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脸型对比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51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脸型对比方法、装置及设备。该脸型对比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本公开提供的方案,能够提高人脸对比准确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脸型对比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公开涉及移动互联网及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脸型对比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脸型对比技术一般是通过采集人脸特征,经过模数转化后生成对比结果,在医疗美容、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相关技术下,在对两个人脸进行对比时,首先分别采集两个人脸的特征,然后通过比较两张人脸的特征计算相似度。当两张人脸的相似度值越大,则说明两张人脸越相似。在这种方式下,在不同的距离或角度采集人脸都会对两个人脸的对比结果产生影响。可以发现,相关技术脸型对比方法受到采集距离、采集角度等因素制约,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脸型对比方法、装置及设备,能够提高人脸对比准确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脸型对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根据轮廓线条间距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和/或,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采用不同颜色标识后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包括: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及以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为基准延伸出的设定数目的辅助线;根据所述第一重心位置及所述延伸出的设定数目的辅助线,提示待采集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位置调整,在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后,采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再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五官与轮廓进行虚化后,进行轮廓对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向脸部额头、左侧脸、右侧脸、下巴的区域分别延伸出设定数目的射线,将所述射线与轮廓的交点连接形成第一脸部轮廓线条;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从所述第二重心位置向脸部额头、左侧脸、右侧脸、下巴的区域分别延伸出设定数目的射线,将所述射线与轮廓的交点连接形成第二脸部轮廓线条;将第一脸部轮廓线条与所述第二脸部轮廓线条进行轮廓对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部位包括脸部黄金三角形。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脸型对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比模块包括:重合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比较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重合子模块进行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根据轮廓线条间距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和/或,采用不同颜色标识后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及以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为基准延伸出的设定数目的辅助线;提示及采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显示子模块显示的第一重心位置及所述延伸出的设定数目的辅助线,提示待采集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位置调整,在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后,采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比模块还包括:虚化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五官与轮廓进行虚化;所述比较子模块在所述虚化子模块完成虚化处理后,进行轮廓对比。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是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后,再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最后再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人脸图像的采集基准和比较基准是一致的,都是基于同一个重心位置,可以避免采集距离、采集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对比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根据轮廓线条间距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和/或,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采用不同颜色标识后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这样,通过重心位置的重合保证比较基准一致,又通过轮廓线条和不同颜色标识的对比方式来使得对比更直观,也更准确。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脸型对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脸型对比方法的流程另一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脸型对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脸型对比装置的结构另一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脸型对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n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n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脸型对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和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根据轮廓线条间距与预设阈值的比较,确定脸型对比结果;
和/或,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采用不同颜色标识后进行对比,确定脸型对比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其中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一重心位置,及以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为基准延伸出的设定数目的辅助线;
根据所述第一重心位置及所述延伸出的设定数目的辅助线,提示待采集的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位置调整,在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中设定部位的第二重心位置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重合后,采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再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和/或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五官与轮廓进行虚化后,进行轮廓对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进行轮廓对比,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的重心位置重合后,
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向脸部额头、左侧脸、右侧脸、下巴的区域分别延伸出设定数目的射线,将所述射线与轮廓的交点连接形成第一脸部轮廓线条;
将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从所述第二重心位置向脸部额头、左侧脸、右侧脸、下巴的区域分别延伸出设定数目的射线,将所述射线与轮廓的交点连接形成第二脸部轮廓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