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属于晶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其与工作台组件配合使用,包括基座、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所述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平行的设置在基座的底部,所述装夹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作台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工作台组件转移至所述装夹机构上,具有操作便捷、自动化水平高,有效减少切割片后的晶硅发生碰撞,减少次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晶硅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晶硅是光伏产业中的重要原材料,晶硅在切片完毕后需要从切片设备中进行下料操作,然而在下料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各种原因,晶硅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怎样能够在晶硅的上下料过程中更好的保护晶硅,提高硅片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沿着与晶硅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进行上料和下料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与工作台组件配合使用,包括基座、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所述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平行的设置在基座的底部,所述装夹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作台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工作台组件沿着与晶硅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转移至所述装夹机构上。进一步,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底座和至少一组夹紧组件,所述装夹底座通过夹紧固定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装夹气缸和夹紧头,所述装夹气缸与装夹底座垂直固连,所述装夹气缸的活塞端与所述夹紧头固连,且其缸体端与夹紧头位于装夹底座的不同侧。进一步,所述装夹底座远离所述转移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装夹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内滑轨,所述第一内滑轨沿着与限位板相垂直的方向设置。进一步,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转移固定块和转移底座,所述转移固定块的上部与基座固连,其下部与转移底座固连,且所述转移底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内滑轨,所述第二内滑轨与所述第一内滑轨相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内滑轨与第一内滑轨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所述工作台组件包括晶托和夹持导轨组,所述晶托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夹持导轨组包括成对设置的夹持导轨,所述夹持导轨与所述夹紧头配合使用,所述夹持导轨固设于晶托的上部并沿着与晶硅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晶托的一侧设置有推移把手便于移动工作台组件,且所述推移把手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所述夹持导轨组的数量与所述夹紧组件的数量相同。进一步,所述夹持导轨组与所述夹紧组件均设置两组,所述夹持导轨组和夹紧组件均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内滑轨和第二内滑轨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工作台组件顺利的由转移组件转移至装夹机构上,操作便捷,自动化水平高。2、工作台组件上设置有夹持导轨,所述夹持导轨与装夹头相配合使用,将工作台组件有效的与基座固定,由于侧向上下料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硅片所在的平面,硅片在切削后与粘胶平台之间的相对摆动大幅减小,硅片间由于摆动和振动产生的碰撞得到减弱,切片后硅片的下料稳定性更高。3、由以往的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上下料,改为侧方位上下料,即沿着与晶硅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下料,缩短上下料距离,节约上下料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工作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工作台组件、101-晶托、102-晶托固定块、103-夹持导轨、104-推移把手、2-基座、3-装夹机构、301-装夹底座、302-装夹气缸、303-装夹头、304-限位板、4-转移组件、401-转移固定块、402-转移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与晶硅工作台1配合使用,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基座2、装夹机构3和转移组件4。所述装夹机构3和转移组件4平行的设置在所述基座2的底部,所述装夹机构3用于固定所述工作台组件1,所述转移组件4用于将工作台组件1沿着与晶硅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转移至所述装夹机构3上。所述装夹机构3包括装夹底座301和至少一组夹紧组件,所述装夹底座301通过夹紧固定板与基座2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装夹气缸302和夹紧头303,所述装夹气缸302与所述装夹底座301垂直固连,所述装夹气缸302的缸体端与所述装夹底座301固连,且其活塞端与所述夹紧头303固连,同时,所述装夹气缸302的缸体端与活塞端位于装夹底座301的不同侧。具体地,所述装夹底座301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装夹气缸302的缸体端位于装夹底座301的上方,所述装夹气缸302的活塞端位于所述装夹底座301的下方。所述装夹底座301上设置有限位板304,所述限位板304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位于远离所述转移组件4的一侧,且所述限位板304位于所述装夹底座301的下方,用于对工作台组件1进行限位。同时,所述装夹底座3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内滑轨,且所述第一内滑轨沿着与限位板304相垂直的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内滑轨位于水平面内,且其沿着与晶硅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工作台组件1包括晶托101和夹持导轨组,所述晶托101固定在晶托固定块102上,且其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同时,所述夹持导轨组包括成对设置的夹持导轨103,且所述夹持导轨103的纵截面上宽下窄,相邻的夹持导轨103之间形成容纳夹紧头303的空间,所述夹持导轨103固设于晶托101的上部,且所述夹持导轨103沿着与晶硅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同时,为了便于移动工作台组件1,在晶托101的一侧设置有推移把手104,所述推移把手104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夹持导轨组的数量与所述夹紧组件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导轨组与所述夹紧组件均设置两组,且两组夹持导轨组和夹紧组件均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晶硅转移组件4包括转移固定块401和转移底座402,所述转移底座402通过转移固定块401与基座2固连,具体地,所述转移固定块401的上部与基座2固定连接,其下部与转移底座402的上部固连,所述转移底座40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内滑轨,且所述第二内滑轨与第一内滑轨平行设置,且两者位于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第一内滑轨和第二内滑轨均沿着与晶硅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晶硅由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的一侧上料,滑至装夹机构3中,改变了以往晶硅沿着其长度方向上料和下料的上料方式,极大的缩短了晶硅的上料和下料时间。晶硅固定组件1依次沿着第二内滑轨、第一内滑轨滑入装夹机构3中,在晶硅固定组件1滑入装夹机构3的过程中,夹紧头303滑入夹持导轨103之间,夹紧气缸302启动,其活塞端收缩,同时,装夹头303收紧,将工作台组件1与装夹机构3有效固定,防止其滑脱。在使用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与工作台组件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所述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平行的设置在基座的底部,所述装夹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作台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工作台组件沿着与晶硅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转移至所述装夹机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与工作台组件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所述装夹机构和转移组件平行的设置在基座的底部,所述装夹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作台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工作台组件沿着与晶硅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转移至所述装夹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底座和至少一组夹紧组件,所述装夹底座通过夹紧固定板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装夹气缸和夹紧头,所述装夹气缸与装夹底座垂直固连,所述装夹气缸的活塞端与所述夹紧头固连,且其缸体端与夹紧头位于装夹底座的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底座远离所述转移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着晶硅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装夹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内滑轨,所述第一内滑轨沿着与限位板相垂直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晶硅切片机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健,刘崇宁,王海超,张善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