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服务专用网络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排队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不断地飞跃式发展,通讯
的新月异,以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为主流的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也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过去的几年间,我国近三百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服务专用网络架构,解决“资源与功能耦合”、“主观体验与客观服务耦合”、“多维应用与网络形态耦合”的“三重耦合”特性所带来的弊端,具体为:/n建立面向规模化智慧服务的专网架构:采用"四功能"与“四平面”结构,"四功能"为核心服务层、业务管理融合层、资源抽象层、基础设施层,“四平面”为物理资源协作层、虚拟资源融合层、资源管控与应用协同层和资源服务与用户体验品质联动层,其中核心服务层包含任务子层和应用子层,业务管理融合层包含管理操作层、智能识别层和网管联动层,资源抽象层包含通信资源抽象、计算资源抽象和存储资源抽象,基础设施包含计算单元、存储单元、通信单元、协作单元;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服务专用网络架构,解决“资源与功能耦合”、“主观体验与客观服务耦合”、“多维应用与网络形态耦合”的“三重耦合”特性所带来的弊端,具体为:
建立面向规模化智慧服务的专网架构:采用"四功能"与“四平面”结构,"四功能"为核心服务层、业务管理融合层、资源抽象层、基础设施层,“四平面”为物理资源协作层、虚拟资源融合层、资源管控与应用协同层和资源服务与用户体验品质联动层,其中核心服务层包含任务子层和应用子层,业务管理融合层包含管理操作层、智能识别层和网管联动层,资源抽象层包含通信资源抽象、计算资源抽象和存储资源抽象,基础设施包含计算单元、存储单元、通信单元、协作单元;物理资源协作层与虚拟资源融合层间采用可编程动态映射机制,实现物理资源与虚拟资源的对偶转换;智慧服务专网可支撑传统数据业务、计算与存储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虚拟资源融合层根据效能最优导向将通信节点资源、计算节点资源、通信链路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分类,并以负载均衡为目标对虚拟资源进行分割与重组,通过不同权重路径的使用代价之差、所有链路带宽使用率的累积量与链路数之比、全时域最大计算能力使用率的最小值、全时域最大存储资源使用率的最小值、全空域通信节点连续缓存的最小值作为虚拟资源融合层的性能指标Q。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物理资源协作层根据应用需求导向将通信节点资源、计算节点资源、通信链路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分类,并以数据传输平顺和即时性为目标对物理资源进行部署与配置,将时延抖动、通信/计算节点吞吐量的空间分布、可持续速率SR(在一个时间段内,数据包到达时间间隔统计平均值称为业务源数据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其中最小平均时间间隔的倒数称为可持续数据包速率SR,其用于描述业务源在一段时间内发送数据的平均速率,即包产生的平均速率)、最大突发长度(业务源在峰值速率下可以持续发送的最大包长度)、突发容限(描述业务突发强度,业务源突发时,SR数据包的理论到达时间与实际到达时间的最大差值)作为物理资源协作层的性能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陈震宇,杨涌,刘竟成,秦小林,刘期烈,龙华,黄海松,于万钦,田伟,徐勇军,李金鸿,王平,郑伟忠,涂逊,马世龙,刘曙光,唐飞,杨峥,吕健,王小明,林小光,刘苡村,唐奎,刘贲,王紫阳,冯涛,张伟,王万涛,谭钧译,黄浩俭,陶汉君,
申请(专利权)人:黄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