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4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该架构中将服务集成框架中原有的集中式服务管理中心按功能划分为细粒度的框架服务,以框架服务描述框架功能,每个框架服务具有其独立的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软件系统中应用与框架之间的交互方式,将服务集成框架的单机集中式的服务管理中心改造成分布式、面向接口、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的框架服务,在该全服务架构下,应用之间、应用与框架之间都采用面向服务的方式进行交互,降低了应用对于框架的依赖,能够对系统的扩展、移植需求进行快速的响应,为解决分布式实时系统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
,涉及一种分布式实时应用领域中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服务系统构建方案,特别涉及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
技术介绍
服务集成框架是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DS(DataDistributionService)的SOA实现方案,为分布式实时系统提供了应用资源共享及管理的平台,解决了应用功能重复开发、系统运维低效以及服务实时通信等问题。在基于服务集成框架实现的SOA服务系统中,应用组件被封装成服务,服务被部署于服务容器之上,服务之间围绕服务管理中心进行交互。服务管理中心作为整个框架中服务运行和管理的核心,提供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动态发现、服务状态监控等功能。分布式实时系统的运行环境多变,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框架功能的实现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框架具备灵活、可扩展的特性,能够针对不同的场景快速地进行功能适配。现有的服务集成框架的服务管理中心采用单机集中式的架构,且框架功能缺乏统一的描述和发现机制,导致基于服务集成框架开发的系统难以满足分布式实时系统扩展和移植的需求,限制了框架的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分布式实时系统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需要对服务集成框架的系统架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服务集成框架的扩展性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将服务集成框架中单机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注册)中心功能拆分为四种不同类别,共计七个框架服务,不仅仅是应用功能被描述为服务,框架功能也被赋予了面向服务的特性,被描述为系统中的框架服务,改变了传统软件系统中应用与框架的交互方式,降低应用对框架的依赖,方便系统的扩展和升级,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该架构中将服务集成框架中原有的集中式服务管理中心按功能划分为细粒度的框架服务,以框架服务描述框架功能,每个框架服务具有其独立的接口。进一步地,框架服务包括服务静态信息注册服务、服务静态信息查询服务、服务运行信息注册服务、服务运行信息查询服务、服务状态信息发布服务、服务状态信息查询服务、以及用户信息管理服务。进一步地,架构中的框架服务和应用服务的服务模型统一,服务模型定义有服务属性和服务接口,服务属性中包括服务类型,该服务类型用于说明该服务是框架服务还是应用服务。进一步地,框架服务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节点上并且可以采用多副本的形式。进一步地,框架服务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被框架服务消费者发现:步骤1,框架服务和框架服务消费者在启动以后,分别创建用于框架服务发现的DDS读者线程和DDS写者线程,框架服务和框架服务消费者之间通过“框架服务查询主题”和“框架服务回复主题”两个主题进行通信;步骤2,框架服务消费者通过“框架服务查询主题”发出请求,请求中包含所需的框架服务的标识;步骤3,对应的框架服务收到查询信息以后,确认是对自己的请求,通过“框架服务回复主题”发布自己的位置信息;步骤4,框架服务消费者根据收到的回复绑定一个框架服务,然后挂起DDS线程。进一步地,步骤3中,如果框架服务为多副本的框架服务,还需要回复负载信息;该负载信息包括已绑定的框架服务消费者数量、每秒处理的请求数;步骤4中,框架服务消费者根据收到的回复选择一个负载最低的框架服务进行绑定,然后挂起DDS线程。进一步地,发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后续框架服务消费者在调用框架服务的过程中出现请求超时现象,则认为双方的连接断开,框架服务消费者唤醒DDS线程,再次进行框架服务的发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带来了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全服务架构的服务模型能够对传统基于DDS的服务集成框架进行扩展,在兼容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服务类型(框架服务),方便开发人员将框架功能和应用功能统一描述为服务。(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框架服务划分方法,能够按照应用不同的需求,将集中式的服务管理中心按功能划分为分布式、松耦合、可以独立部署和实现的框架服务,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以框架服务为单位对服务集成框架功能进行扩展,满足快速发展的应用需求。(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DDS的框架服务发现机制,能够利用原有服务集成框架中内置的数据分发服务DDS的松耦合和通信实时性优势,使得应用服务能够对分布在不同节点上、数量未知的框架服务进行高效的发现。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服务集成框架原有的服务模型;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的服务模型;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DDS的框架服务发现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该架构中将服务集成框架中原有的集中式服务管理中心按功能划分为细粒度的框架服务,以框架服务描述框架功能,每个框架服务具有其独立的接口。在服务集成框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类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管理员、开发人员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权限信息)、服务的静态信息(数据库中保存的服务信息以及服务描述文件等)、服务的动态信息(服务地址信息、服务状态监控信息等)。服务管理中心的业务功能都是围绕对这些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展开的,其作为整个框架中服务运行和管理的核心,提供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动态发现、服务状态监控等功能。上述几类信息虽然有关联,但彼此间的界限也比较明显。因而,可以按照对不同信息类型的管理将服务管理中心分类,如分为4类,然后根据使用角色的不同进一步拆分,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框架服务。表1按功能对服务管理中心进行划分,得到以下服务分类:服务静态信息管理、服务运行信息管理、服务监控、以及用户信息管理;其中,服务静态信息管理中包括服务静态信息注册服务和服务静态信息查询服务,服务运行信息管理中包括服务运行信息注册服务和服务运行信息查询服务,服务监控中包括服务状态信息发布服务和服务状态信息查询服务,用户信息管理中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服务。以上拆分出的7个框架服务基本涵盖了原有服务管理中心的业务功能,将框架功能划分为细粒度、松耦合、方便开发和管理的七个框架服务,应用程序、管理人员、开发人员与服务管理中心的交互行为都转化为对框架服务的调用,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以框架服务为单位,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扩展。根据业务需要,可以为框架服务设计相应的客户端和管理界面。传统的方式中,应用组件被封装成服务,应用服务之间围绕服务管理中心进行交互。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原有的服务集成框架进行重构,如图1所示,应用服务直接与分布式的框架服务之间进行交互即可。为了将服务集成框架的框架功能描述为框架服务以此来统一应用与框架之间的交互方式,本专利技术对服务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架构中将服务集成框架中原有的集中式服务管理中心按功能划分为细粒度的框架服务,以框架服务描述框架功能,每个框架服务具有其独立的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集成框架的全服务架构,其特征在于,该架构中将服务集成框架中原有的集中式服务管理中心按功能划分为细粒度的框架服务,以框架服务描述框架功能,每个框架服务具有其独立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框架服务包括服务静态信息注册服务、服务静态信息查询服务、服务运行信息注册服务、服务运行信息查询服务、服务状态信息发布服务、服务状态信息查询服务、以及用户信息管理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架构中的框架服务与应用服务的服务模型统一,服务模型定义有服务属性和服务接口,服务属性中包括服务类型,该服务类型用于说明该服务是框架服务还是应用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框架服务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节点上并且可以采用多副本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构,其特征在于,框架服务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被框架服务消费者发现:
步骤1,框架服务和框架服务消费者在启动以后,分别创建用于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宁张哲江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