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性能评估
,尤其涉及一种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历史震害表明,地震发生后往往伴随有强余震。由于主震和余震之间时间间隔比较短,经历主震后受损的结构在未经修复的情况下再次遭受余震作用,会导致结构的损伤进一步加深,甚至发生倒塌。然而,由于受到研究基础、经济考虑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现有的抗震设计规范乃至世界绝大多数抗震规范主要考虑单次主震的作用,未对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对结构的危险性作出相应的规定,结构在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还很不清楚,急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来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广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多数的民用与工业建构筑物采用该结构体系。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不断的发展,城市建筑中砌体结构占比有所减少,但砌体结构绝对数量仍然很大。当前,砌体结构仍是既有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而既有建筑中很大一部分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不同时代建造的砌体结构的抗震措施完备程度不同,导致不同时代的砌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包括步骤:/nS1:根据多层砌体结构剪切性薄弱层破坏机制计算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多层砌体结构剪切性薄弱层破坏机制计算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i,确定结构的抗力折减系数R=1/ξi,min;ξi,min表示所述屈服强度系数的最小值;
S2:计算结构基本周期T0,e;
S3:确定余震相对强度γ,计算结构有效延性系数μ;
S4:根据所述结构有效延性系数μ和所述结构基本周期T0,e,计算结构有效弹性周期Teff;
S5:根据所述结构有效弹性周期Teff,计算结构位移的阻尼折减系数B;
S6:根据所述阻尼折减系数B,计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屈服谱位移Sdy和弹塑性谱位移Sdp;
S7:根据第一阵型确定结构阵型高度系数,计算结构薄弱层弹塑性位移响应δ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根据公式(1)计算所述屈服强度系数ξi:
其中,ξi为所述多层砌体结构第i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n为所述多层砌体结构总层数,α为罕遇或设防烈度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ρi为第i层计算方向的抗震墙面积率,所述抗震墙面积率为楼层高度1/2处该方向墙体面积与单层建筑面积之比,与计算方向直交方向的抗震墙面积率为ρ′i,λg为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换算系数,以0.012N/mm2为基准,λg=gE/0.012,f2,i为第i层砌筑砂浆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根据公式(2)计算所述结构基本周期T0,e:
T0,e=0.02(H+1.2)(2);
其中,H为房屋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型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位移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根据公式(3)计算所述结构有效延性系数μ:
技术研发人员:蒋利学,张永群,王卓琳,张东波,李勇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