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机保护管及水下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27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机保护管,所述保护管一端的管体内径与另一端的管体外径相同,使得两节所述保护管能够首尾套合;在所述保护管两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连接孔,两个保护管通过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的螺栓首尾相连在一起;在所述保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槽,用于排出钻孔时产生的渣土。此外还公开了一种水下钻孔装置,包括固定于水面的施工平台和设置于所述施工平台上的钻机,所述钻机包含伸向水下的钻杆;在所述钻杆上套设有护筒,所述护筒由若干节上述的钻机保护管首尾依次相连组成;在所述护筒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施工平台上。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确保钻机平稳地运行,同时增加钻孔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机保护管及水下钻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钻孔
,具体的,涉及一种钻机用的保护管和一种水下钻孔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水利、爆破等工程的不断开发进步,涉及到特殊施工过程如水下钻爆、钻孔也逐渐增加,对施工的精度、效率、安全性要求越来越苛刻,如何减少水下钻孔过程中的作业时间,保证钻孔的效率与精度,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由于水下钻孔的施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在施钻过程中,钻孔平台经常受水位、流速、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平台容易移动,造成钻机的钻杆弯曲或折断,致使孔位发生移动,所以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钻探工具的平稳与定位的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机保护管及水下钻孔装置,保证钻探工具能够在水下精准、平稳地运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机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管体内径与所述保护管另一端的管体外径相同;在所述连接部的管壁上和所述保护管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连接孔,两个所述保护管能够首尾套合并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保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槽,用于排出钻孔时产生的渣土。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槽沿所述保护管的管壁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在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保护管长度的十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管壁和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排所述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沿所述保护管的管壁等距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管为钢管。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为10米。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下钻孔装置,包括固定于水面的施工平台和设置于所述施工平台上的钻机,所述钻机包含伸向水下的钻杆;在所述钻杆上套设有护筒,所述护筒由若干节上述的钻机保护管首尾依次相连组成;在所述护筒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施工平台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由角钢组成。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技术提供的钻机保护管结构简单,通过端部的连接部以及连接孔能够将若干节保护管连接在一起,形成保护钻机钻杆的护筒;并且在保护管的管壁上设置了条形槽,能够将钻探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排出,同时能够平衡保护管内外的压力,使得保护管在水中更加平稳。此外,本技术提供的水下钻孔装置,利用若干节上述钻机保护管首尾连接形成的护筒,来确保钻机的钻杆在水中能够平稳的运行;并且在护筒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支架,保证护筒和钻杆不会在水流的影响下产生位移,从而增加了施工的精度,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涉及的钻机保护管的结构。图2为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水下钻孔装置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钻机保护管及水下钻孔装置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实施例一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涉及的钻机保护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钻机保护管本体为一长直形的圆管,该圆管的内径大于钻机的钻杆的外径,其材质可选用采用有韧性、强度大的碳素钢钢管。该保护管1的一端为连接部11,连接部11同样为管状结构,其中连接部11的管体内径与该保护管1另一端的管体外径相同,使得两节所述保护管能够首尾套合,本实施例中,保护管1和连接部11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在连接部11的管壁和保护管1远离连接部11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连接孔12,当两个保护管1首尾套合相连后,在上述连接孔12内穿设螺栓,将两个保护管1能够固定连接在一起。此外,在保护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13,用于排出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同时能够平衡保护管1内外的压力,并且也便于在上述连接孔12内安装螺栓。该条形槽13沿保护管1的管壁倾斜设置,并且该条形槽13倾斜的角度在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该条形槽13的倾斜角度为40度。具体地说,连接部11的长度为保护管1总长度的十分之一,在该实施例中,保护管1的长度为十米,连接部的长度为1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长度的保护管。具体地说,连接部11的管壁和保护管1远离连接部11一端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排上述连接孔12,并且每一排的上述连接孔眼保护管1的管壁等距设置,并且该保护管1两端的连接孔12排布位置一一对应,能够在连接时准确地穿设螺栓。在该实施例中,保护管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了三排上述连接孔12,能够增加多节保护管1连接在一起时的连接强度。该实施例中的钻机保护管通过设置在端部的连接部,能够将若干节该保护管首尾相连在一起,套设在钻机的钻杆上后能够形成保护钻杆的护筒,确保钻杆能够在水下平稳地运行。实施例二图2为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水下钻孔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水下钻孔装置包括固定于水面上的施工平台2和设置于施工平台2上的钻机,该钻机包含伸向水下的钻杆3,在钻杆3上套设有护筒4。护筒4由若干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钻机保护管首尾相连组合而成,钻杆3能够在护筒4形成的空间内平稳地运行,降低水流对钻杆3产生的影响,此外护筒4的筒壁上还有条形槽,能够平衡护筒内外的压力,同一样能够降低水流对护筒4的影响,此外,在钻探过程中产生的渣土能够通过上述条形槽排出。而水面上的施工平台2通过设置在四角的卷扬机和锚来进行定位。在护筒4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支架5,该固定支架5由角钢拼接而成,各支角钢之间采用栓接的方式相连,固定支架3总体呈圆锥形,其底部伸入水底的地面6内,用于固定护筒4,避免护筒4受水流的影响产生位移,进而导致钻孔的位置发生偏移。护筒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施工平台2上,可以通过焊接、栓接等已知的技术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在进行钻探时,首先通过仪器测量钻孔的位置,位置确定后,便可以对施工平台2进行定位,通过卷扬机和锚把施工平台2固定在水面上,在附图2中波浪线代表了水面。之后通过潜水员在水底钻孔处安装上述的固定支架5,然后组装若干节钻机保护管形成护筒4,并将护筒4向下输送至该固定支架5内,在护筒4的下端定位完成之后,再将护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水上施工平台上,最后将钻机的钻杆3安装在护筒4内,直至钻杆到达水底的地面,便可进行施工作业。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钻机保护管及水下钻孔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钻机保护管及水下钻孔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机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的一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管体内径与所述保护管另一端的管体外径相同;在所述连接部的管壁上和所述保护管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连接孔,两个所述保护管能够首尾套合并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保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槽,用于排出钻孔时产生的渣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机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的一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管体内径与所述保护管另一端的管体外径相同;在所述连接部的管壁上和所述保护管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连接孔,两个所述保护管能够首尾套合并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保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形槽,用于排出钻孔时产生的渣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沿所述保护管的管壁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在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保护管长度的十分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管壁和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至两排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延京陈爱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