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73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保温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包括海绵层、海绵层外表面的铝箔层,所述的海绵层与铝箔层之间设有第一玻纤网层,海绵层的另一端表面设有第二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表面设有背胶层,海绵层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端延伸至第一玻纤层与海绵层相接面处,连接柱的外端在第一玻纤网层与海绵层相接面设有向外扩展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柱的内端延伸至第二玻纤网层处,连接柱的内端设有在第二玻纤网层处向外扩展的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的表面不低于背胶层表面,结构强度高,抗撕裂、破损性能强,耐用性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
本技术属于保温棉
,具体涉及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
技术介绍
复合保温棉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温棉覆盖件,在轨道交通方面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铁上,高铁车厢密闭,需要保温棉在保证温度。现有的应用于高铁上的复合保温棉一般结构为海绵层、海绵层外部的铝箔层,海绵层直接粘附在高铁车厢的对应处,保温棉的结构比较的简单,结构强度低,由于高铁运行的速度比较快,保温棉所承受的压力会比较的大,现有的保温棉在风压作用或者外力作用下,极容易撕裂,继而造成保温层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耐用性差,需要经常更换,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结构强度高,抗撕裂、破损性能强,耐用性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包括海绵层、海绵层外表面的铝箔层,所述的海绵层与铝箔层之间设有第一玻纤网层,海绵层的另一端表面设有第二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表面设有背胶层,海绵层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端延伸至第一玻纤层与海绵层相接面处,连接柱的外端在第一玻纤网层与海绵层相接面设有向外扩展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柱的内端延伸至第二玻纤网层处,连接柱的内端设有在第二玻纤网层处向外扩展的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的表面不低于背胶层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面的表面与背胶层表面平齐,且第二连接面的表面设有粘接剂,第二连接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连接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纤网层与海绵层、铝箔层间通过阻燃胶水粘接,第二玻纤网层与海绵层间通过阻燃胶水粘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海绵层包括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连接柱在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的相接面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展部,外展部包括由连接柱柱身向外呈平面扩展的第三连接面、连接在第三连接面上的多个嵌入杆,嵌入杆与连接柱平行,嵌入杆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二海绵层内、第一海绵层内。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玻纤网层的厚度小于第二玻纤网层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间粘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①第一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将海绵层架设于中间,在连接柱的作用下,形成相互支撑的加强结构,明显的提高了复合保温棉的抗撕裂能力,实现提高耐用性的目的;②第二玻纤网层为粘接基层,强度高,连接固定牢固,不易脱落,③一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连接柱形成的加强作用使得复合保温棉在高风压、受外力作用时,受力能够被有效的分散,避免外部受力集中,保证外层的规整、不破损,继而不影响保温效果;④使用寿命长,不易破损,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铝箔层,2为第一玻纤网层,3为海绵层,31为第一海绵层,32为第二海绵层,4为第二玻纤网层,5为背胶层,6为连接柱,61为第一连接面,62为第二连接面,63为第三连接面,64为嵌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包括海绵层3、海绵层3外表面的铝箔层1,海绵层3与铝箔层1之间设有第一玻纤网层2,海绵层3的的另一端表面设有第二玻纤网层4,第二玻纤网层4表面设有背胶层5,第一玻纤网层2、第二玻纤网层4均由多层玻纤四编织成型的玻纤网层层编织叠加而成,海绵层3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柱6,连接柱6的外端延伸至第一玻纤层2与海绵层3的相接面处,连接柱6的外端在第一玻纤网层2与海绵层3的相接面处设有向外扩展的第一连接面61,连接柱6的内端延伸至第二玻纤网层4处,连接柱6的内端设有在第二玻纤网层4处向外扩展的第二连接面62,第二连接面62的表面与背胶层表面平齐,且第二连接面62的表面设有与车厢粘接的粘接剂,第一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形成外、内两层的加强层,玻纤层具有较好的韧性、抗撕裂性能,两者结合,一内、一外有效的提高复合保温棉的结构强度、抗撕裂性,复合保温棉不易破损,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再者,第二玻纤网层为复合保温棉与高铁粘接的基层,由于自身强度高,从而提高了复合保温棉的安装牢固度,使复合保温棉不易脱落,在高风压、受力的情况下,基层的结构强度高,降低、避免基层处撕裂破损,提高了安装的牢固度及使用的安全性,为了提高平基层的强度,第二玻纤网层的厚度是第一玻纤网层厚度的两倍,有效提高基层强度,从而提高复合保温棉的耐用性,连接柱连接第一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形成相互支撑的加强结构,外部风压、外力作用均作用于保温棉外部,第一玻纤网层的受力可沿连接柱传递至第二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进行分担受力,同时由于牢固的与车厢粘接,车厢继而形成辅助的支撑,受力可向车厢传递,减缓保温棉外部的受力,降低、避免保温棉破损的发生,第二连接面62直接与车厢粘接,进一步加强保温棉的安装强度,同时提高对第一玻纤网层的受力分担作用。海绵层3包括第一海绵层31、第二海绵层32,连接柱6在第一海绵层31、第二海绵层32的相接面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展部,外展部包括由连接柱6的柱身向外呈平面扩展的第三连接面63、连接在第三连接面63上的多个嵌入杆64,嵌入杆64与连接柱6平行,嵌入杆64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二海绵层32内、第一海绵层31内,增大连接柱与海绵层的接触面积,形成对海绵层的加强作用,使海绵层具有一定的刚性,高风压作用下或者受力状态下,外部的受力可通过连接柱、第三连接面、嵌入杆向海绵扩散,海绵层具有缓冲受力的作用,同时,加强海绵层的刚性、强度,避免海绵层处发生撕裂,第一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对海绵层形成包括,使复合保温棉具有较强的抗撕裂性能,连击柱不仅形成第一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的连接结构,更形成对海绵层的加强作用,有效的边海绵层处出现横向的撕裂,极大的提高了复合保温棉的耐用性,延长使用寿命,不易破损,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构成的海绵层使得本结构便于生产制造,降低生产难度,第一玻纤网层与海绵层、铝箔层间通过阻燃胶水粘接,第二玻纤网层与海绵层间通过阻燃胶水粘接,粘接处均采用阻燃胶水,使得本复合保温棉具有较好的阻燃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实施例2:第二连接面的表面突出于背胶层表面,凸出部分与车厢上对应处连接,车厢上对应处设有凹槽,加强连接强度,提高安装的牢固性,复合保温棉抗剥离性能好,提高使用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包括海绵层、海绵层外表面的铝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绵层与铝箔层之间设有第一玻纤网层,海绵层的另一端表面设有第二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表面设有背胶层,海绵层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端延伸至第一玻纤层与海绵层相接面处,连接柱的外端在第一玻纤网层与海绵层相接面设有向外扩展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柱的内端延伸至第二玻纤网层处,连接柱的内端设有在第二玻纤网层处向外扩展的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的表面不低于背胶层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包括海绵层、海绵层外表面的铝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绵层与铝箔层之间设有第一玻纤网层,海绵层的另一端表面设有第二玻纤网层,第二玻纤网层表面设有背胶层,海绵层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端延伸至第一玻纤层与海绵层相接面处,连接柱的外端在第一玻纤网层与海绵层相接面设有向外扩展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柱的内端延伸至第二玻纤网层处,连接柱的内端设有在第二玻纤网层处向外扩展的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的表面不低于背胶层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使用的复合保温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面的表面与背胶层表面平齐,且第二连接面的表面设有粘接剂,第二连接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连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使用的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鹏耀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