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639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4
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点,测试点发送蓝牙探测信号或者WIFI探测信号,并接收对第一目标点和多个第二目标点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数据收集装置将反馈信号发送给数据分析装置;数据分析装置确定与第一目标点的行动轨迹距离为第一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目标点,将符合的第二目标点加入密切接触者列表。对目标点的定位使用的是相对位置,所以比运营商的跟踪系统保密性要好。目标点中被感染用户确诊以后,有几种方式联系密切接触者:已经安装测试应用程序的用户自然可以收到通知;用户可以在相关网站输入自己MAC地址查询或者注册等待通知。以上情况都不会暴露用户具体地址历史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群追踪
,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COVID-19。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现阶段,各国竭力防堵仍然不断出现不能确定传染源的新患者,运营商虽然尽力根据SIM卡号提供了一些用户的基站信息,但是每个基站服务用户过于庞大,无法确定密切接触者。部分地区提供确诊患者当前地址供查询,但是已经无法追溯到过去可能的接触者。同时尽管软件应用市场上已经很多手机定位应用,由于普及率普遍不高和需要用户配合安装,迄今为止没有一款应用在各国抗疫过程中起到实质性帮助。国际卫生组织和成功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关键在于早测试,早隔离。对于这种传染性极强而又潜伏期较长的疾病,测试和隔离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各国都被迫采取疫情传播地区封城的办法,相当于假设疫区普遍存在密切接触者。由于封城后仍然需要各种筛查办法去检测,无法遏制疫情继续传播;封城也没有能够避免密切接触者输出病例,这也是疫情从各国蔓延乃至二次爆发的因素。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和方法。(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点,其中,所述测试点发送蓝牙探测信号或者WIFI探测信号,并接收对第一目标点和多个第二目标点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反馈信号发送给数据分析装置;所述数据分析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行动轨迹距离为第一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目标点,将符合的第二目标点加入密切接触者列表。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测试点为一个得到第一目标点的位置,通过目标点的反馈信号的信号强度差,绘制信号强度差的等强度差圆;利用第一目标点的强度差圆和第二目标点的信号强度差圆的交集,确定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测试点为两个,第一探测点和第二探测点;所述第一目标点的位置是围绕第一探测点的反馈信号第一等强度圆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位置是围绕第二探测点的反馈信号第二等强度圆上;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第一等强度圆和第二等强度圆的交点。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根据场景物体的位置,以及在第一目标点的强度差圆和第二目标点的信号强度差圆中的位置,排除目标点所在位置。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在第一距离阈值范围逗留时间超过第二时间阈值,触发将第二目标点加入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密切接触者追踪列表的操作。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数据分析装置完成目标点的分析工作。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目标点的身份识别包括MAC地址、手机号码。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MAC地址的识别算法通过合作方获得,具体包括以下任选一步骤:分析WiFi协议控制数据包;解析厂商特定协议;通过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检验响应数据包;利用隐身协议盲点。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中,所述目标点的识别定位设置在手机应用程序、WIFI服务器、车载移动用户端、专用固定探测器。一种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方法,应用于一个或多个测试点,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测试点发送蓝牙探测信号或者WIFI探测信号,并接收对目标点的反馈信号;所述目标点包括第一目标点和多个第二目标点的反馈信号;通过目标点的反馈信号的信号分析,确定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目标点的行动轨迹距离为第一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目标点,将符合的第二目标点加入密切接触者列表。(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和方法,对目标点的定位使用的是相对位置,所以比运营商的跟踪系统保密性要好。目标点中被感染用户确诊以后,有几种方式联系密切接触者:已经安装测试应用程序的用户自然可以收到通知;用户可以在相关网站输入自己MAC地址查询或者注册等待通知。以上情况都不会暴露用户具体地址历史信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架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一个固定测试点的场景中密切接触者判定方法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一个固定测试点的场景中修正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方法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两个固定测试点的场景中密切接触者判定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此附图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际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用于被感染者,也就是目标点的轨迹进行溯源,对与目标点的轨迹在第一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目标点定义为密切接触者,可以根据目标点的轨迹将所有密切接触者加入密切接触者列表,进而系统可以将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密切接触者,起到提示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测试点可以分为移动测试点、固定测试点,所述移动测试点可以是手机相关应用程序,所述移动测试点具有WIFI或者蓝牙探测模块。固定测试点可以是安装有WIFI或者蓝牙探测器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测试点优选的可以是无人售货装置。通过测试点获取周围目标点手机的信号强度,再通过其他的一些辅助方法来计算出手机位置。移动测试点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个人用户模式,一种是配合测试模式。个人用户模式只关心该用户密切接触距离内的手机,不参与对其他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点,其特征在于,/n所述测试点发送蓝牙探测信号或者WIFI探测信号,并接收对第一目标点和多个第二目标点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反馈信号发送给数据分析装置;/n所述数据分析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行动轨迹距离为第一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目标点,将符合的第二目标点加入密切接触者列表。/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点发送蓝牙探测信号或者WIFI探测信号,并接收对第一目标点和多个第二目标点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到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将反馈信号发送给数据分析装置;
所述数据分析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行动轨迹距离为第一距离阈值范围内的第二目标点,将符合的第二目标点加入密切接触者列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点为一个得到第一目标点的位置,通过目标点的反馈信号的信号强度差,绘制信号强度差的等强度差圆;利用第一目标点的强度差圆和第二目标点的信号强度差圆的交集,确定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点为两个,第一探测点和第二探测点;所述第一目标点的位置是围绕第一探测点的反馈信号第一等强度圆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位置是围绕第二探测点的反馈信号第二等强度圆上;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第一等强度圆和第二等强度圆的交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场景物体的位置,以及在第一目标点的强度差圆和第二目标点的信号强度差圆中的位置,排除目标点所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手机定位算法的聚集人群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迎九卢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牧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