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包括箱体、固定块,所述箱体内设置水腔,水腔内左右对称安装加热管,箱体内设置过滤腔,且过滤腔位于水腔右方,过滤腔内左右对称设置活性炭过滤板,过滤腔内前后壁对应活性炭过滤板的位置对称安装滑轨,且滑轨与活性炭过滤板滑动连接,水腔右端开设输送腔,且输送腔右端连通过滤腔左端,箱体左端开设出气腔,且出气腔右端连通水腔左端上部,出气腔内设置风扇一,箱体左端对应出气腔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一,箱体右端开设进气腔,且进气腔左端连通过滤腔右端,进气腔内设置风扇二,箱体右端对应进气腔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矿井内的空气循环的同时增加矿进内的温度,避免工人得风湿类的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通风装置,具体是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矿井的工作环境需要进行通风,保证工人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现有技术中矿井的通风设备功能单一,只能进行通风,没有对空气加热的功能,矿井内的温度低,工人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容易得风湿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包括箱体、固定块,所述箱体内设置水腔,水腔内左右对称安装加热管,箱体内设置过滤腔,且过滤腔位于水腔右方,过滤腔内左右对称设置活性炭过滤板,过滤腔内前后壁对应活性炭过滤板的位置对称安装滑轨,且滑轨与活性炭过滤板滑动连接,水腔右端开设输送腔,且输送腔右端连通过滤腔左端,箱体左端开设出气腔,且出气腔右端连通水腔左端上部,出气腔内设置风扇一,箱体左端对应出气腔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一,箱体右端开设进气腔,且进气腔左端连通过滤腔右端,进气腔内设置风扇二,箱体右端对应进气腔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二;所述箱体上端对应过滤腔的位置安装拉盖,拉盖左端安装合页,且合页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上端,拉盖通过合页和箱体上端转动连接,拉盖上端右部安装把手;所述箱体后方左右对称设置背带,背带上下两端均安装背带扣,且背带扣固定连接箱体,箱体左右端前后对称安装固定块,固定块内设置螺栓,且螺栓和固定块螺纹连接,螺栓下端安装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下端安装万向轮,减震装置外套设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空心杆、实心杆、限位块,空心杆上端固定连接螺栓,实心杆下端固定连接万向轮,实心杆上端穿过空心杆下端,实心杆上端安装限位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上端安装加水管,且加水管下端连通水腔上端中部,加水管上端安装盖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内设置电源腔,且电源腔位于水腔下方,电源腔内设置电池。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右端安装卷线轮,且卷线轮位于透气罩二上方,卷线轮上端安装绳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后端安装保护垫,且保护垫位于背带扣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矿井内的空气循环的同时增加矿进内的温度,避免工人得风湿类的病,通过背带将本装置背在背上,方便携带,同时通过保护垫保护使用者的背部,同时箱体在矿井内移动时具有减震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11、固定块;12、背带扣;13、背带;14、保护垫;2、进气腔;21、风扇二;22、透气罩二;3、过滤腔;31、滑轨;32、活性炭过滤板;33、拉盖;34、合页;35、把手;4、水腔;41、输送腔;42、加水管;43、盖子;44、加热管;5、出气腔;51、风扇一;52、透气罩一;6、电源腔;61、电池;7、卷线轮;71、绳子;8、万向轮;81、弹簧;82、螺栓;9、减震装置;91、空心杆;92、实心杆;93、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包括箱体1、固定块11,所述箱体1内设置水腔4,水腔4内左右对称安装加热管44,箱体1内设置过滤腔3,且过滤腔3位于水腔4右方,过滤腔3内左右对称设置活性炭过滤板32,过滤腔3内前后壁对应活性炭过滤板32的位置对称安装滑轨31,且滑轨31与活性炭过滤板32滑动连接,水腔4右端开设输送腔41,且输送腔41右端连通过滤腔3左端,箱体1左端开设出气腔5,且出气腔5右端连通水腔4左端上部,出气腔5内设置风扇一51,箱体1左端对应出气腔5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一52,箱体1右端开设进气腔2,且进气腔2左端连通过滤腔3右端,进气腔2内设置风扇二21,箱体1右端对应进气腔2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二22;所述箱体1上端安装加水管42,且加水管42下端连通水腔4上端中部,加水管42上端安装盖子43,箱体1上端对应过滤腔3的位置安装拉盖33,拉盖33左端安装合页34,且合页34