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窄边框设计的显示面板更易于实现全面屏设计,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边框变窄对显示面板下边框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显示面板采用同层布线时容易受间距的限制,采用异层布线可比同层布线更节省空间。但显示面板扇出区源数据线(source线)采用异层布线时会使写入到像素数据线(data线)上的电压存在差异,从而使显示面板出现隔列亮现象。随着对显示面板刷新频率和分辨率更高要求的提出,数据写入的时间进一步缩短,隔列亮问题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保证显示面板窄边框设计的前提下,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扇出区源数据线因采用异层布线导致写入到像素数据线上的电压存在差异,进而产生的隔列亮问题。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芯片,包括多个输出第一信号的第一引脚和多个输出第二信号的第二引脚;多条第一金属引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芯片,包括多个输出第一信号的第一引脚和多个输出第二信号的第二引脚;/n多条第一金属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一一电连接;/n多条第二金属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引脚一一电连接;以及/n第三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引线和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一侧;/n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引线到所述第三导电层的距离比所述第一金属引线到所述第三导电层的距离短,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线宽w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芯片,包括多个输出第一信号的第一引脚和多个输出第二信号的第二引脚;
多条第一金属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一一电连接;
多条第二金属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引脚一一电连接;以及
第三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引线和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引线到所述第三导电层的距离比所述第一金属引线到所述第三导电层的距离短,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线宽w2小于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线宽w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引线之间;
第二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与所述第二介质层为同一种绝缘材料;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为d1,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度为d2;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线宽w1与所述第二金属引线的线宽w2满足以下条件:w1:w2=(d1+d2):d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为ε1,所述第二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为ε2;所述第一金属引线的线宽w1与所述第二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慧玲,许骥,朱杰,胡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