴向上设置,雾化装置则通过分水管与布水管连通。该种冷却塔简化了内部结构,减小了系统阻力,增大了气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充分保证了冷却介质与冷空气的热交换,大大地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能耗,并具有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特别是一种用于系统循环水冷却的无填料喷雾冷却塔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却塔一般是填料冷却塔,是在塔体内填充填料,并在填料上方设置喷头,冷却介质的喷出方向是由上而下,与冷空气进入的方向相反,由于冷却介质被填料分散成膜状,因此与冷空气接触的比表面积小,且系统阻力大、电耗高、风量小、气水比小、冷却效果差。该种冷却塔不但结构复杂,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填料将逐渐老化、变形,形成沟流,造成阻塞和布水不均,影响冷却效果;同时填料在高温工况下使用时间过长会脆裂或浆解,阻塞泵和换热管道,而循环水中的泥沙和菌藻类物质也会附着在填料表面,造成阻塞,从而需要经常更换填料,具有使用周期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该种冷却塔采用雾化装置作为冷却元件,以达到冷却温差大、能耗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在于该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包括风筒、风机、收水器、冷却塔主体、支撑脚、进风道、主水管、布水管、冷却元件、出水管、水箱等,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元件由雾化装置构成,雾化装置设置在塔体下部,包括雾化喷头和分水箱,雾化喷头通过接管与分水箱连通,其喷嘴向上设置,雾化装置则通过分水管与布水管连通。上述雾化装置紧靠进风道上方设置,且雾化喷头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述分水管连接一个分水箱,每个分水箱连接一组雾化喷头,每组雾化喷头设置2~8个。上述冷却塔主体可以由框架和外板构成,也可以由混凝土墙构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雾化装置作为冷却元件,使塔体内几乎成为空塔,大大地简化了结构,减小了系统阻力,相应地增加了进风量。由于雾化装置设置在塔体下部进风道上方,其喷射方向与风机抽吸的冷风同向,冷却介质存在着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冷却也同时有顺流和逆流两个过程,喷出的部分雾状冷却介质在喷雾段上方形成悬浮状,从而增加了冷却介质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充分保证了与冷空气的热交换,同时雾状的冷却介质与冷空气以微小粒状均匀接触,增大了气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因此冷却温差大,大大地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能耗。该种冷却塔由于取消了填料,不会因填料老化、变形、阻塞而产生死区、沟流、脆裂等导致冷却温度分布不均,阻塞换热管道和破坏泵,影响系统设备,因此不需要经常维修,具有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是雾化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的B-B剖面图;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主视图;附图6是附图5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阅附图1~4)以WGPL-800型无填料喷雾冷却塔为例该种冷却塔包括风机1、风筒2、收水器3、主体框架5、塔体外板6、雾化装置7、布水管9、主水管11、爬梯10、进风道19、收水盘13、支撑脚14、进水总管17、出水管16、水箱18。冷却塔主体由框架5和塔体外板6构成,框架5为长方体框架组合件,下端与支撑脚14之间设置垫板并通过螺栓连接。塔体外板6采用玻璃钢制成,通过螺栓与主体框架5连接,在塔体外板6上固定爬梯10。风筒2采用玻璃钢制成,固定在主体框架5顶部,在风筒下缘安装收水器支架4,在支架4上直接放置两层收水器3。出水管16与水箱18焊接在一起,进水总管17穿过水箱18与主水管11焊接并连通。在塔体下部设置收水盘13,收水盘采用玻璃钢制成,其下部与水箱18法兰通过螺栓连接,上端夹在主体框架5和支撑脚14垫板之间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塔体外板6和收水盘13之间的空隙即为进风道19。主水管11下端焊接在水箱18底板中部,上端焊接风机支撑板和风机调节板,风机1通过螺栓与调节板连接。布水管9设置在进风道上缘,与主水管11焊接连通,横一竖七,呈栅栏形分布,并通过斜撑管12支撑,在每根竖向布水管9上均匀焊接有六根分水管8,分水管8一端与布水管9垂直焊接,另一端与雾化装置7通过法兰20螺栓连接。雾化装置7由雾化喷头23和分水箱21构成,对应于分水管设置42组,每根分水管8与一个分水箱21连接,每个分水箱21连接有四个呈十字分布的雾化喷头23,雾化喷头23共设置168个,通过接管22和法兰24与分水箱21连通。实施例二(参阅附图4、5)以WGPL-2000型喷雾冷却塔为例该种冷却塔由风机1、风筒2、收水器3、塔体4、雾化装置5、布水管6、主水管7、爬梯8、水池9、进风道10等组成。塔体4为长方体结构,采用混凝土墙构成,直接建在水池9上,并在底部四边和中心共设有九根立柱,塔体4前后两面与水池9之间留有空隙作为进风道10。风筒2和收水器3搁置在塔体上部的混凝土梁上,风机1则固定在中心立柱上。主水管7设置在塔体4外,通过弯头11与布水管6连通,布水管6横向设置三根,竖向设置十根,其中直接与主水管连接的一根布水管设置在塔体4外,并在每根竖向设置的布水管上均匀连接有十组雾化装置5,每组四个喷头,雾化装置5结构及连接与实施例一同。权利要求1.一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包括风筒、风机、收水器、冷却塔主体、支撑脚、进风道、主水管、布水管、冷却元件、出水管、水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元件由雾化装置构成,雾化装置设置在塔体下部,包括雾化喷头和分水箱,雾化喷头通过接管与分水箱连通,其喷嘴向上设置,雾化装置则通过分水管与布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装置紧靠进风道上方设置,且雾化喷头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管连接一个分水箱,每个分水箱连接一组雾化喷头,每组雾化喷头设置2~8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主体可以由框架和外板构成,也可以由混凝土墙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包括风筒、风机、收水器、冷却塔主体、支撑脚、进风道、主水管、布水管、冷却元件、出水管、水箱等,其特征是冷却元件采用雾化装置,雾化装置由雾化喷头和分水箱构成,雾化喷头通过接管与分水箱连接,其喷嘴向上设置,雾化装置则通过分水管与布水管连通。该种冷却塔简化了内部结构,减小了系统阻力,增大了气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充分保证了冷却介质与冷空气的热交换,大大地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能耗,并具有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文档编号F28C1/00GK2520493SQ0222158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7日专利技术者郭明, 查利分 申请人:自贡市蓝光应用技术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包括风筒、风机、收水器、冷却塔主体、支撑脚、进风道、主水管、布水管、冷却元件、出水管、水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元件由雾化装置构成,雾化装置设置在塔体下部,包括雾化喷头和分水箱,雾化喷头通过接管与分水箱连通,其喷嘴向上设置,雾化装置则通过分水管与布水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查利分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蓝光应用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