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4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以增加其轴向载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轴承具有内圈和同轴套于内圈上的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珠和保持架;外圈的内壁上制有两圈截面形状与滚珠相适配的滚道I,滚道I内置有若干滚珠,外圈的内壁上、两滚道I之间制有能分别为两侧滚道I内的滚珠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外支撑台阶;保持架与外圈同轴布置,该保持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滚道I内的滚珠接触并保持滚道I内的滚珠均匀分布;内圈具有两个同轴布置的内圈环,内圈环的外壁上制有一圈能为滚道I内的滚珠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内圈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轴承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适用于轴承领域。
技术介绍
在悬臂式涡旋动盘的支撑体上,压缩机运行时角接触轴承所受的最大载荷是轴向力,因压缩造成动定盘之间承受轴向分开的力量,其轴向力全部都要由三组角接触轴承支撑。因此,开发轴向重载荷双列角接触轴承,就成为提高无油涡旋空压机寿命的突破的关键技术环节。我国在无油涡旋空压机机械结构上的创新和智能化制造领域已经领先世界,因此对影响品质和寿命的角接触轴承的技术创新就成为无油涡旋空压机更深研究和开发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以增加其轴向载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圈和同轴套于内圈上的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珠和保持架;所述外圈的内壁上制有两圈截面形状与所述滚珠相适配的滚道I,滚道I内置有若干滚珠,外圈的内壁上、两滚道I之间制有能分别为两侧滚道I内的滚珠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外支撑台阶;所述保持架与外圈同轴布置,该保持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滚道I内的滚珠接触并保持滚道I内的滚珠均匀分布;所述内圈具有两个同轴布置的内圈环,内圈环的外壁上制有一圈能为所述滚道I内的滚珠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内圈台阶;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两端分别经环状的密封盖密封。所述内圈环外壁上靠近所述内圈台阶端制有一圈插槽Ⅱ,所述外圈内壁两端分别制有一圈插槽Ⅰ,所述密封盖的内圈和外圈分别插装于内圈环外的插槽Ⅱ和外圈的插槽Ⅰ内。所述密封盖的端面呈U型,U型端面的开口朝向所述滚珠一侧。所述密封盖采用带金属骨架的橡胶密封盖。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圈和同轴套于内圈上的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珠和保持架;所述内圈的外壁上制有两圈截面形状与所述滚珠相适配的滚道Ⅱ,滚道Ⅱ内置有若干滚珠,内圈的外壁上、两滚道Ⅱ之间制有能分别为两侧滚道Ⅱ内的滚珠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内支撑台阶;所述保持架同轴套于所述内圈上,该保持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滚道Ⅱ内的滚珠接触并保持滚道Ⅱ内的滚珠均匀分布;所述外圈具有两个同轴布置的外圈环,外圈环的内壁上制有一圈能为所述滚道Ⅱ内的滚珠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外圈台阶;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两端分别经环状的密封盖密封。所述内圈外壁两端分别制有一圈插槽Ⅱ,所述外圈环内壁靠近所述外圈台阶端制有一圈插槽Ⅰ,所述密封盖的内圈和外圈分别插装于圈环外的插槽Ⅱ和外圈的插槽Ⅰ内。所述密封盖的端面呈U型,U型端面的开口朝向所述滚珠一侧。所述密封盖采用带金属骨架的橡胶密封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外支撑台阶或内支撑台阶,配合内圈台阶或外圈台阶,使得滚珠受到轴向力时,接触面增大,轴向载荷增加。本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提交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外圈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内圈环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密封盖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外圈环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中内圈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具有内圈2、外圈1、滚珠3和保持架5,其中外圈1同轴套于内圈2上,内圈2与外圈1之间设有滚珠3和保持架5。如图2所示,本例中外圈1的内壁2上制有两圈与外圈同轴的滚道I101,滚道I101的截面形状与滚珠3相适配,滚道I101内置有若干滚珠3。