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读取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并与存储信息进行比对;调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并进行比对和获取上位机发送的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和该人员卡对应的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并进行比对等,其中,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动态验证码中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向上位机报警,反之则开启门禁上的电控锁。其中,控制装置使用该控制方法对加钞间门禁进行控制。其中,存储介质内存储有与该方法对应的程序和指令。本申请用于加钞间的门禁管理,能够提高加钞间使用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门禁管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银行自助银行加钞间主要采用本地授权与多卡开门的门禁管理系统,但有可能出现复制卡、盗卡进入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进入次数与进入时间段无法限制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加钞间使用的安全系数。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使用上述方法对加钞间的进出进行管理提高加钞间使用的安全系数。本申请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使用其他电子设备对加钞间进行管理,以读取该存储介质内存储的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将读取到的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与存储信息进行比对,确定该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的真实性;调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将实际使用次数信息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获取上位机发送的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和该人员卡对应的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以及将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与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的真实性;其中,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动态验证码中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向上位机报警,反之则开启门禁上的电控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进入加钞间时,需要同时进行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动态验证码信息和允许使用次数的三重验证,有一项不通过就无法进入加钞间并且会触发报警,和原有的凭借人员卡进入的方式相比,即使出现复制卡和卡进入等情况时,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动态确定码,进入难度增加,因此安全系数更高。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该人员卡的允许使用地点信息;获取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以及将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与允许使用地点信息进行比对;其中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位于允许使用地点信息的范围内时,进行其他信息的确定,反之则向上位机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限制人员卡使用地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进入加钞间的安全性,因为使用地点被限制后,仅能够通过该人员卡进入到允许的加钞间内,人员卡的使用范围更小,安全系数也更高。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获取当前时间信息;以及将当前时间信息与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进行比对;其中,当前时间信息位于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之内时,进行其他信息的确定,反之则向上位机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进入加钞间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其安全系数,使用时间段被限制后,其他时间段的进入均为非法,人员卡的使用范围进一步缩小,安全系数也更高。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由上位机发送至该人员的智能终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动态确定码直接发送至智能终端,获取更加方便,能够提高获取的便捷性。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出了智能终端的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和需求进行选择,使用更加方便。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人员卡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实际使用次数信息以及上位机发送的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和该人员卡对应的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的真实性、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以及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的真实性;第一报警模块,用于向上位机报警;以及开锁模块,用于开启门禁上的电控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进入加钞间时,需要同时进行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动态验证码信息和允许使用次数的三重验证,有一项不通过就无法进入加钞间并且会触发报警,和原有的凭借人员卡进入的方式相比,即使出现复制卡和卡进入等情况时,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动态确定码,进入难度增加,因此安全系数更高。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二次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员卡的允许使用地点信息和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二次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是否位于允许使用地点信息的范围之内;以及第二报警模块,用于根据二次判断模块给出的结果选择继续进行其他信息的确定或者向上位机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限制人员卡使用地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进入加钞间的安全性,因为使用地点被限制后,仅能够通过该人员卡进入到允许的加钞间内,人员卡的使用范围更小,安全系数也更高。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三次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与当前时间信息;三次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间信息是否位于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的范围之内;以及第三报警模块,用于根据三次判断模块给出的结果选择继续进行其他信息的确定或者向上位机报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进入加钞间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其安全系数,使用时间段被限制后,其他时间段的进入均为非法,人员卡的使用范围进一步缩小,安全系数也更高。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能够存储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读取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将读取到的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与存储信息进行比对,确定该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的真实性;调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将实际使用次数信息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获取上位机发送的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和该人员卡对应的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以及将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与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的真实性;其中,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动态验证码中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向上位机报警,反之则开启门禁上的电控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进入加钞间时,需要同时进行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动态验证码信息和允许使用次数的三重验证,有一项不通过就无法进入加钞间并且会触发报警,和原有的凭借人员卡进入的方式相比,即使出现复制卡和卡进入等情况时,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动态确定码,进入难度增加,因此安全系数更高。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该人员卡的允许使用地点信息;获取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读取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n将读取到的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与存储信息进行比对,确定该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的真实性;/n调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实际使用次数信息;/n将实际使用次数信息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n获取上位机发送的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和该人员卡对应的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以及/n将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与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的真实性;/n其中,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动态验证码中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向上位机报警,反之则开启门禁上的电控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读取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
将读取到的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与存储信息进行比对,确定该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的真实性;
调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实际使用次数信息;
将实际使用次数信息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
获取上位机发送的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和该人员卡对应的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以及
将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与第一动态验证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的真实性;
其中,人员卡的授权权限信息、实际使用次数信息小于允许使用次数信息和动态验证码中至少一项未通过时,向上位机报警,反之则开启门禁上的电控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该人员卡的允许使用地点信息;
获取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以及
将该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与允许使用地点信息进行比对;
其中人员卡的所在位置信息位于允许使用地点信息的范围内时,进行其他信息的确定,反之则向上位机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
获取当前时间信息;以及
将当前时间信息与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进行比对;
其中,当前时间信息位于该人员卡对应的允许进入时间段信息之内时,进行其他信息的确定,反之则向上位机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动态验证码信息由上位机发送至该人员的智能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钞间门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卫国,田建强,李巧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昂克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