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管连接器,属于展览展示技术领域。包括用于预组装若干连接杆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抵接连接杆的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所述第一抵接筒上设置有呈锯齿形的第一齿面,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面啮合的第二齿面,所述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啮合用于防止连接杆滑出连接筒外;所述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抵接筒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使用此种方管连接器,可以提高连接杆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连接杆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管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展览展示
,尤其涉及一种方管连接器。
技术介绍
展览展示系统通常用于展览会、产品促销、产品陈列等多种场合,是展览及各种促销活动的利器。展览展示系统具有方便安装、方便运输、突出产品及品牌宣传效果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使用于展览会、促销及各种临展活动中,能起到展示商品、传达信息、促进销售的作用。现有的展览展示系统一般采用若干连接杆采用横向和纵向连接,相邻的连接杆卡接后采用螺栓连接,然而通过螺栓连接需人工借助工具拧入螺栓。在展览展示系统的框架使用过久后,螺栓会锈蚀,从而从连接杆上松落,螺栓松落后,连接杆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严重者,会导致连接杆摔落,砸伤路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管连接器,具有提高连接杆连接稳定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管连接器,包括用于预组装若干连接杆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抵接连接杆的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所述第一抵接筒上设置有呈锯齿形的第一齿面,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面啮合的第二齿面,所述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啮合用于防止连接杆滑出连接筒外;所述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抵接筒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连接杆插入连接筒内前,先操作驱动件,驱动件驱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再将连接杆插入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间,直至插入连接筒内;然后操作驱动件,驱动件驱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当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移动至相互抵接的位置时,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啮合。通过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的啮合,从而防止连接杆在连接筒内移动,从而保证连接杆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所述驱动件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的两端;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与套筒,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分别螺纹连接于套筒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螺杆分别与第一抵接筒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螺杆分别与第二抵接筒的两端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筒,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分别带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反向转动套筒,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分别带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连接筒朝向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的一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滑槽分别设置于连接筒的两端,所述第一抵接筒靠近第二抵接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抵接筒靠近第一抵接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与滑槽滑动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抵接筒、第二螺杆带动第二抵接筒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抵接筒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抵接筒带动第二滑块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抵接筒、第二螺杆带动第二抵接筒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抵接筒带动第一滑块、第二抵接筒带动第二滑块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筒靠近第二抵接筒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抵接筒靠近第一抵接筒的一端设置有与卡块卡接的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时,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抵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相互分离时,卡块从卡槽内滑出;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相互抵接时,卡块与卡槽抵接。通过卡块与卡槽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的卡接稳定性,避免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错位,从而提高整体展览框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伸入套筒内的一端均设置有内防脱部,所述套筒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内防脱部抵接的外防脱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移动至内防脱部与外防脱部抵接。通过内防脱部与外防脱部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滑出套筒外。进一步,所述第一齿面上沿第一齿面的锯齿形设置有橡胶垫。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直接接触,进而减少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的磨损,延长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抵接时,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设置有螺纹的部分完全位于套筒内。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抵接时,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设置有螺纹的部分完全位于套筒内,可避免螺纹外露于外界环境中,影响整体展览框架的美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的设置,操作驱动件,使得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相互远离,再将连接杆插入连接筒内,操作驱动件,使得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相互靠近,直至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相互啮合,则连接杆被稳定的卡接于连接筒内,不会从连接筒内脱落;二、通过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与套筒的设置,直接转动套筒,即可使得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朝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实现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接杆与连接筒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抵接筒与第二抵接筒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抵接筒、第二抵接筒与连接筒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连接筒;11、滑槽;2、连接杆;21、第二齿面;3、第一抵接筒;31、第一滑块;32、卡块;33、第一齿面;331、橡胶垫;4、第二抵接筒;41、第二滑块;42、卡槽;5、驱动件;51、第一螺杆;52、第二螺杆;53、套筒;531、外防脱部;6、内防脱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方管连接器,包括用于预组装若干连接杆2的连接筒1,连接筒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抵接连接杆2的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如图3与图4所示,连接筒1朝向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的一面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设置两个,两个滑槽11分别设置于连接筒1的两端,第一抵接筒3靠近第二抵接筒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31,第二抵接筒4靠近第一抵接筒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块41,第一滑块31与第二滑块41均与滑槽11滑动连接。第一抵接筒3靠近第二抵接筒4的一端设置有卡块32,第二抵接筒4靠近第一抵接筒3的一端设置有与卡块32卡接的卡槽42,卡块32与卡槽42卡接时,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抵接。第一抵接筒3上设置有呈锯齿形的第一齿面33,第一齿面33上沿第一齿面33的锯齿形设置有橡胶垫331。连接杆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面33啮合的第二齿面21(见图2),第一齿面33与第二齿面21啮合用于防止连接杆2滑出连接筒1外;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抵接筒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5。驱动件5设置两个,两个驱动件5分别设置于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的两端。驱动件5包括第一螺杆5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管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用于预组装若干连接杆(2)的连接筒(1),所述连接筒(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抵接连接杆(2)的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所述第一抵接筒(3)上设置有呈锯齿形的第一齿面(33),所述连接杆(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面(33)啮合的第二齿面(21),所述第一齿面(33)与第二齿面(21)啮合用于防止连接杆(2)滑出连接筒(1)外;所述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抵接筒(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管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用于预组装若干连接杆(2)的连接筒(1),所述连接筒(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抵接连接杆(2)的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所述第一抵接筒(3)上设置有呈锯齿形的第一齿面(33),所述连接杆(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面(33)啮合的第二齿面(21),所述第一齿面(33)与第二齿面(21)啮合用于防止连接杆(2)滑出连接筒(1)外;所述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抵接筒(3)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5)设置两个,两个所述驱动件(5)分别设置于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的两端;所述驱动件(5)包括第一螺杆(51)、第二螺杆(52)与套筒(53),所述第一螺杆(51)与第二螺杆(52)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杆(51)与第二螺杆(52)分别螺纹连接于套筒(53)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螺杆(51)分别与第一抵接筒(3)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螺杆(52)分别与第二抵接筒(4)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管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筒(1)朝向第一抵接筒(3)与第二抵接筒(4)的一面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设置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发秦刘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展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