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贤玻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2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其防止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因脚手架晃动导致跌落,提高了安全性;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纵梁、前斜梁、后斜梁、螺栓、第二纵梁和底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底端均与地面接触,第一纵梁两端设置有套环,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固定,底板两端均设置有两组第二挂钩,第二挂钩底端与第二纵梁顶端连接,操作人员站在底板顶端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是建筑设备,其在建筑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使用中发现,传统的脚手架稳定性不好,施工人员容易跌落,导致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因脚手架晃动导致跌落,提高了安全性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纵梁、前斜梁、后斜梁、螺栓、第二纵梁和底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底端均与地面接触,第一纵梁两端设置有套环,左端与第一纵梁右端连接,套环可套装在第一挂钩顶端,通过两组第一纵梁,可分别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连接,前斜梁和后斜梁中部均设置有通孔,前斜梁左端与第一立柱右端前部连接,前斜梁右端与第三立柱左端前部连接,后斜梁左端与第一立柱右端后部连接,后斜梁右端与第三立柱左端后部连接,前斜梁位于后斜梁前侧,螺栓可穿过前斜梁和后斜梁中部通孔延伸至后斜梁后侧,与螺母连接固定,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也是如此固定连接,第二纵梁两端设置有套销,套销两侧底端分别插入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顶端内部,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固定,底板两端均设置有两组第二挂钩,第二挂钩底端与第二纵梁顶端连接,操作人员站在底板顶端进行作业。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护栏,护栏两端设置有护栏支柱,护栏支柱右端与护栏左端连接,护栏支柱底端与套销顶端套装固定,护栏顶端设置有格栅。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底端均设置有轱辘,轱辘顶端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底端连接,轱辘底端与地面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轱辘左端设置有锁片。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把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左端设置有把腿,把腿右端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左端连接,把柄右端与把腿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第二纵梁右端设置有爬梯,爬梯左端与第二纵梁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将底板材料设置成扁豆型花纹钢板。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将把柄套装橡胶把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挂钩和套环,将脚手架纵向固定,防止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因脚手架晃动导致跌落,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纵梁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三立柱;4、第四立柱;5、第一挂钩;6、第一纵梁;7、套环;8、前斜梁;9、后斜梁;10、通孔;11、螺栓;12、第二纵梁;13、套销;14、底板;15、第二挂钩;16、护栏;17、护栏支柱;18、格栅;19、轱辘;20、锁片;21、把腿;22、把柄、23、爬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纵梁6、前斜梁8、后斜梁9、螺栓11、第二纵梁12和底板14,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挂钩5,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均与地面接触,第一纵梁6两端设置有套环7,左端与第一纵梁6右端连接,套环7可套装在第一挂钩5顶端,通过两组第一纵梁6,可分别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连接,前斜梁8和后斜梁9中部均设置有通孔10,前斜梁8左端与第一立柱1右端前部连接,前斜梁8右端与第三立柱3左端前部连接,后斜梁9左端与第一立柱1右端后部连接,后斜梁9右端与第三立柱3左端后部连接,前斜梁8位于后斜梁9前侧,螺栓11可穿过前斜梁8和后斜梁9中部通孔10延伸至后斜梁9后侧,与螺母连接固定,第二立柱2和第四立柱4也是如此固定连接,第二纵梁12两端设置有套销13,套销13两侧底端分别插入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顶端内部,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固定,底板14两端均设置有两组第二挂钩15,第二挂钩15底端与第二纵梁12顶端连接,操作人员站在底板14顶端进行作业;通过设置第一挂钩5和套环7,将脚手架纵向固定,防止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因脚手架晃动导致跌落,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护栏16,护栏16两端设置有护栏支柱17,护栏支柱17右端与护栏16左端连接,护栏支柱17底端与套销13顶端套装固定,护栏16顶端设置有格栅18;通过设置护栏16,可防止操作人员在作业时从侧端跌落,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均设置有轱辘19,轱辘19顶端与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连接,轱辘19底端与地面连接;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均设置有轱辘19,轱辘19顶端与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连接,轱辘19底端与地面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轱辘19左端设置有锁片20;通过设置锁片20,可防止操作人员在底板14顶端作业时因轱辘19滑动导致操作人员晃动,提高了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把柄22,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左端设置有把腿21,把腿21右端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左端连接,把柄22右端与把腿21左端连接;通过设置把腿21和把柄22,操作人员移动脚手架时更加方便,提高了便捷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第二纵梁12右端设置有爬梯23,爬梯23左端与第二纵梁12右端连接;通过设置爬梯23,操作人员可更加便捷地登上底板14顶端,提高了便捷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将底板14材料设置成扁豆型花纹钢板;通过将底板14材料设置成花纹钢板,提高操作人员脚与底板14顶端的摩擦力,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将把柄22套装橡胶把套;通过将把柄22套装橡胶把套,可增大操作人员手与把柄22的摩擦力,更加便捷地移动脚手架,提高了便捷性。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其在工作时,首先操作人员推动把柄22将脚手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纵梁(6)、前斜梁(8)、后斜梁(9)、螺栓(11)、第二纵梁(12)和底板(14),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挂钩(5),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均与地面接触,第一纵梁(6)两端设置有套环(7),左端与第一纵梁(6)右端连接,套环(7)可套装在第一挂钩(5)顶端,通过两组第一纵梁(6),可分别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连接,前斜梁(8)和后斜梁(9)中部均设置有通孔(10),前斜梁(8)左端与第一立柱(1)右端前部连接,前斜梁(8)右端与第三立柱(3)左端前部连接,后斜梁(9)左端与第一立柱(1)右端后部连接,后斜梁(9)右端与第三立柱(3)左端后部连接,前斜梁(8)位于后斜梁(9)前侧,螺栓(11)可穿过前斜梁(8)和后斜梁(9)中部通孔(10)延伸至后斜梁(9)后侧,与螺母连接固定,第二立柱(2)和第四立柱(4)也是如此固定连接,第二纵梁(12)两端设置有套销(13),套销(13)两侧底端分别插入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顶端内部,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固定,底板(14)两端均设置有两组第二挂钩(15),第二挂钩(15)底端与第二纵梁(12)顶端连接,操作人员站在底板(14)顶端进行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纵梁(6)、前斜梁(8)、后斜梁(9)、螺栓(11)、第二纵梁(12)和底板(14),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挂钩(5),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底端均与地面接触,第一纵梁(6)两端设置有套环(7),左端与第一纵梁(6)右端连接,套环(7)可套装在第一挂钩(5)顶端,通过两组第一纵梁(6),可分别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连接,前斜梁(8)和后斜梁(9)中部均设置有通孔(10),前斜梁(8)左端与第一立柱(1)右端前部连接,前斜梁(8)右端与第三立柱(3)左端前部连接,后斜梁(9)左端与第一立柱(1)右端后部连接,后斜梁(9)右端与第三立柱(3)左端后部连接,前斜梁(8)位于后斜梁(9)前侧,螺栓(11)可穿过前斜梁(8)和后斜梁(9)中部通孔(10)延伸至后斜梁(9)后侧,与螺母连接固定,第二立柱(2)和第四立柱(4)也是如此固定连接,第二纵梁(12)两端设置有套销(13),套销(13)两侧底端分别插入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顶端内部,将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固定,底板(14)两端均设置有两组第二挂钩(15),第二挂钩(15)底端与第二纵梁(12)顶端连接,操作人员站在底板(14)顶端进行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玻
申请(专利权)人:陈贤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