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太阳能电池,在串联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中,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端部不会产生裂缝。在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2)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10)中,具备:具有作为受光面的表面和作为表面的相反面的背面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遍及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表面和在预定的连接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背面地进行连接的接头线(13);以及将接头线接合到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表面及背面的导电性接合材料层(14),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端部区域内,具有与接头线对置并且未形成导电性接合材料层的非接合部(15),非接合部的长度为1mm至1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串联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公知一种利用光伏效应来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通常由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图1是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局部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1由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2构成。附图中,太阳能电池单体2具备位于上侧的作为受光面的表面和作为其相反面的背面。当将图1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定义为连接方向时,各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表面与在该连接方向上相邻的下一个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背面通过接头线3连接。这样,在太阳能电池1中,通过将各太阳能电池单体2依次与下一个太阳能电池单体2连接,来串联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2。由此,在太阳能电池1中,根据所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个数,获得太阳能电池单体2单个的电动势的几倍以上的电动势。图2是放大地示出通过接头线3连接的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连接部分的侧剖视图。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表面与接头线3、以及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背面与接头线3分别经由导电性接合材料层4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80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经由导电性接合材料层4将太阳能电池单体2接合到接头线3的工序中,首先,在太阳能电池单体2与接头线3之间夹入导电性接合材料层4。接下来,从接头线侧进行热加压,由此导电性接合材料层4熔融、再次固化,来接合太阳能电池单体2与接头线3。导电性接合材料层4包含导电性粒子,由此太阳能电池单体2与接头线3也电连接。在这样的热加压工序中,因导电性接合材料层4的固化收缩、热收缩等对太阳能电池单体2施加应力,有时如图2所示地在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端部产生裂缝5。裂缝5不仅在该热加压工序中产生,有时也在太阳能电池1的使用环境下产生。裂缝5使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性能劣化,因此使太阳能电池1整体的性能劣化。因此,本技术鉴于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在利用经由导电性接合材料层接合的多个接头线来串联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中,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端部不会产生裂缝。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是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具备: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其具有作为受光面的表面和作为上述表面的相反面的背面;接头线,其遍及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表面和在预定的连接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背面地进行连接;以及导电性接合材料层,其将上述接头线接合到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表面及上述背面,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在端部区域具有与上述接头线对置并且未形成上述导电性接合材料层的非接合部,上述非接合部的长度为1mm至10mm。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在利用经由导电性接合材料层接合的多个接头线来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中,能够抑制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端部产裂缝。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的侧剖视图。图3是太阳能电池的俯视图。图4是太阳能电池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6是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7是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8是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9是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中:10—太阳能电池,12—太阳能电池单体,13—接头线,14—导电性接合材料层,15a—非接合部,15b—非接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技术不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有时与现实情况不同。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并且,当然在附图彼此之间,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并且,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为简化说明,在参照各图的记载中,不重复相同的构成要素的说明。图3是基于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1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基于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10具有串联连接预定尺寸例如6英寸尺寸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2而构成的组(strings)。太阳能电池单体12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元件,例如也可以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单体、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单体、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单体、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单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单体等公知的任意太阳能电池单体。太阳能电池单体12通过接头线13连接。具体而言,接头线13通过导电性接合材料层14而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2连接,在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2中,从作为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2的受光面的表面连续至在预定的连接方向上相邻的下一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背面,来分别连接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表面和与该太阳能电池单体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背面。图4是示出太阳能电池单体12的连接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单体12a的表面经由接头线13而与在箭头y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2b的背面连接,太阳能电池单体12b的表面经由接头线13而与在正交于箭头y方向的箭头x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2c的背面连接。这样,本说明书中的连接方向不一定是箭头y、箭头x所示的空间中的一个方向,而是指电连接方向、即从+侧至-侧或从-侧至+侧的一个方向。接头线13例如可以由铜、铝、铁、金、银、镍、钯、铬、钼以及它们的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任意材料形成,并且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金属实施镀金、镀银、镀锡、镀焊锡等。接头线的形状例如呈丝带状,接头线的宽度、厚度没有限制,能够根据目的来适当地选择。例如,优选的接头线的宽度是1mm~6mm,优选的接头线的厚度是5μm~300μm。并且,图3中,利用平行的三根接头线13来连接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2,图4中,利用平行的两根接头线13来连接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2。这样,只要接头线13利用其导电性能够实现电连接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2的目的即可,可以利用任意根数来连接太阳能电池单体12。[导电性接合材料层]导电性接合材料层14是电连接且机械式地连接接头线13与形成于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表面及背面的电极的接合层,例如使含有导电性粒子、膜形成树脂、固化性树脂、以及固化剂的树脂组成物固化来形成。构成导电性接合材料层14的未固化的树脂组成物例如呈薄片状地成形并沿接头线13粘贴,或者在接头线13涂覆糊状的树脂组成物。在经由导电性接合材料层14将接头线3接合到太阳能电池单体2的工序中,接头线13的粘贴有树脂组成物的部位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相对置的一对端部间临时粘贴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的表面及背面的预定位置。接下来,从接头线侧进行热加压,由此树脂组成物熔融、正式固化,来接合太阳能电池单体2与接头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n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其具有作为受光面的表面和作为上述表面的相反面的背面;/n接头线,其遍及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表面和在预定的连接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背面地进行连接;以及/n导电性接合材料层,其将上述接头线接合到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表面及上述背面,/n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在端部区域具有与上述接头线对置并且未形成上述导电性接合材料层的非接合部,/n上述非接合部的长度为1mm至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3 JP 2018-2331311.一种太阳能电池,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其具有作为受光面的表面和作为上述表面的相反面的背面;
接头线,其遍及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表面和在预定的连接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背面地进行连接;以及
导电性接合材料层,其将上述接头线接合到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上述表面及上述背面,
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在端部区域具有与上述接头线对置并且未形成上述导电性接合材料层的非接合部,
上述非接合部的长度为1mm至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头线具有在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上配设在该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端部区域的前端部、和连续至与该太阳能电池单体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侧的连接端部,
上述非接合部至少形成于与上述前端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贺保博,
申请(专利权)人:迪睿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