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端,拉盖33通过合页34和箱体1上端转动连接,拉盖33上端右部安装把手35,箱体1内设置电源腔6,且电源腔6位于水腔4下方,电源腔6内设置电池61,箱体1右端安装卷线轮7,且卷线轮7位于透气罩二22上方,卷线轮7上端安装绳子71;所述后端左右对称安装四个背带扣12,左右两侧的背带扣12之间分别安装背带13,箱体1后端安装保护垫14,且保护垫14位于背带扣12之间,箱体1左右端前后对称安装固定块11,固定块11内设置螺栓82,且螺栓82和固定块11螺纹连接,螺栓82下端安装减震装置9,减震装置9下端安装万向轮8,减震装置9外套设弹簧81;所述减震装置9包括空心杆91、实心杆92、限位块93,空心杆91上端固定连接螺栓82,实心杆92下端固定连接万向轮8,实心杆92上端穿过空心杆91下端,实心杆92上端安装限位块9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风扇二21工作通过透气罩二22吸收矿井内的空气将空气传输到过滤腔3内,通过两个活性炭过滤板32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吸附,然后过滤完的空气通过输送腔41流至水腔4内,同时加热管44工作将水腔4内的水加热,将已经过滤完的空气增加温度,然后风扇一51工作将加热的空气抽出吹走,使矿井内的空气循环的同时增加矿进内的温度,避免工人得风湿类的病,通过两背带13将本装置背在背上,方便携带,同时通过保护垫14保护使用者的背部,背不动的时候将本装置放在地方,通过万向轮8方便移动,同时通过绳子71拉动本装置,节省体力,当遇到颠簸路段的时候,箱体1会受到震动,通过弹簧81收缩暂时吸收震动的能量,当弹簧81复位释放能量时带动实心杆92在空心杆91内滑动,同时限位块93在空心杆91内滑动,但滑动一定距离后限位块93会拉住实心杆92,消耗掉震动的能量,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打开盖子43通过加水管42将水加到水腔4内,通过合页34打开拉盖33将活性炭过滤板32抽出过滤腔3内进行清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包括箱体(1)、固定块(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水腔(4),水腔(4)内左右对称安装加热管(44),箱体(1)内设置过滤腔(3),且过滤腔(3)位于水腔(4)右方,过滤腔(3)内左右对称设置活性炭过滤板(32),过滤腔(3)内前后壁对应活性炭过滤板(32)的位置对称安装滑轨(31),且滑轨(31)与活性炭过滤板(32)滑动连接,水腔(4)右端开设输送腔(41),且输送腔(41)右端连通过滤腔(3)左端,箱体(1)左端开设出气腔(5),且出气腔(5)右端连通水腔(4)左端上部,出气腔(5)内设置风扇一(51),箱体(1)左端对应出气腔(5)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一(52),箱体(1)右端开设进气腔(2),且进气腔(2)左端连通过滤腔(3)右端,进气腔(2)内设置风扇二(21),箱体(1)右端对应进气腔(2)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二(22);/n所述箱体(1)上端对应过滤腔(3)的位置安装拉盖(33),拉盖(33)左端安装合页(34),且合页(34)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端,拉盖(33)通过合页(34)和箱体(1)上端转动连接,拉盖(33)上端右部安装把手(35);/n所述箱体(1)后方左右对称设置背带(13),背带(13)上下两端均安装背带扣(12),且背带扣(12)固定连接箱体(1),箱体(1)左右端前后对称安装固定块(11),固定块(11)内设置螺栓(82),且螺栓(82)和固定块(11)螺纹连接,螺栓(82)下端安装减震装置(9),减震装置(9)下端安装万向轮(8),减震装置(9)外套设弹簧(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矿井通风装置,包括箱体(1)、固定块(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水腔(4),水腔(4)内左右对称安装加热管(44),箱体(1)内设置过滤腔(3),且过滤腔(3)位于水腔(4)右方,过滤腔(3)内左右对称设置活性炭过滤板(32),过滤腔(3)内前后壁对应活性炭过滤板(32)的位置对称安装滑轨(31),且滑轨(31)与活性炭过滤板(32)滑动连接,水腔(4)右端开设输送腔(41),且输送腔(41)右端连通过滤腔(3)左端,箱体(1)左端开设出气腔(5),且出气腔(5)右端连通水腔(4)左端上部,出气腔(5)内设置风扇一(51),箱体(1)左端对应出气腔(5)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一(52),箱体(1)右端开设进气腔(2),且进气腔(2)左端连通过滤腔(3)右端,进气腔(2)内设置风扇二(21),箱体(1)右端对应进气腔(2)的位置安装透气罩二(22);
所述箱体(1)上端对应过滤腔(3)的位置安装拉盖(33),拉盖(33)左端安装合页(34),且合页(34)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端,拉盖(33)通过合页(34)和箱体(1)上端转动连接,拉盖(33)上端右部安装把手(35);
所述箱体(1)后方左右对称设置背带(13),背带(13)上下两端均安装背带扣(12),且背带扣(12)固定连接箱体(1),箱体(1)左右端前后对称安装固定块(11),固定块(11)内设置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杨大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