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9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光伏支撑组件和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第一光伏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下置套筒,下置套筒的内腔中安装有活动支柱,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上置套筒,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一光伏板,在底盘的上表面四周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双向翘起板,并在双向翘起板的左右两侧安装定位杆,同时在定位杆的中间部位支撑杆外壁上与空心支块的一端进行焊接,并在空心支块的上表面安装一组螺纹定位扣,用于对第一光伏板一端面的插接L形支撑板中的横向板进行螺纹锁定,从而可以对太阳能板进行支撑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范围
,具体为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而光伏板所对应的支撑组件,只是通过铝合金将光伏板进行倾斜支撑用于对光能的接受。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以及创造,现有的光伏板技术对于支撑方面来说还需要进行改进以及在原有的技术上进行创造,现有技术的光伏板支撑技术只是单独的对光伏板进行支撑,并且支撑的使用相对应只具备前后倾翻效果,导致阳光处于东北角度的时候,将无法对光伏板最大的照射,以及现有光伏板在使用的,不具备收折效果,只是单独通过多组光伏板的连接,进行收集光能,在运输以及对光伏板调换位置的时候,易出现光伏板的损坏,而现有的技术只是通过拆卸在进行运输,避免光伏板的损坏,其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光伏支撑组件和第二光伏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光伏支撑组件位于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的下方,第一光伏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下置套筒,下置套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对穿孔,下置套筒的外壁靠上部位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定位块,下置套筒的内腔中安装有活动支柱,活动支柱的顶端与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的下表面中心部位固定连接,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上置套筒,第二光伏支撑组件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一光伏板,且第一光伏板的数量为四组,第一光伏板的电能输出端安装有外接导电体;上置套筒的底端焊接有底盘,底盘的上表面四周均焊接有双向翘起板,双向翘起板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定位扣,螺纹定位扣的外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支块,螺纹定位扣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长条板,长条板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板,L形固定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锁紧把手,锁紧把手的底端贯穿L形固定板的上表面,并与第一光伏板的上壁靠后部位固定连接。优选的,长条板的背面右侧横向板槽孔安装有弹簧本体,弹簧本体的一端安装有三角块,三角块焊接在上置套筒的外壁上,上置套筒的内腔中安装有螺帽,三角块的背面贯穿上置套筒的外壁,并通过螺帽的螺纹端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光伏板下方设置有第二光伏板,四组第二光伏板的内侧焊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下置套筒的外壁对向安装。优选的,第一光伏板与第二光伏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双向L形定位块支撑面板,双向L形定位块支撑面板的上表面中间部位开设有滑槽,滑槽的槽口内滑动连接有位移板,两组位移板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槽。优选的,位移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支柱,滑动支柱的底端贯穿位移板的上表面,并位于滑槽的槽口内滑动连接,位移板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内侧板,内侧板的右壁靠下部位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横向板安装有螺母组件,螺母组件的一端与内侧板的外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支撑板的背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左短柱,左短柱的底端安装有控制器。优选的,控制器的背面右侧焊接有双向凸起面板,双向凸起面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螺母件,两组螺母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壁上安装有套圈,套圈的背面上焊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电连接有电能储蓄装置。优选的,滑槽的背面上安装有右短柱,右短柱的底端安装有转盘,控制器的背面上焊接有夹持块,夹持块的中间部位通过支撑杆焊接有倾斜条,两组倾斜条的横向块上表面安装有单向长板,单向长板之间安装有壳体,单向长板的底端贯穿倾斜条的横向块,并固定连接有单向限位块。优选的,伺服电机的外壁靠上部位固定连接有轴承套筒,轴承套筒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内置支柱,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的外壁靠前部位安装有固定支撑杆,横向支撑板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壳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支撑架,连接片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轴承套筒,轴承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的右壁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锁紧帽,锁紧帽的一端贯穿连接片的右壁,并与轴承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靠后部位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柱,支撑支柱的外壁与空心支块的下表面焊接。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在底盘的上表面四周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双向翘起板,并在双向翘起板的左右两侧安装定位杆,同时在定位杆的中间部位支撑杆外壁上与空心支块的一端进行焊接,并在空心支块的上表面安装一组螺纹定位扣,用于对第一光伏板一端面的插接L形支撑板中的横向板进行螺纹锁定,从而可以对太阳能板进行支撑固定。2、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在固定板上表面的L形固定板,配合上长条板进行固定,并通过锁紧把手将第一光伏板上表面靠后部位固定在L形固定板的下表面,形成两道支撑,其次安装在固定板横向板开孔处的弹簧本体用于和三角块进行连接,而三角块的背面通过螺帽,将其固定在上置套筒的外壁上,同时弹簧本体将处于长条板和上置套筒之间,形成拉动效果,从而只需要配合上外接电机的推动,即可对整体上置套筒上的第一光伏板进行向内合拢,从而对其进行收放,并方便运输,第一光伏板的外壁输电端安装有电能导出件。