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淋传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4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淋传递窗,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开设在箱体内用于传递物件的传递窗,箱体上且位于传递窗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封闭传递窗的电子互锁窗门,箱体内设置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传递窗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传递物的支架,支架包括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多个放置板,支撑柱连接于传递窗底壁,支撑柱朝向传递窗顶壁方向延伸设置,放置板沿支撑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需要传递物件时,打开一边的窗门,将需要传递的物件依次放置在放置板上,物件放置完毕后,关闭窗门,通过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对物件进行除尘杀菌。支架的设置对于相同数量的传递物来说可减少其传递次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淋传递窗
本技术涉及净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淋传递窗。
技术介绍
风淋式传递窗是洁净室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和洁净区之间或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间的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把对洁净区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6408986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淋传递窗,包括箱体、FFU、紫外灯、喷雾头、电磁阀、连接管、传递窗、压力感应开关、过滤网、收集通道、时间控制器、高效过滤装置、自动增压装置、液体罐以及吸尘风机,箱体正面设有传递窗,传递窗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电子互锁门,使用时打开箱门将传递物放入传递窗内,通过顶部内设有的FFU进行初步风淋处理,再通过高效过滤装置和紫外灯杀菌装置,对传递物进行除尘杀菌。由于传递物体积较小,而传递窗的空间比较大,若每次传递物仅占有传递窗底部的位置,传递窗中间及其上面的空间均未被利用,传递窗的空间利用率低,传递的物件有限,导致相同数量的传递物需要使用传递窗多次才能够将传递物传递完毕,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淋传递窗,具有提高传递窗内的空间利用率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风淋传递窗,包括箱体和开设在箱体内用于传递物件的传递窗,箱体上且位于传递窗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封闭传递窗的电子互锁窗门,箱体内设置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传递窗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传递物的支架,支架包括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多个放置板,支撑柱连接于传递窗底壁,支撑柱朝向传递窗顶壁方向延伸设置,放置板沿支撑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传递物件时,打开一边的窗门,将需要传递的物件依次放置在放置板上,物件放置完毕后,关闭窗门,通过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对物件进行除尘杀菌。支架的设置可将传递窗中部及上部的空间利用起来,提高传递窗的空间利用率,对于相同数量的传递物可减少其传递次数,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减少洁净室内窗门的开门次数,降低对洁净区的污染度。电子互锁窗门使得操作人员在打开其中一扇窗门时,另一扇窗门无法打开,降低对洁净区的污染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架转动设置在传递窗内,传递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架转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设置的支架可带动放置在支架上的物件随之转动,对物件进行均匀杀菌和除尘,提高对物件的洁净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箱体内且位于传递窗底壁下方开设有驱动腔,支撑柱转动连接在传递窗底壁上,支撑柱与传递窗连接端贯穿传递窗且延伸至驱动腔内,驱动件为固定设置在驱动腔内用于驱使支撑柱转动的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窗门关闭后,启动电机带动支撑柱转动,此时放置在放置板上的传递物随之转动,进而使得放置板上的物件均匀除尘杀菌,从而提高对物件的洁净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柱与传递窗顶壁之间留有供放置板移出的空间,放置板可沿支撑柱轴向滑动,放置板靠近支撑柱的面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放置板固定至支撑柱上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递物的体积各不相同,占用的空间高度不同,滑动设置在支撑柱上的放置板通过固定件调节相邻两放置板的距离,提高传递窗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将放置板从支撑柱上取下,以便适用于传递更多不同体积大小的传递物,方便实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件包括穿设且螺纹连接在固定板上的螺杆,支撑柱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供螺杆插接的固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杆插接在固定槽内,从而使得放置板固定在支撑柱上,开设的多个固定槽便于放置板调节至所需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除尘装置为传递窗侧壁的风机过滤机组,放置板用于放置传递物的面为锥面,且放置板中心处的高度大于放置板四周的高度,放置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放置板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过滤机组是一种自带动力的送风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功效的模块化的末端送风装置,对传递窗内的传递物除尘效果好。