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30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车站主体结构,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上设置有吊装设备用的吊装口以及出土用的出土口,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一侧的洞口处设置有盾构预埋钢环,洞口长度方向依次拼装有盾构机主机、设备桥、1#拖车,所述洞口轴线外侧设置有可通过延长管线接入到1#拖车后方的中部拖车,地面上设置有可通过吊装口吊下接入中部拖车后的尾部拖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始发车站结构井进行合理空间布局,施工临时反向暗挖导洞以辅助分体始发,依次安装始发架、反力架、负环管片,实现因场地空间不足导致整体始发困难条件下双线小净距隧道盾构的分体始发施工,可适用于地铁盾构始发车站端头井长度不足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
本技术属于隧道始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盾构法施工逐渐成为修建地下隧道的主要方法。根据常规的盾构施工工艺要求,需要在车站端头设置盾构始发井,并且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范围应具备放置盾构机头、后配套设备长度空间以及设置出渣孔的条件,在端头始发井内完成相应的始发工作。要具备上述条件,车站主体施工需要占用大量的施工场地,以满足施工需要,常规的盾构始发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车站主体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在城市复杂周边环境条件下,受地面建(构)筑物拆迁占地、地下市政管线改迁、地面交通导改等影响,施工长度适宜的始发车站比较困难。当遇到地面拆迁及占地协调进展缓慢、区间正线受工期制约不得不先行施工情况,为满足地铁建设工期需要又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能够在较短的端头始发井内进行双线隧道分体始发方法,既保证盾构始发安全,又能减少工期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车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上设置有吊装设备用的吊装口(18)以及出土用的出土口(16),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一侧的洞口(15)处设置有盾构预埋钢环(3),洞口(15)长度方向依次拼装有盾构机主机(8)、设备桥(9)、1#拖车(10),所述洞口(15)轴线外侧设置有可通过延长管线(39)接入到1#拖车(10)后方的中部拖车,地面上设置有可通过吊装口(18)吊下接入中部拖车后的尾部拖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车站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上设置有吊装设备用的吊装口(18)以及出土用的出土口(16),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一侧的洞口(15)处设置有盾构预埋钢环(3),洞口(15)长度方向依次拼装有盾构机主机(8)、设备桥(9)、1#拖车(10),所述洞口(15)轴线外侧设置有可通过延长管线(39)接入到1#拖车(10)后方的中部拖车,地面上设置有可通过吊装口(18)吊下接入中部拖车后的尾部拖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包括两个洞口(15),车站主体结构的相对侧侧壁处形成临时反向导洞(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口(18)位于洞口(15)一侧上方,所述出土口(16)与洞口(15)的横向距离满足放置盾构机主机(8)、设备桥(9)、1#拖车(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口(18)上设置有用于管片、油脂垂直运输的吊装口门吊(19),所述出土口(16)上设置有用于渣土运输的出土口门吊(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侧壁的洞门前肥槽(1)处回填有确保盾构始发端头地层稳定性的C15素混凝土(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预埋钢环(3)与车站主体结构的钢筋连接在一起,所述盾构预埋钢环(3)外侧设置有对洞口(15)、盾构机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朱占国马艳卫黄德科康直王世清吕宝伟林森斌邵标王达麟张立鹏李楠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