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余热再生的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65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一种应用余热再生的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及方法,属于数据机房空气调节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基于除湿剂吸水特性同时利用数据机房服务器产生的余热再生除湿溶液,解决风力散热数据机房时冷风中含有水分影响数据机房安全工作问题。主要部件包括空气泵、溶液除湿器、排水泵、溶液再生器、进水泵、截止阀等。本系统的溶液除湿器连接空调出风口,除去空调送入冷风中的水汽,同时经过数据机房散热后的热风含有的热量通入溶液再生器,使除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达到除湿溶液重复利用的效果。该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充分利用了数据机房服务器产生的热量,可以反复高效运作,且独立除湿系统分担了数据机房内的热负荷,具有高效绿色节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余热再生的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余热再生的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属于数据机房空气调节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设备趋向集中密集管理,越来越多的数据机房正在逐渐建成。数据机房的散热系统是机房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风冷散热仍然是数据机房的主要散热形式。因此,保证数据机房散热所需冷风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数据机房冷风的主要来源是空调制冷系统,空调产生的冷风含有大量的水分。数据机房中含有高密度高精度的电气设备,空气中的水汽会严重影响数据机房的正常运行,更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机柜内的IT设备遇水短路,数据机房失火酿成重大火灾事故。因此,降低数据机房散热所需冷风中的水分,是保证机房正常运行的关键。同时,机房内服务器散发大量余热,尚未得到充分应用。除湿方面专利201821452582.7提供了一种带转轮除湿自然冷源单排数据中心系统,通过转轮除湿解决了数据机房内湿热问题,但转轮除湿系统体积大,能耗大、造价高,机房内安装空间不够,且通过加热器去除除湿剂中的水分,既不节能,也会影响机房的运行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余热再生的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n由空调(1)、第一空气泵(2)、溶液除湿器(3)、第二空气泵(4)、第一溶液泵(5)、第一截止阀(6)、溶液再生器(7)、第二溶液泵(8)、第二截止阀(9)、第一机柜第一空气泵(10)、第一机柜第一服务器(11)、第一机柜第一风扇(12)、第一机柜第二空气泵(13)、第一机柜第二服务器(14)、第一机柜第二风扇(15)、第一机柜第三空气泵(16)、第一机柜第三服务器(17)、第一机柜第三风扇(18)、第一机柜(19)、第二机柜第一空气泵(20)、第二机柜第一服务器(21)、第二机柜第一风扇(22)、第二机柜第二空气泵(23)、第二机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余热再生的数据机房溶液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空调(1)、第一空气泵(2)、溶液除湿器(3)、第二空气泵(4)、第一溶液泵(5)、第一截止阀(6)、溶液再生器(7)、第二溶液泵(8)、第二截止阀(9)、第一机柜第一空气泵(10)、第一机柜第一服务器(11)、第一机柜第一风扇(12)、第一机柜第二空气泵(13)、第一机柜第二服务器(14)、第一机柜第二风扇(15)、第一机柜第三空气泵(16)、第一机柜第三服务器(17)、第一机柜第三风扇(18)、第一机柜(19)、第二机柜第一空气泵(20)、第二机柜第一服务器(21)、第二机柜第一风扇(22)、第二机柜第二空气泵(23)、第二机柜第二服务器(24)、第二机柜第二风扇(25)、第二机柜第三空气泵(26)、第二机柜第三服务器(27)、第二机柜第三风扇(28)、第二机柜(29)、第三机柜第一空气泵(30)、第三机柜第一服务器(31)、第三机柜第一风扇(32)、第三机柜第二空气泵(33)、第三机柜第二服务器(34)、第三机柜第二风扇(35)、第三机柜第三空气泵(36)、第三机柜第三服务器(37)、第三机柜第三风扇(38)、第三机柜(39)、第三空气泵(40)、三通阀(41)组成;
其中,第一机柜第一服务器(11)、第一机柜第二服务器(14)、第一机柜第三服务器(17)位于第一机柜(19)内;第二机柜第一服务器(21)、第二机柜第二服务器(24)、第二机柜第三服务器(27)位于第二机柜(29)内;第三机柜第一服务器(31)、第三机柜第二服务器(34)、第三机柜第三服务器(37)位于第三机柜(39)内;
溶液除湿器(3)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两个入口依次分别对应第一空气泵(2)、第一溶液泵(5)的出口,两个出口分别对应第二空气泵(4)、第二截止阀(9)的入口;第二空气泵(4)有一个入口和九个出口,九个出口依次分别对应第一机柜第一风扇(12)、第一机柜第二风扇(15)、第一机柜第三风扇(18)、第二机柜第一风扇(22)、第二机柜第二风扇(25)、第二机柜第三风扇(28)、第三机柜第一风扇(32)、第三机柜第二风扇(35)、第三机柜第三风扇(38)的入口;溶液再生器(7)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两个入口依次分别对应第二溶液泵(8)、第三空气泵(40)的出口,两个出口依次分别对应空调(1)、第一截止阀(6)的入口;三通阀(41)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第一入口对应第一机柜第一空气泵(10)、第一机柜第二空气泵(13)、第一机柜第三空气泵(16)、第二机柜第一空气泵(20)、第二机柜第二空气泵(23)、第二机柜第三空气泵(26)的出口,第二入口对应第三机柜第一空气泵(30)、第三机柜第二空气泵(33)、第三机柜第三空气泵(36)的出口;
空调(1)的出口与第一空气泵(2)的入口相连,第一空气泵(2)的出口与溶液除湿器(3)的第一入口相连,溶液除湿器(3)的第一出口与第二空气泵(4)的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机柜第一风扇(12)的入口相连,第一机柜第一风扇(12)的出口与第一机柜第一空气泵(10)的入口相连,第一机柜第一空气泵(10)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二出口与第一机柜第二风扇(15)的入口相连,第一机柜第二风扇(15)的出口与第一机柜第二空气泵(13)的入口相连,第一机柜第二空气泵(13)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三出口与第一机柜第三风扇(18)的入口相连,第一机柜第三风扇(18)的出口与第一机柜第三空气泵(16)的入口相连,第一机柜第三空气泵(16)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四出口与第二机柜第一风扇(22)的入口相连,第二机柜第一风扇(22)的出口与第二机柜第一空气泵(20)的入口相连,第二机柜第一空气泵(20)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五出口与第二机柜第二风扇(25)的入口相连,第二机柜第二风扇(25)的出口与第二机柜第二空气泵(23)的入口相连,第二机柜第二空气泵(23)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六出口与第二机柜第三风扇(28)的入口相连,第二机柜第三风扇(28)的出口与第二机柜第三空气泵(26)的入口相连,第二机柜第三空气泵(26)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七出口与第三机柜第一风扇(32)的入口相连,第三机柜第一风扇(32)的出口与第三机柜第一空气泵(30)的入口相连,第三机柜第一空气泵(30)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八出口与第三机柜第二风扇(35)的入口相连,第三机柜第二风扇(35)的出口与第三机柜第二空气泵(33)的入口相连,第三机柜第二空气泵(33)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二空气泵(4)的第九出口与第三机柜第三风扇(38)的入口相连,第三机柜第三风扇(38)的出口与第三机柜第三空气泵(36)的入口相连,第三机柜第三空气泵(36)的出口与三通阀(41)的第二入口相连;三通阀(41)的出口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瑜吴露露康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