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可适用于核电站600MW快堆一回路主循环钠泵这种大型立式泵的性能试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试验泵安装系统、主回路系统、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和主回路冷却水系统。试验泵安装系统包括水池装置和支撑装置。主回路系统包括主回路管道、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主回路冷却水系统包括回路冷却器和循环冷却水管道。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包括反冲泵、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一和二、辅助循环管道一和二;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包括储存水箱、排空/灌注泵、排空管道一、排空管道二、灌注管道、灌注阀门、排空阀门一、排空阀门二、灌注/排空主阀门和灌注/排空主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主要用于核电站600MW快堆一回路主循环钠泵这种大型立式泵的性能试验。
技术介绍
我国核能发展战略“三步走”——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变堆。快堆已成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主力堆型,它可将天然铀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约1%提高至60%以上,并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能一举解决铀矿资源枯竭、核材料利用率低和核废料难以处理等问题。一回路主循环钠泵是快堆装置中关键设备,钠泵水介质试验是600MW示范快堆一回路主循环钠泵产品定型至关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产品泵出厂前检验的必需环节。国内目前还没有同类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申请号为201610032093.5的中国专利虽然公开了一种核电主泵试验装置,但该装置并不适用于600MW快堆一回路主循环钠泵这种大型立式泵的性能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可适用于核电站600MW快堆一回路主循环钠泵这种大型立式泵的性能试验。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泵安装系统、主回路系统、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和主回路冷却水系统;试验泵安装系统包括水池装置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水池装置中;主回路系统包括主回路管道、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主回路管道的进口用于与立式泵的出水口连接,出口与水池装置连接,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安装在主回路管道上;主回路冷却水系统包括回路冷却器和循环冷却水管道,回路冷却器安装在主回路管道上,循环冷却水管道与回路冷却器连接;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包括反冲泵、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一、辅助循环管道一、辅助循环管道二和反向循环管道二;反向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回路冷却器出口前方的主回路管道连接,出口与反冲泵的进口连接,在反向循环管道一上安装有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二的进口与反冲泵的出口连接,出口与回路冷却器进口后方的主回路管道连接,在反向循环管道二上安装有循环阀门;辅助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冲泵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上的循环阀门之间,辅助循环管道一的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向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上的循环阀门之间,在辅助循环管道一上安装有循环阀门;辅助循环管道二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向循环管道二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上的循环阀门之间,辅助循环管道二的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冲泵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上的循环阀门之间,在辅助循环管道二上安装有循环阀门;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包括储存水箱、排空/灌注泵、排空管道一、排空管道二、灌注管道、灌注阀门、排空阀门一、排空阀门二、灌注/排空主阀门和灌注/排空主管道;灌注/排空主管道的进口与储存水箱连接,出口与排空/灌注泵的进口连接,灌注/排空主阀门安装在灌注/排空主管道上;灌注管道的进口与排空/灌注泵的出口连接,出口与水池装置连接;灌注阀门安装在灌注管道上;排空管道一的进口与水池装置连接,出口与灌注/排空主管道连接,连接点位于灌注/排空主阀门与排空/灌注泵的进口之间,排空阀门一安装在排空管道一上;排空管道二的进口与灌注管道连接,连接点位于排空/灌注泵出口和灌注阀门之间,出口用于与排污口连接;排空阀门二安装在排空管道二上。本技术所述的水池装置包括试验水池、水池盖板和试验水筒;水池盖板安装在试验水池顶部,试验水筒安装在水池盖板上;试验水池、水池盖板、试验水筒组成一个密闭的储水结构。本技术所述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壳体、出水管、出水罩和安装面;安装面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安装面用于安装立式泵;出水罩固定在壳体上,主回路管道的进口与出水罩连接;出水管的出口与出水罩连接,进口用于与立式泵的出水口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水池装置中设置有覆盖气系统和停车密封气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包括压缩空气供气瓶、覆盖气管道和检修密封气管道;覆盖气管道的进口与压缩空气供气瓶连接,出口与覆盖气系统连接;检修密封气管道的进口与压缩空气供气瓶连接,出口与停车密封气系统连接。本技术还包括泵盖空气冷却系统,所述的泵盖空气冷却系统包括抽气风机和抽气管道,抽气管道的进口用于与泵盖连接,出口与抽气风机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立式泵主电机冷却水系统,立式泵主电机冷却水系统包括主电机冷却供水管道、主电机冷却回水管道、电机上轴承冷却水管道、电机绕组冷却水管道、电机下轴承冷却水管道、泵上部轴承冷却水管道和泵机械密封冷却水管道;电机上轴承冷却水管道、电机绕组冷却水管道、电机下轴承冷却水管道、泵上部轴承冷却水管道和泵机械密封冷却水管道这些管道的进口与主电机冷却供水管道连接,出口与主电机冷却回水管道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还包括过滤器和电加热器,灌注阀门、过滤器、电加热器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安装在灌注管道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适用于核电站600MW快堆一回路主循环钠泵这种大型立式泵的性能试验,结构设计紧凑合理,试验结果接近钠泵在核电厂的实际情况,为一回路主循环钠泵测试提供台架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试验泵安装系统、主回路系统、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压缩空气供气系统、泵盖空气冷却系统、主回路冷却水系统、立式泵主电机冷却水系统和抽真空系统。