3、本专利技术中,安装在壳体外壁上的连接片配合上轴承套筒进行使用,当第一光伏板进行反转动的时候,连接片所连接的内置支柱将会在轴承套筒的内腔中进行转动,而轴承套筒的外壁和伺服电机进行连接,实现伺服电机摆动后,连接片也会进行摆动,而第一光伏板将也会进行摆动,实现对整体第一光伏板进行前后60°翻转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上置套筒的安装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光伏支撑组件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光伏支撑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光伏板背面安装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光伏板仰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光伏板右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图5的A出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台;2、下置套筒;3、第一光伏支撑组件;4、对穿孔;5、定位块;6、第二光伏支撑组件;7、活动支柱;8、上置套筒;9、外接导电体;10、第一光伏板;11、空心支块;12、螺纹定位扣;13、双向翘起板;14、定位杆;15、底盘;16、螺帽;17、三角块;18、弹簧本体;19、固定板;20、长条板;21、L形固定板;22、锁紧把手;23、支撑支柱;24、位移板;25、滑槽;26、双向L形定位块支撑面板;27、滑动支柱;28、内侧板;29、螺母组件;30、支撑板;31、左短柱;32、控制器;33、双向凸起面板;34、螺母件;35、驱动杆;36、横向支撑板;37、伺服电机;38、电能储蓄装置;39、单向长板;40、壳体;41、倾斜条;42、夹持块;43、套圈;44、连接杆;45、右短柱;46、固定支撑杆;47、转盘;48、连接片;49、内置支柱;50、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光伏支撑组件(3)和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所述第一光伏支撑组件(3)位于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下方,所述第一光伏支撑组件(3)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下置套筒(2),所述下置套筒(2)的外壁上开设有对穿孔(4),所述下置套筒(2)的外壁靠上部位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定位块(5),所述下置套筒(2)的内腔中安装有活动支柱(7),所述活动支柱(7)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下表面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上置套筒(8),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一光伏板(10),且所述第一光伏板(10)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光伏板(10)的电能输出端安装有外接导电体(9);/n所述上置套筒(8)的底端焊接有底盘(15),所述底盘(15)的上表面四周均焊接有双向翘起板(13),所述双向翘起板(13)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定位扣(12),所述螺纹定位扣(12)的外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支块(11),所述螺纹定位扣(1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长条板(20),所述长条板(20)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板(21),所述L形固定板(21)的上表面安装有锁紧把手(22),所述锁紧把手(22)的底端贯穿L形固定板(2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光伏板(10)的上壁靠后部位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光伏支撑组件(3)和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所述第一光伏支撑组件(3)位于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下方,所述第一光伏支撑组件(3)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下置套筒(2),所述下置套筒(2)的外壁上开设有对穿孔(4),所述下置套筒(2)的外壁靠上部位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定位块(5),所述下置套筒(2)的内腔中安装有活动支柱(7),所述活动支柱(7)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下表面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焊接有上置套筒(8),所述第二光伏支撑组件(6)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一光伏板(10),且所述第一光伏板(10)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一光伏板(10)的电能输出端安装有外接导电体(9);
所述上置套筒(8)的底端焊接有底盘(15),所述底盘(15)的上表面四周均焊接有双向翘起板(13),所述双向翘起板(13)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定位扣(12),所述螺纹定位扣(12)的外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支块(11),所述螺纹定位扣(12)的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长条板(20),所述长条板(20)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板(21),所述L形固定板(21)的上表面安装有锁紧把手(22),所述锁紧把手(22)的底端贯穿L形固定板(2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光伏板(10)的上壁靠后部位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板(20)的背面右侧横向板槽孔安装有弹簧本体(18),所述弹簧本体(18)的一端安装有三角块(17),所述三角块(17)焊接在上置套筒(8)的外壁上,所述上置套筒(8)的内腔中安装有螺帽(16),所述三角块(17)的背面贯穿上置套筒(8)的外壁,并通过螺帽(16)的螺纹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10)下方设置有第二光伏板(54),四组所述第二光伏板(54)的内侧焊接有固定组件(55),所述固定组件(55)与下置套筒(2)的外壁对向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网光伏发电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板(10)与所述第二光伏板(54)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双向L形定位块支撑面板(26),所述双向L形定位块支撑面板(26)的上表面中间部位开设有滑槽(25),所述滑槽(25)的槽口内滑动连接有位移板(24),两组所述位移板(24)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槽(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蔚刘怡琳王淑玲黄艳宾秦爱丽张红张慧亮王光建徐静尚小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