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难度大,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复杂零件的铣加工程序生成主要依靠各种CAD/CAM软件,应用较多的为UG三维软件,首先利用CAD/CAM软件的数控加工模块设计生成复杂零件铣加工区域的CLS刀轨文件,然后将刀轨文件转化为多坐标铣加工所需的G代码程序,最后通过人为干预方式,修改大量进给速度、调整机床倍率等方法保证NC程序的执行性。针对机匣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为提高机床利用率,提高数控程序的柔性,数控程序往往需要采用非五轴模式下进行加工,采用一般的后置处理程序,不能根据加工轨迹的变化自适应的调整进给速度,极易造成加工效率极质量低下。以航空发动机某复杂机匣外型岛屿和凸台的精铣加工为例,往往采用卧式五坐标或四座标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使用非五轴模式加工时,一般的NX后置程序生成未考虑线性轴X\Y\Z与回转轴B联动时,行进时间是根据X\Y\Z轴的综合行进距离和指定的F进给量计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刀轨文件为数据输入,根据刀轨数据及切削速度实时计算数控铣床回转轴和线性轴的进给速度并进行优化,将实际的刀具行进距离利用刀位点的移动距离进行代替计算,并利用机床线性轴X\Y\Z与回转轴联动时的进给差异,输出当前NC坐标和优化后进给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刀轨文件为数据输入,根据刀轨数据及切削速度实时计算数控铣床回转轴和线性轴的进给速度并进行优化,将实际的刀具行进距离利用刀位点的移动距离进行代替计算,并利用机床线性轴X\Y\Z与回转轴联动时的进给差异,输出当前NC坐标和优化后进给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得零件多坐标铣加工刀轨文件;
步骤2,将步骤1所得刀轨文件中每一个刀位点换算为数控程序的NC坐标点;
步骤3,根据提取的刀位点和NC坐标点对实际的进给速率进行优化;将实际的刀具行进距离利用刀位点的移动距离进行代替计算,并利用机床线性轴与回转轴联动时的进给差异,对回转轴的进给速率进行优化,输出当前NC坐标和优化后进给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由CAM软件生成多个刀轨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CAM软件采用CATIA或UG。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速度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旋转坐标变化,将刀轨文件中的刀位点结合当前机床结构换算为NC坐标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体外型铣加工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雷海峰,杨金锋,柳万珠,王宏叶,姚军,张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