支撑柱将传递物支撑起来,此时传递物与放置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供风吹过,此时传递物的底面进行除尘。由于放置板用于放置传递物的面为锥面,传递物与放置板之间的空间由放置板边缘向放置板中心逐渐减小,此时形成的风压逐渐增大,进而增强对传递物底面的除尘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杀菌装置为传递窗侧壁上且位于风机过滤机组相对的一侧的多个紫外线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线灯可对传递物进行杀菌,经济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滑动设置在支撑柱上的放置板通过固定件调节相邻两放置板的距离,提高传递窗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将放置板从支撑柱上取下,以便适用于传递更多不同体积大小的传递物,方便实用。2、转动设置的支架可带动放置在支架上的物件随之转动,对物件进行均匀杀菌和除尘,提高对物件的洁净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传递窗;3、窗门;4、支架;41、支撑柱;42、放置板;5、驱动腔;6、电机;7、固定板;8、螺杆;9、固定槽;10、风机过滤机组;11、支撑杆;12、紫外线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淋传递窗,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和开设在箱体1内用于传递物件的传递窗2,箱体1上且位于传递窗2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封闭传递窗2的电子互锁窗门3,电子互锁窗门3使得操作人员在打开其中一扇窗门3时,另一扇窗门3无法打开,降低传递窗2使用时对洁净区的污染度。如图2所示,箱体1内设置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除尘装置包括传递窗2侧壁的风机过滤机组10,风机过滤机组10是一种自带动力的送风过滤装置,具有过滤功效的模块化的末端送风装置,对传递窗2内的传递物除尘效果好。杀菌装置为传递窗2侧壁上且位于风机过滤机组10相对的一侧的多个紫外线灯12。如图2所示,传递窗2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传递物的支架4,支架4包括支撑柱41和设置在支撑柱41上的多个放置板42,支撑柱41连接于传递窗2底壁,支撑柱41朝向传递窗2顶壁方向延伸设置,放置板42沿支撑柱4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当需要传递物件时,打开一边的窗门3,将需要传递的物件依次放置在放置板42上,物件放置完毕后,关闭窗门3,通过风机过滤机组10对传递物进行除尘,通过紫外线灯12对传递物进行杀菌。如图2所示,支架4转动设置在传递窗2内,传递窗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架4转动的驱动件。箱体1内且位于传递窗2底壁下方开设有驱动腔5,支撑柱41转动连接在传递窗2底壁上,支撑柱41与传递窗2连接端贯穿传递窗2且延伸至驱动腔5内,驱动件为固定设置在驱动腔5内用于驱使支撑柱41匀速转动的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淋传递窗,包括箱体(1)和开设在箱体(1)内用于传递物件的传递窗(2),所述箱体(1)上且位于传递窗(2)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封闭传递窗(2)的电子互锁窗门(3),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2)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传递物的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支撑柱(41)和设置在支撑柱(41)上的多个放置板(42),所述支撑柱(41)连接于传递窗(2)底壁,所述支撑柱(41)朝向传递窗(2)顶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放置板(42)沿支撑柱(4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淋传递窗,包括箱体(1)和开设在箱体(1)内用于传递物件的传递窗(2),所述箱体(1)上且位于传递窗(2)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封闭传递窗(2)的电子互锁窗门(3),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2)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传递物的支架(4),所述支架(4)包括支撑柱(41)和设置在支撑柱(41)上的多个放置板(42),所述支撑柱(41)连接于传递窗(2)底壁,所述支撑柱(41)朝向传递窗(2)顶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放置板(42)沿支撑柱(4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淋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转动设置在传递窗(2)内,所述传递窗(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架(4)转动的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淋传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且位于传递窗(2)底壁下方开设有驱动腔(5),所述支撑柱(41)转动连接在传递窗(2)底壁上,所述支撑柱(41)与传递窗(2)连接端贯穿传递窗(2)且延伸至驱动腔(5)内,所述驱动件为固定设置在驱动腔(5)内用于驱使支撑柱(41)转动的电机(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建黄小勇周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苏净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