一、试验泵安装系统包括水池装置和支撑装置14。水池装置包括试验水池13、水池盖板15和试验水筒16。支撑装置14固定在水池装置的试验水池13内,立式泵安装在支撑装置14上,通过支撑装置14将立式泵的静载荷、动荷载和振动传递给桩基础。支撑装置14包括壳体41、出水管42、出水罩43和安装面44。安装面44设置在壳体41的顶部,安装面44用于安装立式泵。出水罩43固定在壳体41的前部。出水管42的出口与出水罩43连接,进口用于与立式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42为两根。水池盖板15安装在试验水池13顶部。试验水筒16安装在水池盖板15上。试验水池13内壁覆盖有内衬钢板,内衬钢板、水池盖板15、试验水筒16组成一个密闭的储水结构,满足泵的试验要求,提高试验精度,同时利用内衬钢板作为闭式试验系统的一部分,既解决了泵支撑的稳定性,又减少常规地坑和水筒组合方案平面尺寸。二、主回路系统包括主回路管道1、流量计2和主回路阀门3,主回路管道1的进口与出水罩43连接,进而与立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泵安装系统、主回路系统、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和主回路冷却水系统;/n试验泵安装系统包括水池装置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水池装置中;/n主回路系统包括主回路管道、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主回路管道的进口用于与立式泵的出水口连接,出口与水池装置连接,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安装在主回路管道上;/n主回路冷却水系统包括回路冷却器和循环冷却水管道,回路冷却器安装在主回路管道上,循环冷却水管道与回路冷却器连接;/n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包括反冲泵、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一、辅助循环管道一、辅助循环管道二和反向循环管道二;反向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回路冷却器出口前方的主回路管道连接,出口与反冲泵的进口连接,在反向循环管道一上安装有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二的进口与反冲泵的出口连接,出口与回路冷却器进口后方的主回路管道连接,在反向循环管道二上安装有循环阀门;辅助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冲泵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上的循环阀门之间,辅助循环管道一的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向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上的循环阀门之间,在辅助循环管道一上安装有循环阀门;辅助循环管道二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向循环管道二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上的循环阀门之间,辅助循环管道二的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冲泵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上的循环阀门之间,在辅助循环管道二上安装有循环阀门;/n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包括储存水箱、排空/灌注泵、排空管道一、排空管道二、灌注管道、灌注阀门、排空阀门一、排空阀门二、灌注/排空主阀门和灌注/排空主管道;灌注/排空主管道的进口与储存水箱连接,出口与排空/灌注泵的进口连接,灌注/排空主阀门安装在灌注/排空主管道上;灌注管道的进口与排空/灌注泵的出口连接,出口与水池装置连接;灌注阀门安装在灌注管道上;排空管道一的进口与水池装置连接,出口与灌注/排空主管道连接,连接点位于灌注/排空主阀门与排空/灌注泵的进口之间,排空阀门一安装在排空管道一上;排空管道二的进口与灌注管道连接,连接点位于排空/灌注泵出口和灌注阀门之间,出口用于与排污口连接;排空阀门二安装在排空管道二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立式泵整机水介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泵安装系统、主回路系统、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和主回路冷却水系统;
试验泵安装系统包括水池装置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安装在水池装置中;
主回路系统包括主回路管道、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主回路管道的进口用于与立式泵的出水口连接,出口与水池装置连接,流量计和主回路阀门安装在主回路管道上;
主回路冷却水系统包括回路冷却器和循环冷却水管道,回路冷却器安装在主回路管道上,循环冷却水管道与回路冷却器连接;
主回路反向辅助循环系统包括反冲泵、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一、辅助循环管道一、辅助循环管道二和反向循环管道二;反向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回路冷却器出口前方的主回路管道连接,出口与反冲泵的进口连接,在反向循环管道一上安装有循环阀门;反向循环管道二的进口与反冲泵的出口连接,出口与回路冷却器进口后方的主回路管道连接,在反向循环管道二上安装有循环阀门;辅助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冲泵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上的循环阀门之间,辅助循环管道一的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向循环管道一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上的循环阀门之间,在辅助循环管道一上安装有循环阀门;辅助循环管道二的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向循环管道二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二上的循环阀门之间,辅助循环管道二的出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连接,连接点位于反冲泵进口与反向循环管道一上的循环阀门之间,在辅助循环管道二上安装有循环阀门;
灌注/排空及加热系统包括储存水箱、排空/灌注泵、排空管道一、排空管道二、灌注管道、灌注阀门、排空阀门一、排空阀门二、灌注/排空主阀门和灌注/排空主管道;灌注/排空主管道的进口与储存水箱连接,出口与排空/灌注泵的进口连接,灌注/排空主阀门安装在灌注/排空主管道上;灌注管道的进口与排空/灌注泵的出口连接,出口与水池装置连接;灌注阀门安装在灌注管道上;排空管道一的进口与水池装置连接,出口与灌注/排空主管道连接,连接点位于灌注/排空主阀门与排空/灌注泵的进口之间,排空阀门一安装在排空管道一上;排空管道二的进口与灌注管道连接,连接点位于排空/灌注泵出口和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煜君,胡益鑫,朱贤斌,侯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