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02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箱体、设置于下箱体上端的上盖、分别设置于下箱体周边的安装部和设置于下箱体与上盖间的电池容纳腔,所述下箱体包括边框和设置于边框内的拼接式底板,所述边框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梁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的第二连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焊性好、结构强度高、易扩展等诸多优势,在保证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同时提升系统的能量密度,满足系统轻量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组的加工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铝合金拼焊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包箱体主要有三种形式:钣金箱体、铝合金压铸箱体和挤压型材拼焊箱体。钣金箱体具有成本低、强度高、力学性能好,但是重量高,因此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铝合金压铸箱体具有结构强度好,密封性能好,但由于压铸工艺的限制,以及电池包底盘面积过大的原因,一般要求箱体厚度大于4mm,在强度设计上出现较大的余量,导致轻量化效果不明显。铝型材拼焊方案的型材腔体采用挤压工艺,可实现壁厚小于1.5mm的薄壁结构,在结构轻量化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存在焊接强度不足,密封性能差、可靠度不高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箱体,具有可焊性好、结构强度高、易扩展等诸多优势;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在保证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同时提升系统的能量密度,满足系统轻量化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下箱体、设置于下箱体上端的上盖、分别设置于下箱体周边的安装部和设置于下箱体与上盖间的电池容纳腔,所述下箱体包括边框和设置于边框内的拼接式底板,所述边框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梁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的第二连接部。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搭梁和设置于内搭梁顶端的第一凸台,配合任一第一凸台的所述拼接式底板端部设有凹槽。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模组固定梁和设置于模组固定梁下端的接搭梁,配合任一接搭梁的所述拼接式底板侧部设有接搭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箱体上各个连接部的灵活性,也保证了箱体的稳固性。作为优选的,所述拼接式底板包括若干列阵设置的拼接板、设置于任意两排拼接板间的纵加强梁和垂直于纵加强梁的横加强梁,所述纵加强梁包括第三主梁、设置于第三主梁下端两侧的第二接搭边和设置于任一第二接搭下端的第二凸台,配合任一第二凸台的所述拼接板侧端设有第二接搭凹槽。作为优选的,任一所述的拼接板包括上板、下板和并列设置于上板与下板间的若干加强梁,任一所述的加强梁均平行于第一主梁,所述拼接板包括第一拼接板和设置于第一拼接板与任一所述的第一主梁间的第二拼接板,任一所述的第一拼接板侧部设有第一搭接边,对应侧部设有第一搭接凹槽,任一所述的第二拼接板两端侧部均设有分别配合第一接搭边和第二凸台的第三接搭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底板的稳固性,提高了搭接强度,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梁包括侧壁、设置于侧壁上端的固定部、设置于侧壁内的等腰三角通槽和等腰直角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的边框和底板均为中空结构,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制造,具有成型效率高,结构强度好等优势。一种电池包,包括所述箱体、并列设置于箱体内的电池模组和配合电池模组的热管理组件,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设置于任一排电池模组间的液冷板、分别设置于液冷板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配合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路,所述液冷板内设有横向凹槽,配合所述进水口设有流量分配装置,任一所述管路通过扎带固定于箱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冷管通过扎带固定在箱体上,上述固定方式结构简单可靠,保证了电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避免了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液冷系统失效风险。作为优选的,任一所述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配合电芯的线束隔离板、设置于电芯外部的模组端板、模组侧板和模组底板,所述模组端板的侧部设有配合模组固定梁的横梁,配合任一所述安装工艺孔的模组固定梁设有错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模组通过横梁搭接固定与第一加强梁和边框上,通过这种固定方式,实现载荷的有效传递,缩短传力间距离,提升结构强度,所述的安装工艺孔与箱体固定梁之间设置有初始错位,通过错位距离实现模组和冷板之间的导热垫的压缩量的控制,从而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可靠安装固定。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池模组与底板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缓冲泡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抗底面撞击损伤能力,延长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所述模组底板与液冷板间设有导热垫,所述模组底板与电芯间设有导热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导热垫促使模组底板与液冷板接触良好,实现高效散热;通过导热胶促使电池包在运行过程中的热量易通过模组底板23导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提供了一种铝型材拼焊电池包箱体,采用多块结构‘公母’拼接后再双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具有强度高、轻量化效果好、可靠性高、易扩展等优势;2.提供了一种铝型材框架结构,由多部分组合而成,将模组固定梁、挂点组合到框架型材上,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有利于载荷的高效传递,提升电池包的结构强度。3.提供了一种模组安装固定方式,采用端板搭接固定,模组底部与箱体之间存在缓冲间隙,提升了电池包的抗地面损伤能力,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能。4.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布置方式,通过双排模组相对夹持布置,实现单块冷板对双排模组的热管理,并可通过流量分配装置实现流量分配与控制,通过水冷板接头的对称布置,具有高效、可靠、集成效率高、易扩展等诸多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箱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梁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拼接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加强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加强梁与拼接板的拼接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下箱体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边框与底板的搭接固定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搭接板的搭接固定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端板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安装-底部间隙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与边框的安装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与加强梁的安装固定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冷板的固定方式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热路径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冷板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下冷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流量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液冷板的并联连接方式示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扎带固定管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26:为本专利技术横梁与模组固定梁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中:1、下箱体;2、电池模组;3、热管理组件;4、上盖;5、间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下箱体(1)、设置于下箱体(1)上端的上盖(4)、分别设置于下箱体(1)周边的安装部和设置于下箱体(1)与上盖(4)间的电池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包括边框(11)和设置于边框(11)内的拼接式底板(12),所述边框(1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主梁(1122)和第二主梁(1132);所述第一主梁(1122)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12)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梁(1132)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12)的第二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箱体,包括下箱体(1)、设置于下箱体(1)上端的上盖(4)、分别设置于下箱体(1)周边的安装部和设置于下箱体(1)与上盖(4)间的电池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包括边框(11)和设置于边框(11)内的拼接式底板(12),所述边框(1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主梁(1122)和第二主梁(1132);所述第一主梁(1122)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12)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主梁(1132)内侧设有配合拼接式底板(12)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搭梁(1121)和设置于内搭梁(1121)顶端的第一凸台(11211),配合任一第一凸台(11211)的所述拼接式底板(12)端部设有凹槽(11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模组固定梁(1133)和设置于模组固定梁(1133)下端的接搭梁(1134),配合任一接搭梁(1134)的所述拼接式底板(12)侧部设有接搭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式底板(12)包括若干列阵设置的拼接板、设置于任意两排拼接板间的纵加强梁(122)和垂直于纵加强梁(122)的横加强梁(123),所述纵加强梁(122)包括第三主梁(1221)、设置于第三主梁(1221)下端两侧的第二接搭边(1222)和设置于任一第二接搭(1222)下端的第二凸台(1223),配合任一第二凸台(1223)的所述拼接板侧端设有第二接搭凹槽(12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包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所述的拼接板包括上板(1211)、下板(1212)和并列设置于上板(1211)与下板(1212)间的若干加强梁(1213),任一所述的加强梁(1213)均平行于第一主梁(1122),所述拼接板包括第一拼接板(124)和设置于第一拼接板(124)与任一所述的第一主梁(1122)间的第二拼接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叶斌占伟涛朱帮守陈敏孙世强王松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