外圈1的内壁上、两滚道I101之间制有一圈外支撑台阶102,该外支撑台阶两侧的侧面与其两侧的滚道I101光滑衔接,外支撑台阶102能分别为两侧滚道I101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本实施例中保持架5同轴套于内圈上,该保持架处于两圈滚道I101之间,保持架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滚道I101内的滚珠3接触并可使保持滚道I101内的滚珠3均匀分布。本例中内圈2具有两个内圈环,如图3所示,内圈环由一端到另一端分为柱体段202和椎体段203,柱体段202直径大于椎体段203,在柱体段202与椎体段203之间形成一圈内圈台阶201,内圈台阶201截面形状与滚珠3适配,能为滚道I101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本例中组成内圈的两个内圈环同轴布置,且内圈环的椎体段端靠近另一内圈环的椎体段端。本实施例中外圈1内壁上的两端分别制有一圈插槽Ⅰ103,内圈环的柱体段202外壁上制有一圈插槽Ⅱ204,相对应的插槽Ⅰ103和插槽Ⅱ204内共同插装一圈密封盖4,内圈2与外圈1之间经两端的密封盖4密封形成密闭的腔室,防止油脂在工作状态下外溢。如图4所示,密封盖4的端面呈U型,U型端面的开口朝向滚珠3一侧,密封盖4采用带金属骨架的橡胶密封盖,起到支撑外圈1和内圈2不自行脱落,便于装配,同时在轴承工作时密封盖4有足够的刚性,可更好的防止油脂外溢,延长轴承寿命。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具有内圈2、外圈1、滚珠3和保持架5,其中外圈1同轴套于内圈2上,内圈2与外圈1之间设有滚珠3和保持架5。本例中外圈1具有两个外圈环,如图6所示,外圈环的内壁由一端到另一端分为柱面段104和椎面段105,柱面段104内径小于椎面段105,在柱面段104与椎面段105之间形成一圈外圈台阶106,外圈台阶106截面形状与滚珠3适配,能为滚道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本例中组成外圈1的两个外圈环同轴布置,且外圈环的椎面段端靠近另一外圈环的椎面段端。如图7所示,内圈2的外壁上制有两圈与该内圈同轴的滚道Ⅱ205,滚道Ⅱ205的截面形状与滚珠3相适配,滚道Ⅱ205内置有若干滚珠3。内圈2的外壁上、两滚道Ⅱ205之间制有一圈内支撑台阶206,该内支撑台阶两侧的侧面与其两侧的滚道Ⅱ205光滑衔接,内支撑台阶206能分别为两侧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本实施例中保持架5同轴套于内圈2上,该保持架处于两圈滚道Ⅱ205之间,保持架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接触并可使保持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外圈环的柱面段上制有一圈插槽Ⅰ103,内圈2外壁的两端分别制有一圈插槽Ⅱ204,相对应的插槽Ⅰ103和插槽Ⅱ204内共同插装一圈密封盖4,内圈2与外圈1之间经两端的密封盖4密封形成密闭的腔室,防止油脂在工作状态下外溢。密封盖4的端面呈U型,U型端面的开口朝向滚珠3一侧,密封盖4采用带金属骨架的橡胶密封盖,起到支撑外圈和内圈不自行脱落,便于装配,同时在轴承工作时密封盖有足够的刚性,可更好的防止油脂外溢,延长轴承寿命。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圈(2)和同轴套于内圈(2)上的外圈(1),内圈(2)与外圈(1)之间设有滚珠(3)和保持架(5);/n所述内圈(2)的外壁上制有两圈截面形状与所述滚珠(3)相适配的滚道Ⅱ(205),滚道Ⅱ(205)内置有若干滚珠(3),内圈(2)的外壁上、两滚道Ⅱ(205)之间制有能分别为两侧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内支撑台阶(206);/n所述保持架(5)同轴套于所述内圈(2)上,该保持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接触并保持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均匀分布;/n所述外圈(1)具有两个同轴布置的外圈环,外圈环的内壁上制有一圈能为所述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外圈台阶(106);/n所述内圈(2)与外圈(1)之间的两端分别经环状的密封盖(4)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重载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圈(2)和同轴套于内圈(2)上的外圈(1),内圈(2)与外圈(1)之间设有滚珠(3)和保持架(5);
所述内圈(2)的外壁上制有两圈截面形状与所述滚珠(3)相适配的滚道Ⅱ(205),滚道Ⅱ(205)内置有若干滚珠(3),内圈(2)的外壁上、两滚道Ⅱ(205)之间制有能分别为两侧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内支撑台阶(206);
所述保持架(5)同轴套于所述内圈(2)上,该保持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接触并保持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均匀分布;
所述外圈(1)具有两个同轴布置的外圈环,外圈环的内壁上制有一圈能为所述滚道Ⅱ(205)内的滚珠(3)提供轴向接触面的外圈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民胡文婷赵哲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泓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